藏在偏僻鄉村的麵廠,面製品卻出口香港和東南亞

廣安市嶽池縣花板鄉翹家橋村,距花板鄉政府5公里,是全鄉較為偏僻的村之一。

然而,人們很難想到,就在這個偏僻的村莊裡,卻藏著一家面業公司,其生產的面製品不僅進入了成都紅旗、重慶永輝等大型超市,而且還出口香港和東南亞。

走進村裡,若不仔細打聽,你即便走到麵廠附近,也不知道麵廠在哪裡。因為,這個麵廠根本就沒有掛牌,更沒有華麗的工廠外表。

藏在偏僻鄉村的麵廠,面製品卻出口香港和東南亞

麵廠的面機。

你可千萬別以為它是黑工廠,那可是正二八經注了冊的工商企業,年產值還達2000萬元呢。它就是廣安英一面業有限公司,是英一集團下屬眾多子公司之一。多年前,英一集團從廣安悄然起步,現涉及食品、教育、科技、建築、金融五大方面,在廣安、成都、重慶都有多家子公司,集團年產值達3億元。

藏在偏僻鄉村的麵廠,面製品卻出口香港和東南亞

面製品生產線。

這樣的大集團為何在翹家橋村這個偏僻的鄉野開設一家面業公司呢?答案就在英一集團的董事長身上。

藏在偏僻鄉村的麵廠,面製品卻出口香港和東南亞

尹曼殊。

英一集團董事長名叫尹曼殊,今年40歲,是土生土長的翹家村人,之所以在老家辦這麼一家企業,既是為了不願住進大都市的父母,也是為了表達一份家鄉情結。

麵廠的廠房是母親徐學英多年前所辦的私學校舍。2005年起,因校點合併,作為本村退休教師的親徐學英見村裡孩子要走四五公里的山路到鄉小就讀,便說服丈夫和尹曼殊,支持她在村裡辦學,通過逐年招生,到2010年時,已有5個教學班,150餘名孩子。後來,隨著素質教育熱潮掀起,村上不通網絡,孩子沒法學電腦,徐學英只得停辦了。

此時,尹曼殊在外的事業也迅猛發展,組建了英一集團,旗下擁有多家公司。但徐學英和丈夫就是不願離開家鄉,喜歡一輩子呆在老家過著寧靜的生活。

藏在偏僻鄉村的麵廠,面製品卻出口香港和東南亞

老家的室內佈置,這裡常有朋友受邀來此遊玩。

為了父母,尹曼殊只得利用閒置的簡陋校舍,進行了簡單改造,成立了英一面業有限公司,就近聘請60來名農民作工人,平時交由大姐負責管理,順便照顧逐漸年老的父母。

藏在偏僻鄉村的麵廠,面製品卻出口香港和東南亞

老家的夜晚,寧靜而舒適。

藏在偏僻鄉村的麵廠,面製品卻出口香港和東南亞

池塘邊喝茶,別有一番情趣。

而今,尹曼殊在老家已投入800多萬元。但這距他的夢想還有較大距離,“今年,我計劃再投資200多萬元,新建民宿,擴建塘堰,增設水上娛樂設施。明年,擬計劃投資300多萬元,再打造一個縮微版的高爾夫球場。”

藏在偏僻鄉村的麵廠,面製品卻出口香港和東南亞

偶爾也可來一來水上娛樂。

“這些投資,眼下是幾乎沒有回報的,但為了家鄉變得更美,也值!”尹曼殊說,他計劃再用10年時間,一年將家鄉改變一點,相信10年後,家鄉一定會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到那時,翹家村的鄉村旅遊一定會火爆起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