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島浮山灣畔夜景火遍全國,你可知道浮山有些什麼故事?

青島最近火了,浮山灣畔五四廣場一下子成了網紅,抖音裡隨便刷一刷不斷冒出來的都是浮山灣的夜色。那麼這浮山灣是怎麼得名的呢?浮山又究竟是座什麼山,有什麼樣的故事呢?其實浮山灣得名是因為浮山所,過去這裡叫浮山所口,而浮山所的名字是來自浮山。浮山所在山的西南方向上,實際上只是靠近浮山的餘脈,而山的主體則面向東南排開,直面東海。或許是由於這一段海岸筆直,也沒有大的海灣,在軍事防禦上並不像浮山灣那麼險要,所以浮山所才遠離浮山東南而設置在了西南腳下吧。

青島浮山灣畔夜景火遍全國,你可知道浮山有些什麼故事?

青島浮山灣畔夜景火遍全國,你可知道浮山有些什麼故事?

浮山是青島城區除去嶗山以外最大的一座山,有多大呢?主山脈長度在7公里以上,面積大約是八九個平方公里。

青島浮山灣畔夜景火遍全國,你可知道浮山有些什麼故事?

100多年前的地圖裡就可以看到浮山的標註

浮山這個名字由來已久,從宋代開始就有文人在詩作或其他文章中有記載。清朝的《萊州府志》中浮山被稱作 浮峰山,而在即墨《縣誌》的記載中則稱浮山: “其山高峻,有云氣上浮”。這應該就是浮山名稱的由來了。的確,平流霧是青島常見的自然景觀,現如今我們常看到的 是平流霧中飄在半空中的高樓大廈,古人們看到的則是漂浮在空中的山峰。在青大讀書四年,有三年的時間宿舍是朝向浮山的,所以,也就有幸無數次看到這樣的奇觀。清晨,海霧從東南側的海面上緩緩升騰起來,可以清晰的看到霧氣沿著山麓一點點上升,慢慢的碩大的山體就被霧氣罩住,只留下星星點點的幾個山尖飄在空中。可能很多人不知道,浮山還有另外一個名字,叫做九峰山,自東向西九座山峰聳立著,所以也就有了“浮山九點”這一美景。

青島浮山灣畔夜景火遍全國,你可知道浮山有些什麼故事?

青島浮山灣畔夜景火遍全國,你可知道浮山有些什麼故事?

浮山的九座山峰都是有名字的,現在常用的自西向東分別是:西 峰、大學峰、二賢峰、神筆峰、仙硯峰 、雛鳳頂、臥龍頂、浮山頂和東峰。我之所以說是現在常用的名稱,是因為這九個峰名並不是自古至今的稱呼,比如大學峰一聽就知道這名字時間不會超過30年。的確,這九個名字是在浮山建設森林公園的時候規範修訂的,原本無名或者名稱不夠雅緻的山峰做了一些微調。好在除了當年就居於山邊的老人們還記得過去的俗名,現在大部分人壓根從來沒有聽過“老寨頂”、“窗戶稜”、“小雞石”等等舊名,這樣改來也就無傷大雅了。

青島浮山灣畔夜景火遍全國,你可知道浮山有些什麼故事?

或許神筆峰就是由此得名的吧

浮山的主峰是從東向西的第二座山峰,也就是浮山頂,海拔高度是367.5米。印象中這座山峰不僅僅是高,而且險。大學四年曾經無數次登上過浮山,大三那年學業不忙時,宿舍的夥伴經常在午後結伴登山,但是這浮山頂卻不是每次都能上得去的。尤其是從南側登浮山頂,完全是沒有道路的,最後的十幾米要依靠臂力撐住兩側的峭壁,從石縫中一點點蹭上去。印象中有一次是在大雪之後登上浮山頂,極目遠望一直可以看到如今的黑龍江路一帶,白茫茫的一片,頗為壯麗。

青島浮山灣畔夜景火遍全國,你可知道浮山有些什麼故事?

上學的時候登浮山多數時候是從現在的青大一路先北去,登上相對平緩的西端幾座山峰,然後再逐峰攀登,一路九個峰頂如果都登上去的話大約得兩個多小時。那時候山上的植被遠不如今天,所以光禿禿的攀登在石頭山上,也是無趣的,好在每每登頂之後遠眺大海時的心情總能慰藉登山的辛勞。

浮山腳下是康有為的墓,與師院的宿舍也就一路之隔,很多同學課餘時間都曾去拜謁;遺憾的是這兩年每每路過,反倒沒有再去過。山上還有幾處庵寺,在那個年代基本都是破敗不堪的了。山上的山洞也很多,有自然形成的,也有後來備戰時留下的。因為是直面東海的海防要地,實際上一戰時,浮山就曾是日德之間的戰場,雖然德軍沒有在山上重兵設防,但是卻充分利用了這裡制高點的作用,在山上設置了觀察所,為幾公里外的仲家窪和太平鎮的炮臺指引炮擊方向,很讓日軍頭疼。

青島浮山灣畔夜景火遍全國,你可知道浮山有些什麼故事?

如今的浮山隨著幾年的封山育林已經和過去大不相同了。另一方面隨著城區的不斷東擴,浮山也從市郊進入到了城市的核心區內。前幾年曾經有過在浮山下修建隧道穿山而過的計劃,以改善浮山後與前海一線的交通。幸運的是,這樣的計劃最終被否定了,也為我們這座城市留下了一片完整的綠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