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25種雉雞類 一半以上出現在臥龍

四川25种雉鸡类 一半以上出现在卧龙

白馬雞。

四川25种雉鸡类 一半以上出现在卧龙

黍醅新壓野雞肥,茆店酣歌送落暉。

野雞,即雉。最早見於《史記·封禪書》:“光輝若流星,從東南來集於祠城,則若雄雞,其聲殷雲,野雞夜雊。”

四川範圍有記錄的雉雞類,一共25種,而在四川臥龍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目前有記錄的雉雞類13種。也就是說,四川一半的雞形目鳥類,可以在臥龍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找到,堪稱“雉類的王國”。據最新出版的《臥龍國家級自然保護區雉類手冊》,從綠尾虹雉到紅腹錦雞,從高原山鶉到血雉,一一記錄。

《國風·邶風·雄雉》

雄雉于飛,洩洩其羽。我之懷矣,自詒伊阻。雄雉于飛,下上其音。展矣君子,實勞我心。瞻彼日月,悠悠我思。道之雲遠,曷雲能來?百爾君子,不知德行?不忮不求,何用不臧?

四川25种雉鸡类 一半以上出现在卧龙

紅腹錦雞。

追鳥人/

四川25種雉雞類 一半以上出現在臥龍

從整個雉雞類數據來看,中國雉雞類種數63種,佔世界285種的近四分之一。四川省內有記錄的雉雞類,一共有25種,而在四川臥龍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目前有記錄雉雞類13種,也就是說,四川省一半的雞形目鳥類,可以在臥龍範圍找到,堪稱“雉類的王國”。

臥龍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最新出版的《臥龍國家級自然保護區雉類手冊》一書,對臥龍境內的雉雞類進行了全面介紹,“雞形目鳥類均為留鳥,嘴短而粗壯,上喙略長於下喙,尾羽多數為12枚,腳強壯且善於奔走,脛短而強健,後趾較高於其他趾,爪短鈍,翅短圓。雌雄異型,雄鳥羽色較雌鳥鮮豔且多有羽冠,雛鳥為早成鳥。雉科的鳥類鼻孔裸露,雄鳥有距,雌雄明顯異色且雄性較為華麗,臥龍雞形目鳥類中12種屬雉科。”

剩下的唯一一種非雉科的雉雞類鳥,是屬於松雞科的斑尾榛雞。

為了觀察這些鳥類,一群“追鳥人”常年在臥龍的山間遊蕩。藏雪雞、雪鶉終年生活在海拔3500米以上的岩石和草地中;高山灌木叢草甸裡,白馬雞悠閒行走;斑尾榛雞和血雉在針葉林中踱步……大部分雉類在晨昏時分出沒,尤其喜歡早起。“追鳥人”只好跟著它們的作息,在山間歇息,再踩著薄霧追蹤。

聞絃歌而知雅意。找鳥,都是循著聲音而去,勺雞雄鳥嘈雜而響亮,嘰嘰喳喳從天明吵到天黑;斑尾雉雞叫聲尖利,好在斷斷續續,中間要喘口氣;清晨日出或小雨時分,運氣好能在高海拔開闊草地看到綠尾虹雉與白馬雞;有時候血雉也會窸窸窣窣穿梭在草地和灌木叢間。

臥龍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的莽莽森林間,無數形態各異的“野雞”,千百年來生息繁衍,自有一番天地。

四川25种雉鸡类 一半以上出现在卧龙

藏雪雞。

綠尾虹雉/

世界性易危物種人工繁殖四代僅11只

在臥龍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最美最珍貴的雉類,非綠尾虹雉莫屬,被列為世界性易危物種。

橫斷山脈最東緣,是四川邛崍山系,海拔4000米,處於雪線。在這裡的高山之巔,綠尾虹雉撲稜著秀羽,求偶、繁衍。赤頸紫背,藍色羽翅,全身閃耀著獨特的金屬光澤,顯得高貴而又神秘。綠尾虹雉尤其喜歡多陡崖和岩石的高山灌木叢和灌木叢草甸,冬季常下到3000米左右的林緣灌木叢地帶活動。

作為中國特有的鳥種,綠尾虹雉目前野生種群數量不足萬隻,分佈於四川、雲南西北部、西藏東南部、甘肅東南部和青海南部一帶。

因為珍稀,人工繁育更為艱難。從1955年開始,北京動物園就開始繁育綠尾虹雉,直到1980年才在世界上首次繁育成功。但北京動物園的這一種群未能延續。目前,全球僅存的人工繁育綠尾虹雉種群,在四川寶興縣蜂桶寨自然保護區內。

1992年,蜂桶寨保護區建立了綠尾虹雉研究中心,第一批繁育的綠尾虹雉,一共10只。“第一批剛好是5對,然後一批一批繁育下來,到現在已經是第四代了。”蜂桶寨自然保護區紀委書記王勇說,雖然已經綿延了四代,但現在這個種群的總數,僅有11只。

2018年2月底,蜂桶寨保護區裡的綠尾虹雉,正在靜靜等待新一年的繁殖期。“和去年底引入峨眉山人工繁育的朱䴉相比,綠尾虹雉的人工繁育要難得多。”四川大學生命科學院教授冉江洪說,朱䴉生活在低海拔地區,方便研究和觀察,綠尾虹雉生活在高海拔山地,難得一見,“要研究它們的習性非常艱難。”

對研究者來說,如何讓這些漂亮又脆弱的“鳥國皇后”種群延續下去,下一步,可能是嘗試把野生綠尾虹雉引入人工種群。如果能用這種辦法解決現存種群的遺傳單一性問題,會讓綠尾虹雉保護的近親繁殖難題,得到極大改善。

四川25种雉鸡类 一半以上出现在卧龙

雪鶉。

白尾梢虹雉/

很難被人類監測 全國現存不超過兩千只

中國是雉雞類資源最為豐富的國家,共有63種,種數居世界第一位。

在雉類這個大家族裡,最美麗的“虹雉”屬,一共只有三種:綠尾虹雉、白尾梢虹雉、棕尾虹雉。迄今為止,想見到任何一種虹雉都非易事。白尾梢虹雉少量蹤影發現於雲南高黎貢山北部區域,綠尾虹雉的棲息地主要在川西岷山、邛崍山脈,棕尾虹雉主要分佈於喜馬拉雅山南麓。

四川的綠尾虹雉稱“鳥國皇后”,相鄰的雲南省,則是白尾梢虹雉當旗艦物種。

和“赤頸紫背,藍色羽翅”的綠尾虹雉不同,白尾梢虹雉上體大呈金屬藍綠色,下背部純白,尾棕而具白端,下體純黑。主要分佈在西藏東南部丹巴江上游山脈,東達雲南西北部高黎貢山和西部騰衝,境外印度東北部和緬甸東北部也有分佈。雲南當地人稱呼這種頭頂上長“捲髮”的大傢伙為“雪鵝”。因為報警時有“go-li”聲尖厲哀叫,白尾梢虹雉的雄鳥也被當地人稱為“叫雞”。

每年秋天,高黎貢山的短暫絢爛曇花一現。隨著一場大雨,白尾梢虹雉棲息的高海拔地區會變成茫茫雪原,也吹響了白尾梢虹雉向低海拔地區垂直遷徙的號角,或煢煢獨行,或三兩抱團。

適者生存的自然法則在白尾梢虹雉身上表現得非常到位。孵化期28天,雌鳥對後代的付出是非常大的,在極度寒冷的高海拔,為保證孩子的溫度,雌鳥一直蹲守在窩裡,兩三天才出來吃一次東西,儘管有雄鳥一直在附近站崗放哨,雌鳥還是擔心蛋兒單獨留在窩裡會出意外。

白尾梢虹雉藏身的地方主要是高山草甸、箭竹叢、杜鵑灌木叢和暗針葉林,冬天,高黎貢山冰雪覆蓋,銀裝素裹,白尾梢虹雉就要往海拔稍微偏低的暗針葉林找尋食物,其他季節都在草甸和灌木叢中。

這種全國現存不超過2000只的野雞,即使在冬天也很難被人類監測到。直到2016年5月,雲南科研人員才第一次觀測到白尾梢虹雉的求偶行為,可謂“藐姑射之山,有神鳥居焉”。

為了觀測和保護這一物種,高黎貢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已經正式啟動紀錄片攝製項目,中國第一部展現白尾梢虹雉野外生存狀況的紀錄片正在四川、雲南兩省相關部門的合作醞釀中。

四川25种雉鸡类 一半以上出现在卧龙

血雉。

關於雉/

最早出現在殷商甲骨文

雉,字從隹,從矢,矢亦聲。“矢”本用於確立諸侯國的“四至”(即國境的東南西北界碑位置),因此有“本地方”的意思。“隹”指“鳥”。“矢”與“隹”聯合起來表示“本地鳥”。以形辨意,雉本指留鳥,現已特指野雞。

廣義的雉屬於雞形目,雉科體型大於山鶉和鶉的鳥。大多數雉棲息於開闊林地和田野,尾長,成小群覓食。所有種類均能發出沙啞的叫聲和其他各種聲調。多數種雄鳥羽衣豔麗,雌鳥色彩不鮮豔。雄雉有一至多個面部有裝飾用的肉質突起物,繁殖期好鬥,求偶的雄鳥於雌鳥在場時有時格鬥至死,而在場的雌鳥對之則無動於衷。很多種類為國家一級保護動物。

雉字早在殷商時代的甲骨文中就已出現。《詩經》中,有《國風·邶風·雄雉》:“雄雉于飛,洩洩其羽。我之懷矣,自詒伊阻。”方玉潤《詩經原始》說此詩為“期友不歸,思而共勖”而作,認為是朋友互勉的詩。

雉雞類雄鳥多羽色豔麗,華貴大氣,在我國古代文化中地位很高。漢代韓嬰所著的《韓詩外傳》認為雞有五德:“首帶冠,文也;足搏距,武也;敵在前敢鬥,勇也;見食相呼,仁也;守夜不失,信也”,故自古被視為“德禽”。到唐代,雉羽已經不再僅僅是鄉野之色。詩人杜甫著《秋興八首》雲:“雲移雉尾開宮扇,日繞龍鱗識聖顏。”赫赫絢羽,被製成宮扇,雲彩般遊移,帝王莊嚴可見一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