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開展現代供應鏈體系建設,促經濟發展提質增效降本,就這麼做!

到底如何才能以現代供應鏈體系建設,促進經濟發展提質增效降本,實現高質量發展,日前《關於開展2018年流通領域現代供應鏈體系建設的通知》發佈,也給出了相當權威的答案。其中,具體包括五個方面:

以開展現代供應鏈體系建設,促經濟發展提質增效降本,就這麼做!

其一,強化物流基礎設施建設,夯實供應鏈發展基礎。

發揮物流基礎性、先導性作用,加強公共服務性強的物流基礎設施建設,完善城鄉高效配送體系,推動物流企業向供應鏈服務商轉型。

一是打造跨區域全國性物流樞紐。推動輻射範圍廣、標準化水平高、綜合服務能力強的商貿物流園區、專業批發市場升級改造,形成集交易、分撥、倉儲、冷鏈物流、電子商務等多功能於一體的流通服務中心。

二是引導區域性物流配送中心轉型升級。鼓勵大型城市周邊、市(縣)物流配送中心由存儲型、自建自用型倉庫向快速週轉型自動化倉庫升級,成為提供“一對多”社會化服務的物流節點。

三是加強商業物流基礎設施建設改造。鼓勵大型商圈、步行街、商業街建設公共倉配中心、共享信息平臺,提高智慧化、共享化水平;推廣開放公用型的快件末端自提設備,探索標準托盤箱替代快遞三輪車箱體,以循環共用單元推動分揀前置、環節減少,引導企業從各自配送向片區集中配送轉變。

其二,發展單元化流通,提高供應鏈標準化水平。

在適用領域加快推廣規格統一(以下均指1200mm×1000mm平面尺寸)、質量合格的標準托盤,推動包裝箱(以下均指600mm×400mm包裝模數系列)、週轉箱(筐)、貨運車輛、集裝箱等物流載具標準相銜接。

鼓勵把標準托盤、週轉箱(筐)作為供應鏈的物流單元、計量單元、數據單元,進行採購訂貨、物流運作、計算運費、收發貨和驗貨,減少中間環節和貨物損耗,提升供應鏈單元化水平。

鼓勵托盤、週轉箱(筐)、包裝箱等物流單元化載具租賃和循環共用體系建設,減少用戶自購自用;依託社會力量,探索建立物流單元化載具質量標準認證體系。

在硬件標準化基礎上,拓展供應鏈服務標準化,促進優化供應鏈流程和流通組織方式。

其三,加強信息化建設,發展智慧供應鏈。

一是規範信息數據和接口。加快推廣基於全球統一編碼標識(GS1)的商品條碼體系,推動托盤條碼與商品條碼、箱碼、物流單元代碼關聯銜接,實現商品和集裝單元的源頭信息綁定,並沿供應鏈順暢流轉。

二是提升智能化水平。推動大數據、雲計算、區塊鏈、人工智能等技術與供應鏈融合,發展具有供應鏈協同效應的公共型平臺,支持上下游用戶的生產、採購、倉儲、運輸、銷售等管理系統相對接,平臺與平臺之間相對接,實現相關方單元化的信息數據正向可追蹤、逆向可溯源、橫向可對比,發揮供應鏈對優化生產、加快週轉、精準銷售、品質控制、決策管理等作用。

其四,聚焦重點行業領域,提高供應鏈協同化水平。

一是推動發展農產品供應鏈。鼓勵農產品批發市場拓展產銷對接、安全檢測、加工包裝、統倉統配、溯源查詢等功能,加快線上線下融合發展;積極推廣以標準托盤、週轉箱(筐)為單元進行全程貨物監控、“不倒託、不倒箱(筐)”的標準化冷鏈,推動具有適銷對路農產品的產區合作社、新型農村經營主體等建設產地公用型預冷庫或推廣使用冷藏集裝箱,彌補冷鏈“短板”,鼓勵生鮮農產品的供銷合作、農超對接,培育一批綜合性冷鏈服務企業。

二是推動快消品、藥品、電商等領域發展分銷型供應鏈。從統倉統配的供應商切入,推廣使用標準化的單元技術,發展供應鏈協同平臺,整合上下游商流、物流、信息流、資金流,實現供需對接、集中採購、統管庫存、支付結算、物流配送等功能整合,提高供應鏈自動補貨、快速響應及資源共享能力。

三是推動家電、汽車零部件、日用電子產品等發展生產服務型供應鏈。鼓勵優勢生產企業聚焦研發主業、輔助業務外包,佔領價值鏈高端;推動專業物流企業嵌入採購、生產、物流、銷售全環節,提供一體化供應鏈服務。

四是推動紡織服裝、傢俱等領域發展柔性供應鏈。適應消費個性化、多樣化特點,打造流通與生產深度融合的供應鏈,提高創意設計、柔性化定製、快速響應能力,縮短生產週期、優化庫存結構。

其五,推廣綠色技術模式,提高供應鏈綠色化水平。

鼓勵企業結合供應鏈戰略進行綠色流程再造,推廣使用新能源物流車、倉儲設施設備節能技術及綠色智能包裝新材料,推廣共同配送、單元化載具循環共用等先進模式。

探索按配送渠道回收、委託回收、集中回收等社會化回收再利用模式,推動減量包裝、可循環包裝、環保可降解包裝等各種綠色包裝技術應用,降低環境負荷和企業成本。

此外,《通知》提出:

要按照“市場主導、政策引導、聚焦鏈條、協同推進”原則,以城市為載體,聚焦民生消費行業領域,開展現代供應鏈體系建設。

重點圍繞供應鏈“四化”(標準化、智能化、協同化、綠色化),以“五統一”(統一標準體系、統一物流服務、統一採購管理、統一信息採集、統一系統平臺)為主要手段。

要充分發揮“鏈主”企業的引導輻射作用,供應鏈服務商的一體化管理作用,加快推動供應鏈各主體各環節設施設備銜接、數據交互順暢、資源協同共享,促進資源要素跨區域流動和合理配置,整合供應鏈、發展產業鏈、提升價值鏈,加快發展大市場、大物流、大流通,實現供應鏈提質增效降本。

而《通知》也指出:

通過推廣現代供應鏈新理念、新技術、新模式,培育一批有影響的供應鏈重點企業,探索一批成熟可複製的經驗模式,形成一批行之有效的重要標準,提高我國供應鏈的核心競爭力,促進產業轉型優化升級,促進流通領域供給側結構性改革。

其主要目標則包括:

城市消費品社會零售總額同比增長高於全國平均水平,重點行業平均庫存週轉率同比提高10%以上,供應鏈綜合成本(採購、庫存、物流、交易成本)同比降低20%以上,訂單服務滿意度(及時交付率、客戶測評滿意率等)達到80%以上,重點供應商產品質量合格率達到92%以上,托盤、週轉箱(筐)等物流單元標準化率達到80%以上,供應鏈重點用戶系統數據對接暢通率達到80%以上,單元化物流佔供應鏈物流比例同比提高10%以上,供應鏈管理整體水平明顯提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