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夏区“十连冠”背后的奥秘之五:民生保障篇

策划:向卉珍 王夫之

通讯员:杨承 李媛 王佳

“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改善民生,要以人民为中心,瞄准人民所需,从群众最关心的就业、养老、医疗、扶贫等民生大事抓起。

中央、省、市相继出台了多项惠民政策措施,江夏区结合本地实际细化实施,确保将各项惠民政策切实落实到江夏老百姓身上,使有劳动能力者充分就业,无劳动能力者保障兜底,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切实实现人民安居乐业。

民生关键词:就业

就业,是民生之本、幸福之源。江夏区拥有21所高校,近20万大学生,每年平均毕业近2万人,如何将这些人才留在武汉留在江夏,是解决就业难和招工难的关键。

江夏区“十连冠”背后的奥秘之五:民生保障篇

“春风行动”大型招聘会▲

贯彻落实武汉市“百万大学生留汉就业创业工程”,积极宣传和执行大学生落户、就业等一系列优惠政策,力争留住大学生创业就业。武汉市2017年“春风行动”系列招聘活动首站在江夏启动。通过多种媒体渠道发布招聘公告、手机短信及春风卡,多部门联合共组织329家区内企业,提供多个行业共11200个招聘岗位,满足城镇居民、返乡农民工多层次择业需求,各类劳动者共30000余人入场求职,当天意向成交8500余人。

江夏区“十连冠”背后的奥秘之五:民生保障篇

校园专场招聘会▲

除每年一度的春风行动外,每周举行小型招聘会,进校举行专场招聘会。组织130家企业进入长江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开展秋季校园招聘会,提供就业岗位4300个,1800名毕业生现场进行简历投放。全年共举办各类招聘会33场,提供就业岗位3.6万个,新增就业15953人,其中大学生新增就业9273人。

针对有创业意识人员开展创业培训,针对失业人员、农村劳动力等群体,开展各种职业技能培训,对“三支一扶”大学生、“零就业家庭”大学生、自主创业大学生进行重点帮扶,提供从培训课程、政策补贴到资金帮扶的一条龙创业服务,共组织创业培训2038人,向896人发放培训补贴89.6万元,累计发放创业担保贷款128笔计2618万元。

民生关键词:医疗

在家门口享受更好的医疗资源,是很多群众的热切期盼。江夏区继续着力解决“看病难、看病贵”问题,鼓励社会资金进入医疗领域,平稳实施社保改革。

江夏区“十连冠”背后的奥秘之五:民生保障篇

医疗扶贫救助基金启动▲

率先推进城乡居民医疗保险制度整合,在全市做到了参保征收工作“四个第一”:第一个开通手机APP缴费办理业务,第一家使用地税柜台缴费服务,第一家打通邮政银行批扣业务,第一个采用村组集体征缴模式,为全市积累了“江夏经验”。

率先完成2017年精准扶贫医疗保障赔付,率先启动2017年精准扶贫医疗保障工作。家住法泗街东港村的精准扶贫对象胡媛媛,因患有地中海贫血症,2017年医疗总费用41万元,共获得40.5万元的报销金额,报销比例达98.8%。

江夏区“十连冠”背后的奥秘之五:民生保障篇

村级卫生室方便村民就医▲

民生关键词:养老

老有所养是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的重要任务,养老金发放是其中关键一环。江夏区着力改革完善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实施全民参保登记计划,加大养老金扩面力度,2017年城镇职工养老保险基金共支出15.2亿元,退休人员月人均养老金由1830元涨至1960元;城乡居民月基础养老金由225元提至270元。

江夏区“十连冠”背后的奥秘之五:民生保障篇

老年人送餐服务▲

为老服务更加优质高效。2017年12月,被纳入区政府“十件实事”的江夏区老年人配餐服务中心正式对外营业,纸坊街花山社区等7个社区老人享受低偿配餐服务。老人只需花费6—10元就能享受品种多样、卫生可口的餐饮服务,对80岁以上的高龄老人、“三无”老人和享受低保的老人,区政府还提供每餐两元钱的政府补贴。同时,为10055名80周岁以上老人发放高龄津贴759万元;投入资金294万余元,为1265名困难老年人购买居家养老护理服务,实行“老年证”委托帮办服务,实现网上办理,办证时间从两个月减少到15天。

江夏区“十连冠”背后的奥秘之五:民生保障篇

福利院的集体婚礼▲

探索解决农村福利院养老资源闲置,养老服务水平低下等问题。江夏区在全市率先在农村福利院实行“公建民营”改革试点,引入社会资金160余万元,对安山街农村福利院进行改革试点,建立了包括医生、护工、厨师在内的10人专业服务团队,为老人提供中医康复等特色服务,组织社区及志愿者举办文娱活动,有效盘活了闲置养老资源,提升了养老服务质量,为我区乃至全市农村福利院转型升级提供了样板。

民生关键词:扶贫

不断加大扶贫力度,社会救助标准不断提高。2017年,江夏区连续第13次提高城乡低保对象救助标准,城市低保标准达到每月670元,农村低保标准达到每月500元,近1.5万低保对象的基本生活得到保障和改善。城市、农村特困人员救助供养标准分别达到1340元、985元。城乡低保、特困人员等困难群众的救助和供养标准增幅达到31.5%,2017年累计为全区城乡低保对象发放保障金8819万元,为城乡特困供养对象发放供养资金1240万元,人均月补助水平比2016年提高21.7%,有效提高了困难群众生活水平。

江夏区“十连冠”背后的奥秘之五:民生保障篇

精准扶贫进村入户调查▲

作为全国“救急难”试点单位,江夏区经过两年多的探索和运行,将人社、卫生、教育、房产等单位确定为社会救助协助管理部门,成立了江夏区“救急难”工作小组,通过“一事一办”或“特事特办”等方式,开展“救急难”救助35人次,发放救助资金17万余元。同时建立区、街、村三级全覆盖的社会救助网络,在救助职能上进行整合。在临时救助方面,与各街道、办事处沟通,与社区、村组对接,直接到申请救助对象家中了解实际情况后进行救助,2017年共救助临时性生活困难群众1703人次,救助金额141万元。

医疗扶贫方面,全区精准扶贫参保对象14734人,参保率100%;共7027人次享受住院和门诊重症待遇,支付基本医疗基金3041万元,政府兜底报销285万元。就业扶贫方面,全区建档立卡贫困劳动力173人,开展技能培训38人、职业指导和就业服务125人次,实现就业121人。其中在金港新区召开的精准扶贫专场招聘会,针对贫困对象提供了百余个就业岗位,意向成交35人。

民生关键词:服务

着力解决群众“办事难”问题。成立区行政审批局,集中行政许可权。将原18个区直部门50多个审批科室的131项行政许可事项全部划转至区行政审批局集中实施,于2017年3月31日正式启动“前台统一受理、后台分类审批、统一窗口出件”审批服务模式,率先与区国土规划局签订行政审批职能交接备忘录,开创全国先河。

江夏区“十连冠”背后的奥秘之五:民生保障篇

窗口服务示范岗▲

瞄准“四最”目标,实施“四减”工程,着力降低群众和企业办事成本,审批效率明显提高,在原承诺时限已较法定时限减少65%的基础上,再行压缩形成“江夏快审”时限,较法定时限减少76%以上。同时制定马上办、网上办、一次办、不见面办事项清单和服务语言负面清单,促服务提质增效。一批重点项目相继开工,跑出了一般项目38个工作日、快审项目25个工作日的“江夏加速度”。

深入推进“三办”工作向基层延伸,增“一街一品”新格局。率先在山坡、舒安、湖泗、金口、纸坊、五里界、乌龙泉、阳光创谷等八个街道、园区政务服务中心,探索打造“一街一品”新格局,畅通服务群众“最后一百米”。新建阳光创谷政务服务中心,将审批服务延伸至园区,着力打造江夏市民之家“样板”。

民生福祉,枝叶关情。永远着眼于百姓之需,顾民意、暖民生,方能赢民心。江夏区在全面迈进小康的征程中,正一步一个脚印,踏实前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