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需要愚者

世界需要愚者

曾國藩,晚晴重臣,武英殿大學士,封一等毅勇侯,諡號“文正”

毛澤東和蔣介石兩位近代巨人都無比推崇的人。

少年的時候,酷夏最熱的一天,一個小偷鑽進了曾國藩的臥室,正當他要席捲貴重物品時,曾國藩夾著書本回來,小偷只好鑽進床底,見機行事。

當時天色已晚,很多人都已經入睡了,可是曾國藩一直在挑燈夜讀,要命的是,一篇很短的文章,他讀了兩個時辰都沒有背誦下來。

小偷在床底熱的渾身發汗,又過度緊張,幾乎昏厥。又一個時辰後,曾國藩還在那磕磕巴巴,把文章背誦的缺斤少兩。

小偷忍無可忍,從床底下滾了出來,拍拍身上的塵土,朗聲而誦,勢如流水。

曾國藩開始看到床底下鑽出個人時,大吃一驚,當對方把文章流利地背誦出來後,就驚愕得張大了嘴巴。小偷以一種恨鐵不成鋼的語氣說:“就你這頭腦,別讀書了,種地吧。”說完,小偷揚長而去,走進茫茫的夜色。

曾國藩望著小偷的背影,愣了一會兒,又拿起書,搖頭晃腦的背誦起來。

對於資質平庸的人而言,流汗是肯定的,流淚也是必須的。16歲那年,曾國藩開始考秀才,他老爹也跟著考。這並非他老爹喜歡湊熱鬧,而是他老爹已考了多年,始終不過關。

第一次,曾國藩意料之中的落榜。他老爹安慰他,你才考一次,不要灰心。

第二次,又落榜。他老爹說,事不過三。

第三次,再落榜。他老爹說,咬定青山不放鬆。

第四次,照樣落榜。他老爹說,下次爹還陪你考。曾國藩熱血沸騰,更加倍努力讀書。

第五次,運氣好像來了。曾國藩的試卷雖然被考官評為“文理太淺”,不過還算說得過去,於是湖南省學政(教育廳廳長)發佈公告,曾國藩獲得佾生資格。

所謂“佾生”指的是雖未入圍但成績尚好,選取其充任孔廟中祭祀禮樂舞的人。獲“佾生”資格後,下次考試可直接院試,不必縣試和府試,所以時人稱佾生為“半個秀才”。

如果這是第一次考秀才而獲得的榮譽,曾國藩一定心花怒放。可他已考了五次,這個“佾生”資格就不是榮譽,而是恥辱。曾國藩在家裡踱步,咀嚼著無聲的憤怒。他認定這是奇恥大辱,發誓一定要獲得秀才資格,洗刷這個恥辱。除了拼命讀書外,他找不到捷徑。

第六次考試,他和老爹再次落榜。

曾麟書捶胸頓足道:“我已考了16次,你這又考了6次,就是瞎貓,也該碰上死耗子啦!咱曾家就是一個陪考的命啊。”

曾國藩對老爹的抱怨不置可否,他認為,科舉考試還是公平的,“只有文丑而僥倖者,斷無文佳而埋沒者”。這是毅力,也是氣度,他不但未對屢次落選而動心,反而將其作為鞭策、激勵自己更加註重磨練文章的動力。

1833年,老天爺終於開眼,23歲的曾國藩在第七次秀才考試中入圍,名列倒數第二。他老爹也入圍了,名次也不怎麼樣。

曾家沉浸在百年來從未有過的喜悅中,這更讓曾國藩堅信了他的看法:人蠢不要緊,只要努力堅持,就能成功。同時他也篤定了這樣的人生觀:既然我是笨人,那將來做一切事都要一步一個腳印,踏踏實實地用笨方法去做,不投機不取巧不走捷徑。成功的路有千萬條,我只走那條看上去最笨、實際上最踏實的路!

之後轟動全國,席捲南方的太平天國起義爆發了,因為朝廷的八旗綠營士兵腐朽不堪,戰力孱弱,曾國藩便被派回老家辦團練。

曾國藩打仗和讀書一樣,從來沒有用過錦囊妙計,而是信奉“結硬寨,打呆仗”,急行軍之類的事情是絕對沒有的, 每一次行軍都是步步為營,日日不斷的壘牆挖溝、籌備火炮,絕對不主動進攻。

每次紮營,壕溝多深,哨塔多少個,分別處於什麼方位,營寨位置分佈,糧倉分佈,沿途的信使和糧道如何安排,都有詳細的章程,每一條都會仔細的檢查。

同時他還有了一個偉大的發明,雙向壕溝,內困城池外抵援兵,直到把太平軍困的人心惶惶士氣全無,再慢慢攻城,最終用四場大勝徹底剿滅了太平天國。

看看今天,什麼90後CEO身家如何,某某人區塊鏈一夜暴富,逆天妖股一百倍市盈率。

大家都在聊idea,都在談論商業模式,都在比拼自己的思維,好像不證明自己比別人聰明就矮了別人一截。

大家看看簡單的喝啤酒這個事情,現在還有幾個人喝綠棒子?當年的一個個明星企業現在距離滅亡還有多遠?

有幾個公司能夠拙誠的做好一杯啤酒,踏踏實實用最好最有機的糧食,最好的精釀工藝來打磨產品,服務大眾。

大嘴認為,人一旦陷入了捷徑的思維,心魔就多了,雜念一多,人就少了拙誠和孤勇,就容易空談闊論。

本該紮根的時候選擇了長高,經不起風雨也就成了必然。

就像我們的敬愛的毛主席,在中山艦事件之後,從國民黨中央宣傳部去職,這時候是他老人家很重要的一個轉折,他可以用他的文筆繼續在共產黨中央黨部做宣傳,可以繼續辦報紙做意識形態工作,這多簡單輕鬆受人尊重。

但他老人家如何選擇的?他先在各地農村辦農社,之後領導秋收起義,然後紮根井岡山,踏踏實實的練精兵,抓生產,主導黨支部下連隊,牢抓軍隊政治和軍民融合,最終幾經起伏成為國家領袖,完成數百年來民族的獨立崛起的願望。

人生沒有回頭路,一夜高位如果腳下無根,摔下來爬不起來也就成了必然。

而步步為營,舍九取一的定力,恰恰是人生唯一的捷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