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姐案:网约车司机,是否需要心理测试?

文/马进彪

5月6日凌晨,云南祥鹏航空公司空姐李女士在郑州市航空港区搭乘一辆滴滴顺风车赶往市内时遇害。警方已经锁定嫌犯就是该顺风车的司机,身上携带凶器,作案后潜逃。10日晚,深陷舆论漩涡的滴滴公司通过微博向全社会发布百万元悬赏,希望热心人能够帮忙寻找嫌犯司机刘振华,同时公布了刘振华的照片、身份证号码和手机号码。从刘振华的QQ头像、支付宝头像,还是他与女朋友的合影,多张照片都有吐舌头舔人的动作,显示其与众不同的爱好。(重庆晚报5月11日)

空姐案:网约车司机,是否需要心理测试?

目前嫌犯还没有落网,因此作案动机还不能完全确定,尽管从一般情形上猜测,应当是是出于强奸目的。然而,从现代犯罪心理学最新研究情况来看,强奸虽然是法律定性上的作案目的,但对于犯罪者来说却不一定是这样。因为在犯罪者作案的过程中,由其是在作案的前一刻,其意识状态往往混沌不清,甚至连自己也意识不到究竟是什么动机。

其实,这就是犯罪心理学上所说的“神差鬼使”,人一旦进入了这种状态,便不再接受常态意识的支配和约束,不管是在道德、法律、还是人伦方面,犯罪者都无所顾忌,人性所有的一切,都会在那一刻跌落到原始的兽性,其行为结果根本无法预测,不管在国内,还是在国外,很多犯罪案例都存着这种心理状态,毋庸置疑,这种特征是犯罪者心理层面的现实存在。

空姐案:网约车司机,是否需要心理测试?

但如些说来,岂不等于是为这样的人开脱吗?岂不等于是在认可这些犯罪者是无辜的吗?然而,现代犯罪心理学同时也通过大量分析指出并证明,所谓的“神差鬼使”并不是完全不接受意识的支配,仅是不接受道德、法律、人伦方面的支配而已,而心理层面的那些兽性萌动则会起到绝对的主导做用,而这,就是犯罪者在生活中早已形成的某种阴暗层面的潜意识。因此,这种所谓的“神差鬼使”,依然要受到法律的严惩罚,因为刑法的规定是以结果论罪,而不是以意识论罪,这无可辩驳。

而对于这种心理层形成的某种倾向性的潜意识到底能不能发现呢?答案是肯定的,能发现。大家从国际反恐怖组织公布的未遂案件中可以看到,之所以能抓获那些人,其线索很大部分都来自于那些人在网上的言谈举动,而这通过分析,就可以大概断定其可能会做出哪些事来,然后再通过科学的排除法,就可加大精准度,国际反恐怖组织其实就是通过网上留下的那些看似不起眼的信息碎片来盯住潜在犯罪者的。

空姐案:网约车司机,是否需要心理测试?

而从刘振华的QQ头像、支付宝头像,还是他与女朋友的合影,多张照片都有吐舌头舔人的动作,显示其与众不同的爱好。其实这些与众不同的“爱好”本身就是心理层面的现实反映,他的心理趋向已经非常明显。因此,对于这个案件来说应当引发社会对心理层面的认知和重视。而对于那些诸如幼儿园工作人员、小学老师、网约车司机等岗位上的招聘来说,更应当有严格的心理测试,如果有必要的话,也可以看一看应聘者的朋友圈和公开的网络社区信息等,毕竟,这关系着社会的公共安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