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益生產八大浪費(杜絕)

精益生產八大浪費(杜絕)

1、不必要的運輸 在流程中把在製品從一地搬運到另一地(即便只是短距離);或是必須進出倉庫或在流程之間搬運原材料、零部件或最終成品。

2、過度處理或不正確的處理 採取不必要的步驟以處理零部件;因為工具與產品設計不良,導致不必要的動作及產生瑕疵而造成缺乏效率的處理;當產品超出必要的質量時,也會造成浪費。有時,必須做一些額外的“工作”,以填補多出的時間,避免無所事事地等候。

3、生產過剩 過早或過多地生產出產品,這通常會造成其他的浪費,例如人員過多、因存貨過多而導致儲存與輸送成本。存貨可能指的是實物存貨,或是排隊等候的大批信息。

4、在現場等候的時間 員工只是在一旁監視自動化機器,還是必須站在一旁等候下一個處理步驟、工具、供應、零部件等,或是因為存貨用完、整批處理延遲、機器設備停工、生產力停滯不前等因素造成員工暫時沒有工作可做。

5、未被使用的員工創造力 由於未使員工參與未能傾聽員工意見而造成未能善用員工的時間、構想、技能,從而使員工失去改進和學習的機會。

6、瑕疵 生產出瑕疵品或必須修改的東西。修理或重做、報廢、更換、檢驗等都代表浪費的處理、時間和精力。

7、不必要的移動搬運 員工在執行工作的過程中,必須做一些不必要、不能創造價值的動作,例如尋找、前往取得或堆放零部件和工具等等。此外,走動也是浪費。

8、存貨過剩 過多的原材料、在製品或者最終的成品,導致較長的提前期,堆積過時品、毀損品、較高的運輸與儲存成本及延遲。此外,過多的存貨還造成其他的隱性問題,例如生產不均衡、供應者延遲遞送、瑕疵品、機器設備停工、拉長準備期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