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速換型(SMED)完整步驟

在講解快速換模方法之前,我們必須先講解2個概念:

內部操作:必須在停機時進行的操作

外部操作:可在設備運轉時進行的操作

換型時間長,多數是因為很多操作是可以在設備運轉時進行的,可實際上卻在停機時進行。

快速換型(SMED)完整步驟

要點:

(1)區分“內變換操作”和“外變換操作”。SMED法要求把與設備裝換調整有關的操作區分為“內變換操作”和“外變換操作”前者是指那些只能在設備停止運行後方可進行的操作;後者則是指那些能夠在設備運行過程中進行的操作。

(2)減少“內變換操作”。SMED法要求儘可能把內變換操作轉變為外變換操作,這是SMED法的核心。正是內變換操作佔用停機時間,所以要縮短整個裝換調整時間,最關鍵的是把。內變換操作減少到最低限度。

(3)縮短“內變換操作”時間。如上所述,內變換操作”佔用停機時間。為此,SMED法要求採用必要的技術手段,儘可能縮短“內變換操作”時間。同時.要簡化“外變換操作”,並一定要在設備運行過程中完成全部“外變換操作”。這樣,就可能在設備停機後的很短時間內迅速完成設備裝換與調整。

1、實施SMED快速換模的步驟

第一步:觀察當前的流程

目的:

採集目前有關換型的數據

方法:

確保觀測人員的人數和工具放置人員的人數相同

觀測整個換線過程– 從換線前最後一件產品直至換線後第一件產品

包括時間在內,記錄下所有的動作

發現任何問題或是任何機會

必要的地方通過錄像記錄活動

第二步:區分內部和外部的要素

目的:

將內部的換線時間與外部換線時間區分開來,可以大大縮短換線時間

方法:

所有新的工具和部件必須在停機前到達現場。

所有換下的工具和部件必須在切換結束後清理和轉存。

提前準備好物料。

提前進行功能檢查。

準備和使用檢查表(防止遺漏瑣碎項目)

第三步:將內部作業轉移到外部

快速換型(SMED)完整步驟

目的:

將內部作業轉移到外部可以進一步縮短換線時間

方法:

功能標準化

預先準備操作條件:

工具標準化

工具預熱

確保每件物品在正確的時間擺放在正確的位置–工具、流程記錄表、原材料、人力、固件、墊片和規尺

第四步: 減少內部工作

目的:

換線步驟做到標準化之後,下一步是發現並排除換線過程中的浪費

方法:

平行作業

旋轉式一次鎖定方法

快速換型(SMED)完整步驟

觸摸式夾鉗系統

快速換型(SMED)完整步驟

工具放置的方法/位置統一

工具的尺寸統一

螺釘頭尺寸統一

詳細的工具更換表

改良設置,避免調試

第五步: 減少外部作業

目的:

縮短了內部換線時間之後,還應該想辦法減少機器運行期間支持人員的工作量

方法:

把工具存放在機器旁邊

在機器旁邊設手工工具臺

把規尺存放在機器旁邊

備好工具更換準備的核查清單

提供詳細的工具更換流程記錄單

2、實施SMED快速換模的注意事項和要點

第一步:成立快速換線推行小組,制定推行計劃和日程。小組成員由生技課長、裝配課長、裝配組長,裝配技術員、供料員、修理、IE、PE、IPQC等組成,小組組長可由IE擔當。換線小組每天舉行換線會議,檢討換線狀況,會議由小組組長主導,小組成員共同討論換線中發生的問題並提出改善對策;.

第二步:選擇線別,量測並記錄換線時間。記錄下所有的動作,以發現任何問題或是任何機會,必要的地方通過錄像記錄活動;

第三步:資料分析,改善對策擬訂。分析第二步收集到的當前數據,確定在停機前後有哪些事情可以做,將內外部時間分開來,對內部的活動進行嚴格的檢查分析、考察第二步發現的機會、集思廣益地討論新的辦法和創意、工具標準化、確保人與物在正確的時間配置到正確的位置,並製作“工具更換流程記錄”“供料流程記錄”等以供小組成員使用;

第四步:對策執行,量測並記錄對策執行後的換線時間。制定換線流程及推行細則等相關的文件資料,將改善對策試運行到換線中,對比第二步並記錄對策執行後的換線時間及相關的問題點等事項;

第五步:效果追蹤、驗證,對策檢討,標準化制定。對改善後的換線方法進行數據化的分析、檢討,驗證、確認改善效果,直到達到標準換線的時間;

第六步:標準化實施,所有生產線水平化展開。圍繞新的方法提供培訓,將最後的標準化換線實施於觀測線,並以點帶面地展開於其它線,同時完善相關資料;

第七步:標準化維持,持續改善。對流程實行監控,不間斷地彙報換線部分的業績表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