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老师讲的东西都没用?

01

看到北京十一学校校长李希贵的一篇文章,里面的三个小故事特别让人有感触。

一个是他在高密一中的时候,一位考上大学的毕业生,给在一中复读的好朋友写了一封信,介绍各个学科的学习方法。

当谈到语文的时候,他告诫朋友:

“语文呐,你可千万别上语文老师的当!语文老师在课堂上讲的那些东西没用。”

另一个时间更早,在上世纪八十年代,由于师资困难,某年他所在的学校有两个班,将近一个学期没有语文老师。

怎么办?只好让学生们自修,或者把学生们放到阅览室去看书。

没有想到一个学期下来,这个班的语文成绩不但不比平行班低,而且阅读和写作的成绩还要比平行班好。

第三个故事是《中国教育报》的报道,一个小学二年级的学生,开始由于偶然的生病请假,发现在家里读书让她感到比在学校里上语文课更加快乐。

于是,她不断请假、不断旷课,以这样的方式来换取课外阅读。

从小学二年级到初中一年级她写了一百多张病假条,读了四百多部名著,结果成绩还特别突出。

语文课居然没用,这其实是一个非常尴尬的现象。

02

儿子在高考的时候,语文得了135分,虽然不算太高,但也差强人意。

要知道,他从来不把公共自习课的时间用于语文的学习,除了正常上语文课,从不在语文学习上投入多余的时间。

不是语文课上的效率有多么高,而是他从小有较好的阅读习惯,有了大量的阅读积累。

从儿子小时候开始,我们一家人就有一个习惯,每天晚上睡觉前,都要捧一本书看。

在床边、在沙发上、在马桶边,到处都有书,都可以随手拿起来读。

这样的习惯也许于养生不利,但确实有助于语文素养的提高。

有了阅读量做基础,儿子从小阅读理解能力和写作能力,都要比同龄人强,写作文时,很多同学觉得无话可说,要凑字数,他却总是觉得作文纸不够用,要把很多例子忍痛割爱。

03

经常有家长问我,孩子的语文成绩不好,怎么办?

每次,我都会反问家长:“孩子平时喜欢看书吗?”

得到的答案无一例外,都是不爱看。

不爱看书的孩子,语文的成绩不可能好。

也许在小学低年级的时候,只考查一些字词的掌握,孩子只需要死记硬背即可。

而越是到高年级,越要考查语文基本素养的积累,这时候,只靠课本、只靠老师讲的那点东西,根本就不顶用。

就算你能把语文老师讲的内容全都一字不差的背下来,到高考时也没有什么帮助。

04

高考语文考的是什么?是基本的语文素养,说白了也就是读与写的能力。

而这些能力,不是仅仅靠老师课堂上的讲解,更在靠平时大量的积累。

而阅读,就是基础中的基础。

很多学生之所以语文成绩不好,原因就是阅读量太小,没有一定的阅读量做基础,老师的讲解再精妙也只是空中楼阁。

所谓开卷有益,只要孩子从小养成读书的习惯,就算是看“闲书”,他的语文成绩肯定也不会太坏。

当然,如果学生能够得到专业的指导,能够有针对性地阅读,要比自己没有目的性的随意阅读效率更高、效果更好。

而语文老师的作用,就在于引导学生,教会他们如何阅读,如何写作。

05

所以,不是语文老师没用,而是现在的教学方法要改。

学语文的最终目的,就是培养学生的阅读与写作能力,能读懂别人的、能写出来自己的,就是合格甚至优秀的学生。

我们应该摒弃传统的语文教学方法,培养学生自由阅读的习惯,让他们打好语文学习的基础。

其实在各个学科中,语文学科的教学改革最容易实现,只要把教师从死板的教学模式中解脱出来,把更多的时间留给学生阅读即可。

学生在打下了阅读的基础之后,再听老师的讲解或名家的讲座,才会听出其中的妙处,得到独特的感悟。

如果现有的课堂教学模式不改,那么提高孩子的语文成绩,只有一个办法,就是让孩子从小多看书。

时间久了,阅读量大了,语文成绩自然就会上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