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信息技術應該在哪些領域重點發力?

信息技術的發展已經來到了新的十字路口,究竟哪些技術是未來互聯網產業的核心技術?我國在信息技術上存在哪些短板?哪些是可能的趕超路徑?中國互聯網協會理事長鄔賀銓院士在《中國經濟大講堂》為您深入剖析網絡強國戰略面臨的挑戰。

1、芯片設計製造急需突破

我國信息技術應該在哪些領域重點發力?

1G我們還沒睡醒,2G我們是追趕人家,3G我們開始突破,4G並跑,現在我們希望5G是引領。什麼叫引領?就是說5G的商用不能晚於發達國家,中國提出2020年實現5G的商用。

我國信息技術應該在哪些領域重點發力?

鄔賀銓院士說,5G的手機集成電路芯片至少要7個納米的工藝,目前我們國家技術最好的中芯國際28納米是比較穩定的,14納米現在還在實驗。而且要真正做到七、八個納米,一條代工線就需要幾百億美元。在這方面我們是面臨很大的挑戰的。

信息技術的基礎是集成電路。中國的集成電路消費佔全世界的三分之一,但是我們自給的只有10%。連續幾年集成電路進口是我國所有進口商品大類的第一位,2017年集成電路進口2601億美元。

2、個人電腦中央處理器發展滯後

前兩年開始,我們的神威-太湖之光已經領先全球超算五百強。2015年美國商務部通知英特爾公司,不允許向中國天河二號供應芯片。那麼天河二號,國防科大現在在研製自己的芯片的天河超級計算機,還有神威-太湖之光,它的能力比天河二號要快一倍,它的芯片全部是自主開發的,站在了全球超勝的最前端

我國信息技術應該在哪些領域重點發力?

美國幹什麼?鄔賀銓院士在《中國經濟大講堂》說,美國宣佈2020年要做出一個能力比天河二號高一百倍,比神威太湖之光高五十倍,並且能效能耗跟天河二號一樣,能力提高了電費不提高,也就是說能效要改進一百倍。中國也宣佈,我們也要研製百億億次的超級計算機。

在超算上,我們是暫時領先了,但是美國人不完全跟你比容量了,它要跟你比能效了。

我國信息技術應該在哪些領域重點發力?

但還是有很尷尬的一面,我們個人電腦上的CPU基本都是英特爾,國產也做了CPU,但是市場佔有率比較低,而且我們的CPU總是感受到有差距。老百姓買個人電腦,他沒有說首先是否考慮買國產的,他首先考慮的是性能等等。所以即便我們超算是領先的,可是我們個人電腦上的CPU是滯後的。

3、操作系統研發需要另闢蹊徑

另外,我們大家手機操作系統。蘋果公司靠什麼成長為手機的第一霸主?有人說蘋果手機設計得好,答案不完全。蘋果是首創什麼呢?他開發了iOS操作系統,並且開發了App Store,蘋果是把內容和終端捆綁。

美國是第一個不是賣手機,而是賣服務。蘋果把幾十萬的開發者和幾億的用戶綁在一起,而構建了他自己蘋果的一個生態。

過去我們認為,諾基亞是手機的霸主,當然諾基亞在向智能終端轉型的時候投入不利,而且諾基亞它開發移動操作系統缺乏自信,把自己開發的移動操作系統不要了,投靠了Windows,以為諾基亞加上Windows就是win了,win就是英文贏的意思。結果諾基亞前面兩個字母是NO,NO加上win就是NO WIN,沒有生態。

我國信息技術應該在哪些領域重點發力?

現在國家科技項目支持國內不少公司,但開發出手機操作系統很難佔市場。為什麼?蘋果的App操作系統上邊有130萬種App,安卓上邊有150萬種App,可單項沒用,你整個生態鏈不行。未來企業的競爭,決定這個企業對產業鏈的話語權。

我國信息技術應該在哪些領域重點發力?

在這點上,總書記說我們同國際先進水平在核心技術上差距懸殊,一個很突出的原因是我們的骨幹企業沒有像微軟、英特爾那樣結成聯盟,他們有個所謂Wintel聯盟,他的Windows操作系統只配英特爾的芯片。所以在這點上,我們企業看上去也很好,但是實際上我們有差距。

但是,不能說創新是沒機會的。

英特爾在CPU上很強,可是現在手機上的CPU是ARM公司的,不是英特爾的。微軟在操作系統很強,可是手機上的操作系統不是微軟的,是蘋果的和谷歌的。也就是說WINDOWS加英特爾是可以顛覆的。只不過可惜的是,現在顛覆它的是美國公司和英國公司。我們中國現在還沒到這種實力。也就是說操作系統上,我們還是一個薄弱環節。當然現在還有一個機會,叫雲操作系統,還有工業互聯網操作系統。

中國國內,像航天雲網、三一重工也開發了工業互聯網操作系統。那麼現在就看,國家當然也在抓工業互聯網,就看我們能不能抓住這次機會,否則的話究竟這次是挑戰還是機遇,就看後面的努力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