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握了阅读的基本步骤就不想了解基本方式啦?

掌握了阅读的基本步骤就不想了解基本方式啦?

网图,侵删

我在 里谈到,阅读是有章可循的。意思是,通过一些基本步骤的操作可以把阅读转化为基本技能,内化成一种能力素养。换句话说,阅读真没有那么高大上,经过训练确实可以提升这项本领。并且,如能将阅读的基本方式与基本步骤结合起来,效果会更加理想。

一、概览式阅读

这是一种整体阅读的方式,对于阅读材料的类型并不作区分,虚构类和非虚构类文本都可以用这种方式来阅读。其主要作用是感知文本大略,作出是否值得深入的判断。其基本方法是概括文本大意,主要是在概括段意的基础上概括文意。其要点是抓关键词找中心句,然后同义合并,归类分层,最后总括。

二、批注式阅读

相对于概览式阅读来说,这是一种分析局部的阅读。同样适用于各种类型的文本,但适用要求不同。虚构类文本重在语言赏鉴、情感认同,非虚构类文本重在道理评析、意义认同。例如阅读文学作品,就要在炼字、遣词、造句等方面细加琢磨,正所谓“吟安一个字,捻断数茎须。”还要在情感表达方面悉心体味,以获得切身感受,产生情感共鸣。而非虚构类文本的阅读,则要在逻辑关系、推理论证等方面仔细揣摩,理性公允地评判作者的观点、采用的理由、论证的过程等,增长客观、科学的知识。

这种阅读的基本方法是作出批注,主要是在知道了什么(即澄清以往错误认知的、新增以往未知的、补充以往片面了解的三方面内容);学到了什么(即作者的说法,也就是其主要观点和方法论,作者的用法,也就是作者运用自己的方法论来解释、解决问题的过程演示);被什么难倒(即自己的知识缺口和能力短板)等三种要素边上写下批注意见。

掌握了阅读的基本步骤就不想了解基本方式啦?

网图,侵删

三、结构式阅读

这是一种综合式的阅读方式,不区分文本类型。其基本理念是偏重文本的结构形式,以厘清文本层次结构并进而理解作者的构思框架为主要目标。按照“段落——部分——全文”的顺序,在正确区分观点和理由的基础上,绘制出文本的结构示意图。比如组织结构图、逻辑图、鱼骨图等。

与概览式阅读不同的是,尽管二者都注重总体,但前者主要侧重内容意义,后者侧重形式结构。并且结构式阅读可以用在阅读初始、中段、结束等各阶段,而概览式阅读只用在初始阅读时。理解了文本的结构,就如同庖丁解牛,读起来进退有据、游刃有余。又如开车去陌生的城市,有最新最全的导航地图,何处去不得?何愁会迷路?

四、摘要式阅读

这种阅读方式遵循淘金式思维,对于阅读内容从不照单全收,而是去粗取精、去伪存真,又可以称做取精式阅读。其核心理念是重新评价文本价值,通过删减繁冗——改写粗漏——摘取精要等流程批判接受文本精髓。作这种阅读时,要克服凡是打开阅读的文本务必全部读完否则就愧疚不安的心理障碍。

摘要式阅读是一种以我为主的阅读,绝不等同于平常那种寻章摘句大段抄录的阅读方式,只要我能从文本中摘取到任何解决我问题的内容,哪怕只有一句,甚至只是一种思路,或者更缥缈一点的类似于顿悟式的启发,我阅读的这个文本已经物有所值。仅知道摘录作者的华彩章句,是完全被动的、遵从的、盲目的阅读方式,多数情况下仅仅是作了收藏,而毫不客气地说一切收藏最终都成了埋葬。

五、感悟式阅读

这是一种突出个人心得的阅读方式,其要点不在于能用自己的话来解释文本,而在于能由此及彼、由表及里地展开联系拓展,关键是要找到自己的感悟点。这里并不要求统一,毕竟“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可以针对主题立意、行文技巧、论证结构、精妙论断、奇思妙想甚至是荒诞不经处、大谬不然处展开联想,撰写读后。要把眼光放在自己身上,而不是作者身上。不用去揣测作者的意图和感受,要形成自己的思考和体验。始终记得,读书的是“我”,什么时候都不能把自己弄丢了。

掌握了阅读的基本步骤就不想了解基本方式啦?

网图,侵删

六、传授式阅读

也叫分享式阅读,其核心理念是一切阅读感受都值得交流。无论是给人正向启迪还是让人规避反面教训,始终抱着分享的开放心态,摒弃藏私的封闭心态。哪怕是明知自己的东西太幼稚、不成熟、有缺憾、有毛病,分享出来也会获得即时反馈以利改进。若是秘而不宣,便只得抱残守缺,自知者还知道不足,盲目者怕是尾巴反要翘上天了。譬如我写文章,发到网络平台之后才知道大抵不受欢迎,这便促使我去思考问题究竟出在哪里,然后去寻解决的办法。如果不分享出来,那我就独自去窃喜吧!

分享交流的要点在于化整为零,突出重点,不能眉毛胡子一把抓,不能贪心,试图在一篇文章、一节课中把一本书的精华都分享出来,既不现实也无可能。其实,我们的分享更多的只是一种思路,一条探索路径。分享时,务必要做浅显的解理,千万不要说玄乎的话,更不要造难懂的词。你不能说得简明扼要,你就不是真懂,从无例外。如果你碰巧是个勤奋的人,你还可以做这样两件“浩大”的工程:一是把阅读所得做成PPT;二是改写原文。许多活跃在网络上的知识管理大V,其实就是把这两件事做到了极致。

七、行动式阅读

这种阅读方式纯粹是致用的阅读,功利性色彩浓厚。阅读的文本都是非虚构类,尤以问题解决和技能学习类材料最为合适。读这类书时更像是在读可供查阅的工具书或参照执行的说明书。读的时候带着明确目的,知道自己为什么读,读来的知识用在哪里,怎么用?譬如看到生字去查字典,目的就是要认识这个字,认识了之后进而了解这个字可以单独用在哪里,与哪些字组合成词后用在哪里,用的时候有什么注意事项,哪里不能用?这个浅显的例子讲的是为解释疑惑而读。再比如家中的电脑突然不显示了,你想自己解决问题,就用手机搜索了一个检查维修简明教程,按照步骤逐项排查,最后打开机箱发现原来是内存条松动了,插紧之后开机一切正常了,这个生活中的例子讲的是为了解决困难而读。二者都属于行动式阅读,只是一个侧重认知,一个偏重行为。

那么,是不是只要解释了当前的困惑或解决了当下的困难就完事了呢?如果就此罢手,一事一结,也无可厚非,只是失去了举一反三甚至作出创造的机会了。事实上,每用到一个知识之后都追问一句“还能用在哪里”绝对是一种很有益的思维方式,如果再加上一句“我从中总结出了什么?”那就更要好好恭喜你了。可别小看这多出来的一小步,我们的阅读差距往往就是因为它才日渐拉大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