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怪自己不长进,圣人曰过的你没听啊!

我一直以为精品课的评选类似于公开的教学比赛,所以,看到评选通知后我立马傻了眼。这回精品课的评选创新形式,不再把选手集中起来当面PK,而是报送课堂实录光盘接受专家评审。尽管头疼,但任务落到头上,不好推辞,更不能敷衍。

莫怪自己不长进,圣人曰过的你没听啊!

先圣孔子(图片来自网络)

时间紧,趁着琢磨讲稿、完善课件的空当,我先后进行了两次录像。第一次我是面对DV镜头模拟教学场景,独自在空荡荡的教室里,演了一堂课,出了许多状况。第二次借用一所大专院校设备先进的电化教室,在专业老师的协助下进行了全程录制。效果有明显改观,但仍不尽如人意。因为各种因素,没有重新录制。不过,保留遗憾恰恰可以反复察看错漏,复盘教训以此为鉴,比起获奖来说意义更大。孔子说:“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当代西方巨富查理芒格一条重要的成功经验就是研究他人失败的案例,从中找出规避的路径。所以把问题暴露出来,不失为一条进取之道。

1.你是备课还是“背”课?

讲课需要讲稿,演示需要课件,但不能拘泥于讲稿和课件,真正高明的课一定是教师思维的自然流淌。当然,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这对教师的职业素养和专业学养提出了高要求,既需要教师的长期积淀,也需要教师的天赋条件,比如口头表达能力、与生俱来的亲和力。粗略地概括起来,一要有正确的思维,如此才能讲得合理;二要有自然的境界,如此才能做到亲切;三要有流畅的态势,如此才显得连贯。我试讲了两回,即使已把讲稿背得毫无滞涩,同事们也一下子就能听得出来不够自然,关系切近者更不客气地指出我是在背课而不是讲课。我自己也感觉到讲课的关键是在讲,背诵讲稿确实乏味僵硬。

2. 你是讲别人还是讲自己?

核心内容若不是自己独立思考的结果,就会缺乏底气。没有经过深入思考、审慎推理,提不出独到的观点,得不出自己的结论,靠贩卖别人的思想,很难做到成竹在胸。总会在某个时刻露出怯来。所以,务必要有诚意,正视自己的教学期待与现状之间的差距,努力去填补这中间的缺口,而不能只做拿来主义者。教师资格只是准入门槛,成为合格教师却任重道远,来不得半点投机取巧。此外,即使对于某个问题确有自己的思考,而如果这种思考只是一知半解或者未加严密的论证,缺乏可信的依据,也是不应当好大喜功随便抛售的,否则势必贻笑大方。小而言之,讲课中口头禅不断,其根源还在于思维不顺,没有想清楚,当然会磕磕巴巴。

3. 你是事前准备还是事发应变?

突发状况既无法预料又难以避免,只有把注意力前置,做好事先的准备。不能指望事到临头才去当场解决,应变能力再强都不如把风险考虑在先。所以说,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比如安全驾驶最好应该是规划线路、检查车况、养足精神,事先降低风险系数比起再强的驾驶技术和应变能力都来得安全。拿教学来说,即使核心内容是你自己研究出来的,也不能保证不会突然遗忘。万一出现了意外,怎么把它转到预设的正常轨道上去?这样看来,教学机智,倒相当于文章起承转合的转了。又怎么做到自圆其说,不让人看出其中的破绽?把情况考虑得复杂一些,艰难一些,从最坏处准备向最好处努力,才是正确的态度和恰当的做法。电脑故障、软件兼容、话筒失声、闲人误入等情况如果发生,有没有一些应急处理的措施?我在录像时忘记锁门,就有个保洁人员推门进来打扫卫生中断了我的讲课。一点小小的疏漏就差点让我前功尽弃,从头再来。

4. 你是只管自己还是兼顾他人?

不到尘埃落定、结果公布,都不能轻信自己已经做到最好。要不断地打磨、完善,准备一套备用方案,以备不时之需。因为你不知道意外什么时候会到来。比如为了新颖出彩,我使用了不一样的课件制作软件,制作的课件报到组委会后被否定了,说是不符合比赛规定,对其他参赛选手不公平,我不得不将其改回旧版本,而这时候已经临近截止日期了。这样一来,耗时耗力不说,还严重影响了心情。所以,创新不能自顾自,还要综合考虑其他人的感受。这里特别强调一点,就是务必在书面语与口语之间做好转化,讲课听来要是娓娓道来,而不是满口专业的术语和难懂的概念,必要的引经据典固然要有,也不能只是引而不发,还得掰开来揉碎了,用对地方,讲得深入。尽量通过富趣味性的语言来阐述道理,知识传播固然重要,没有趣味可不会有人欢迎。此外,一定要注意互动。对比平常上课,我在录像时感受更深,台下坐满了学生和只有我一个人在讲台前模拟,那真是不可同日而语的。所以,我后来的教学增加了更多与学生的互动环节,没有互动,班上学生再多,也是死水一潭。

写到这里,不禁感叹圣人的伟大,做不到择善而从,也当努力做到“择其不善者而改之”。我们既然善于发现别人身上的不足,为什么不能与己对照,“吾日三省吾身”呢?莫怪自己不长进,实在是圣人曰过的你没听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