盲目的放生不是慈悲

盲目的放生不是慈悲

现在越来越多的人每年都会放生,其实这样是好事。但是好多人都是盲目的放生,把一些养殖的鱼放生在水里,鱼在不熟悉的环境不容易存活还污染了环境。而且还造成了有的人放这边放,有的人那边捞,这就失去了放生的意义。有些人不太明白怎么回事,把一些外来物种放生了,破坏了生态环境,这样就更得不偿失。我们放生之前,首先要做足了功课,了解一些动物的习性,这样有助于放生后它们更能存活。

鲫鱼的生活习性

盲目的放生不是慈悲

鲫鱼是杂食性鱼,但成鱼主要以植物性食料为主。因为植物性饲料在水体中蕴藏丰富,品种每繁多,供采食的面广。维管束水草的茎,叶,芽和果实是鲫鱼爱食之物,在生有菱和藕的高等水生植物的水域,鲫鱼最能获得各种丰富的营养物质。硅藻和一些状藻类也是鲫鱼的食物,小虾,蚯蚓,幼螺,昆虫等它们也很爱吃。鲫鱼采食时间,依季节不同而不同。春季为采食旺季,昼夜均在不断地采食;夏季采食时间为早,晚和夜间;秋季全天采食;冬季则在中午前后采食。生活在江河流动水里的鲫鱼,喜欢群集而行。有时顺水,有时逆水,到水草丰茂的浅滩,河湾,沟汊,芦苇丛中寻食,产卵;遇到水流缓慢或静止不动,具有丰富饵料的场所,它们就暂栖息下来。生活在湖泊和大型水库中的鲫鱼,也是择食而居。尤其在较浅的水生植物丛生地,更是它们的集中地,即使到了冬季,它们贪恋草根,多数也不游到无草的深水

处过冬。生活在小型河流和池塘中的鲫鱼,它们是遇流即行,无流即止,择食而居。冬季多潜入水底深处越冬

黄鳝的生活习性

盲目的放生不是慈悲

黄鳝为底栖生活鱼类,适应力强,在各种淡水水域几乎都能生存。湖汊、稻田、塘堰、沟渠、池沼、水库等静水水域中数量较多;水流较缓的溪流、江河缓流处亦有。但深水和流水的水域,却少有黄鳝定居。喜栖于腐质多的水底淤泥中,在水质偏酸的环境中也能很好生活。常钻入泥底或田堤,堤岩和水边乱石缝中孔隙内营居生活。

甲鱼的生活习性

盲目的放生不是慈悲

鳖是变形动物水陆两栖,用肺呼吸,鳖无鳃,出水爬行用肺呼吸,有鼻孔、气管、支气管和肺等完善的呼吸系统。肺大而多泡,海绵状,对水中生活十分适应。鳖的咽壁粘膜上也布满了用于水中气体交换的毛细血管,随着水流从口中的吞吐,也可进行水中气体交换。所以,鳖在冬眠期潜栖水底泥沙中,只把嘴尖和管状鼻孔伸到贴近水底的泥沙表面,即可吸收水中的溶氧以维持生命。由于鳖具有以上特殊器官,所以它能较长时间潜栖水底。

泥鳅的生活习性

盲目的放生不是慈悲

泥鳅营底本生活喜生活于淤泥较厚的静水中。栖息于稻田、池塘,湖沼和江河等有软泥的地方。由于生活于光线较差的淤泥中,眼睛退化,只有靠触须来寻找食物。

泥鳅可生活在溶氧极小的水或淤泥中,除进行鳃呼吸外,还可用皮肤和肠直接从空气中吸取氧气。当水温高、气压低或密度过大、水中溶氧不足时,可跃出水面吞吸空气,行肠管呼吸。泥鳅的适宜生活水温为20-30℃。当水温过高或过低,以及天旱水浅时,往往潜入泥层度过不良环境。通常除遇到缺氧、染病和气候恶劣等原因外,几乎不到水的中、上层活动、冬季池水干涸时,钻入软泥中,靠少量水分保持皮肤湿润,并行肠呼吸维持生命。

牛蛙的生活习性

盲目的放生不是慈悲

牛蛙属变温动物,一生经过产卵,卵孵为蝌蚪,生活于水中,后经完全变态成为幼蛙,开始两栖生活。牛哇喜栖于沟塘边,若水面长有浮水植物,则伏于水上,将头

露出水面,遇惊扰便潜入水中。牛蛙常常是几只或几十只群居共栖,在适应环境后,一般不再迁移。每年4月-9月,牛蛙开始抱对产卵,受精卵3-4天孵化为蝌蚪,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成为为幼蛙后,过着水陆两栖生活。冬季水温降到10℃以下时,牛蛙躲藏于洞穴或淤泥中,进入冬眠。待气温回升到10℃以上,又出来觅食。

盲目的放生不是慈悲

以上是几种常见放生动物的生活习性,其实放生不止是一种仪式,我们也不仅仅局限于在特定的某一时刻做这样的事情。放生其实在我们生活的每一个地方,每一刻时光里。当我们看见鱼儿搁浅我们把它放回水里,当我们看见鸟儿被网束缚我们把它们放走,当我们看见蚂蚁被水冲走我们用一个小木棍把它救起,当我们看见有人售卖被捕的小动物我们把它买下放回属于它的大自然……放生不拘泥形式,不做作,只要我们有一颗慈悲的心,有一颗大爱的心。放生让我们感到生命的敬畏,还让我们在放生中心灵得到了洗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