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九散讲】26、心灵为什么待在肉体里?这说明了什么?

文/老九


以这样的途径回归到本体论有些出人意料,这使得我们不得不开始讨论那个被我们暂时搁置的问题:心灵是一种机能还是一种独立的存在。如果我们相信它是一种机能,就必须找出这种机能产生的原理和过程;如果我们相信它是一种独立存在,也必须证明它如何“独立”存在。

没有任何线索显示自然会产生“独立存在”的心灵,因此,如果我们相信心灵是一种独立存在,就只好相信心灵不是自然的产物,相信它跟我们的肉体具有不同的创生机理。可是,由于我们不可能是被造之物,我们又只好相信我们是自然的产物。

这是一种两难,但这种两难并不是问题的全部,问题还在于,自然能产生出像心灵这样复杂的东西来吗?

这里需要对前面提到的那个例子稍作修正,即:我们并不是被“附体”的皮囊。因为即便我们可以用杰克·萨利附体来解释阿凡达的心灵,我们也没法解释杰克·萨利的心灵又来自哪里。我们不是阿凡达——我们是杰克·萨利或者至少是纳威人——反正不是那个长了一副纳威人的样子但却仅具皮囊的阿凡达。

【老九散讲】26、心灵为什么待在肉体里?这说明了什么?

我们不是仅具皮囊的阿凡达

这里有一些微妙之处:“附体”所隐含的意味是它根本就不属于它的宿主,它不过是暂时在此寄居从而表现为宿主的心灵。关键之处在于要实现这个表现,必须具备像阿凡达的肉体那样的宿主。也就是说,阿凡达的心灵是否存在不仅取决于是否存在杰克·萨利的心灵,还取决于是否存在阿凡达的肉体,而这并不是本来意义上的心灵独立存在。

所谓心灵独立存在,是指心灵不依赖于肉体的存在而存在。也就是说,不论阿凡达的肉体是否存在,杰克·萨利的心灵都是存在的,虽然他的心灵跟他那个双腿瘫痪的肉体是什么关系我们还不能确定,但我们完全能够确定心灵待在杰克·萨利有残疾的肉体里,跟它寄居到阿凡达的肉体里不同。

问题是,我们无法像了解心灵为什么待在阿凡达的肉体里那样了解心灵为什么要待在杰克·萨利的肉体里,即使对我们自己的心灵也是这样。我们的心灵碰巧待在我们的肉体里也许有很深刻的原因,也许不过是它喜欢这样做而已,它从来没有试图对我们作出解释。不过毫无疑问,它自己的动机它自己应当最清楚不过。

可是,“它从来没有试图对我们作出解释”这句话到底是什么意思?这里的“我们”是指什么?是指我们的肉体还是我们的心灵?心灵需要向肉体作出解释吗?还是需要向它自己作出解释?

这不可能是为了肉体,因为肉体不可能理解心灵的解释,除非肉体本身也具有一个心灵。可是肉体不能真的另外具有一个心灵,否则将导致无可救药的混乱,即使是承认这另外的心灵是肉体的机能也于事无补——虽然看上去它此时只能是肉体的机能。

这也不可能是为了它自己。如果心灵需要对它自己作出解释,那它到底还是不是它自己?它怎么会不理解自己的动机呢?所谓“我也不知道自己为什么这样做”只不过是人们的遁词——自杀者绝不会不知道自己为什么要自杀!

这就是说,如果心灵是一种独立的存在,其所作所为的动机应该是当下自明的,否则我们大有理由怀疑心灵是不是真的那么独立。

【老九散讲】26、心灵为什么待在肉体里?这说明了什么?

如果心灵是一种独立的存在,其所作所为的动机应该是当下自明的

有些人声称他们经历了某种灵异事件,并试图以此证明心灵是一种独立存在。可是如果我们仔细研究这些事件,就会发现它们跟梦境一样可以进行多种解读,并且同样具有不可验证性和不可复制性。如果我们相信梦是一种心理活动,我们也可以基于同样的理由相信那些事件也是某种心理活动。

由于当我们使用“心理”这个词时,是把它当成肉体的机能来看待,因此这种态度并不能让灵异事件亲历者感到满意。他们愿意接受周公解梦那样的解释,而不愿意接受心理学的解释。然而这样说有些片面,因为他们也不是全盘否定心理学解释,而是有选择的接受一部分、摒弃另一部分,比如他们很乐意接受心理学中所谓的潜意识。

这种选择性接受不是无缘无故的,而是因为潜意识可以在某种程度上解释心灵的动机为什么不是自明的:心灵在我们的肉体里处于一种休眠的状态。采取选择性接受这种态度的人不会负责任的想到,应该向我们解释这个休眠的心灵和那个使我们能读懂这篇文章的心灵是一种什么关系。对此我们可以秉持“心灵不能分裂”的态度断然拒绝,也可以谨慎的承认心灵可能处于一种“半梦半醒”的状态。

可是心灵为什么选择这样一种状态呢?鉴于我们对自己心灵不容置疑的理解,我们应该相信心灵更愿意处在“全清醒”或“全休眠”的状态,而不会主动选择“半休眠”。如果心灵的“半休眠”状态不是它自己的选择,那它必然是受到了某种外在的制约而不得不处于这种状态。由于心灵具有独立性,这种制约不应该来自肉体,否则心灵就会拒绝待在肉体中,除非它对肉体有某种需求使它必须付出这个代价。

这个代价其实意味着心灵对肉体的依赖。可是独立存在的心灵不应该对肉体有这样的依赖,存在这种依赖的后果严重到了这样一个程度:如果从来也没有产生过满足心灵的这种需求的肉体,心灵就不会存在,或至少不会一直存在。

【老九散讲】26、心灵为什么待在肉体里?这说明了什么?

半梦半醒之间?

不过,心灵也可能是一个享乐主义者,它对肉体的依赖出于贪图享受,根本不是出于生存的需要。这固然大大降低了肉体对心灵的重要性,但它却会招致灵异事件亲历者及其支持者更猛烈的抨击。

这些反对者认为心灵是纯粹而高尚的神性再现,他们不能容忍“心灵享乐主义”的说法。在某种程度上甚至可以这么说,他们宁愿承认心灵对肉体存在某种程度的依赖,也绝不会容忍任何泯灭心灵的神性光辉的企图。

我们不是不可以同意他们的意见,但前提是他们必须另给心灵找到一个制约者。然而他们找不到,即使是神也无法充当这个角色。因为他们也有一个前提,那就是我们的心灵跟神的心灵是一致的。这就是说,如果我们的心灵需要肉体,那么神的心灵也需要;如果我们的心灵需要肉体是因为受到神的制约,那么神的心灵需要肉体就应该是受到“神的神”的制约。

显然,不存在什么“神的神”,神的心灵不受制约,祂不需要肉体,所以我们的心灵也应该不受制约、不需要肉体才对。但是不受制约的心灵必须受到制约,否则无法解释心灵的“半休眠”状态,也无法消解“心灵享乐主义”的猜测,进而也无法让我们同意他们的意见。

灵异事件亲历者及其支持者之所以会面对这样一个悖论,是由于他们错误的利用了潜意识。他们寄予厚望的潜意识不能按照他们所希望的方式来挽救他们的理论,相反它摧毁了它。它恰好得出了另外一种结论:既然心灵待在肉体里的动机不是当下自明的,那么心灵就不会是一个独立的存在——心灵只剩下了是肉体的机能这唯一的可能。

【老九散讲】26、心灵为什么待在肉体里?这说明了什么?

—— 未完待续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