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謝了,我的家》研討會:聚焦家風傳播新範式 交出社會主義文藝滿意答卷

《谢谢了,我的家》研讨会:聚焦家风传播新范式 交出社会主义文艺满意答卷

《谢谢了,我的家》研讨会:聚焦家风传播新范式 交出社会主义文艺满意答卷

2018年4月11日,中央電視臺中文國際頻道全球華人家庭文化傳承節目《謝謝了,我的家》第一季研討會在梅地亞中心舉行,此次研討會以“站在時代高度,傳播家風文化”為主題。

《谢谢了,我的家》研讨会:聚焦家风传播新范式 交出社会主义文艺满意答卷

研討會現場,節目嘉賓朱德之孫朱和平、錢學森之子錢永剛分享了參與感受。朱和平認為一檔好的節目必須要有好的主題,小成本的節目也要精緻做,要有正能量大情懷,積極響應廣電節目須遵循“小大正”的創作原則。

同時,人民文學出版社社長臧永清、北京師範大學文學院教授康震、當代知名作家梁曉聲、中國傳媒大學經管學部學部長範周、北京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副院長俞虹、中國社科院新聞所世界傳媒研究中心秘書長冷凇等社會各界專家學者也暢所欲言,紛紛表達了觀看節目的心得與體會。

《谢谢了,我的家》研讨会:聚焦家风传播新范式 交出社会主义文艺满意答卷

自2018年1月6日開播以來,《謝謝了,我的家》用“家”這個最能觸動中國人內心的文化標籤,讓家風走心、暖心,充滿正能量、飽含深意,為中華家風代言,引起了海內外觀眾的強烈共鳴。

數據顯示,已經播出的十期節目累計到達觀眾2.55億(不含重複觀眾),吸引了大量城市高知群體的關注。節目收視率位居全國同時段電視專題類節目第一名,平均每期節目觀眾規模近四千萬。在家風類節目中觀眾規模最大,收視率最高,都是第二名的近3倍。

毫不誇張地說,作為一檔極具創新性的文化類節目,《謝謝了,我的家》不管從收視表現還是口碑、影響力方面,都是當之無愧的標杆。

1

深入透視小家故事,尋找中華民族的情感認同

十九大以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了新時代,習近平總書記提出了四個自信,其中將“文化自信”擺在了相當重要的位置。對中華民族來說,“家”是一個極具內涵的概念,聯結了所有人的血脈基因,有著深切的情感認同,蘊含著高度的思想價值。

中央電視臺中文國際頻道總監李欣雁在分享《謝謝了,我的家》觀看體會時提到,家風在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體系中佔據很重要的地位,它影響一個人的視野,也關係到國家的前途,家訓、家規、家信等各種物質的、非物質的家的產物都承載著優秀文化的精髓。“節目是落實習近平總書記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風的重要講話精神,也是豐富人們的精神世界,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具體行動。節目以當代視角,現代敘事,為人們提供了精神的養料和智慧的結晶。”

《谢谢了,我的家》研讨会:聚焦家风传播新范式 交出社会主义文艺满意答卷

“家是人生的起點,也是我們文化自信的源泉,更是文化土壤重要的基礎平臺,所以我們以文化為視野,選取的每個家庭都是有文化的樣本,通過小家的故事看到整個國家生機勃勃的文化魅力。”李欣雁認為,《謝謝了,我的家》為堅定民族文化自信探索出了有效途徑。

國家廣播電視總局宣傳司副司長王小亮對節目深度開掘內涵、精心選擇嘉賓、創新節目模式給予充分肯定,指出節目核心元素設置合理、流程銜接順暢,簡潔大方的形態風格和清正樸實的中華家風相得益彰,是文化類節目“通俗化、大眾化、電視化、現代化”較為成功的案例。

《谢谢了,我的家》研讨会:聚焦家风传播新范式 交出社会主义文艺满意答卷

他說:“《謝謝了,我的家》在家與國之間自然過渡,在情與理之間自然轉化,在歷史和現實之間自然銜接。”他認為,在節目中感悟到的中華家風家教是傳統的而不是守舊的,是厚重的而不是沉重的,是動態發展的而不是靜態停滯的。在看節目的過程中,能夠強烈感受到中華家風傳承的歷史脈絡和時代脈搏,感受到優秀傳統文化旺盛的生命力和強勁的時代張力。

人民文學出版社社長臧永清從雙方的深度合作出發,認為《謝謝了,我的家》從細節入手,用講故事的敘述方式,與精品閱讀時代的圖書出版高度契合,非常容易實現轉換。因為“細節最能打動人心,最能讓人流淚。”

《谢谢了,我的家》研讨会:聚焦家风传播新范式 交出社会主义文艺满意答卷

北京師範大學文學院黨委書記、教授、博士生導師康震看完節目以後深受感動:“節目的一大價值就是給我們提供了若干的人生金句和警句,這是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的集中體現。”

《谢谢了,我的家》研讨会:聚焦家风传播新范式 交出社会主义文艺满意答卷

提及家訓為什麼在中國淵遠流長時,他表示:“中國人治家治國有一套理念,是誠意、正心、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把家管好,把國治好,傳統文化的價值觀念,恰好在《謝謝了,我的家》中實現了非常好的滲透。”

2

深度創新節目模式,發掘傳統文化的時代張力

以往在節目製作時,不少團隊憑經驗、靠感覺,在碰到家風家教這種文化類節目時,把握不好容易淪為枯燥、變成說教。甚或因為一味追求經濟利益而忽略了社會效益。

中國傳媒大學經管學部學部長、文化發展研究院院長範周在研討會現場坦言:“節目製作難度太大了,越是平淡的節目,沒有什麼重要新聞事件作為背景的節目,呈現的時候,人們會很挑剔。《謝謝了,我的家》在形態上特別簡單,最白描的節目正是最難做的節目。”《謝謝了,我的家》自主研發的節目模式,實現收視與口碑的雙贏並非偶然。

《谢谢了,我的家》研讨会:聚焦家风传播新范式 交出社会主义文艺满意答卷

中國社科院新聞所世界傳媒研究中心秘書長冷凇分析了《謝謝了,我的家》成為精品節目的主要原因,首先從頂層設計上選取了感恩定位,勝在情感定位和價值觀上。第二個特別好地把家風、家教、家傳三者合一,是集大成者。而最大的創新是儀式感,甚至從儀式感升級到了宣示感,這也是其能夠從眾多對談節目脫穎而出的關鍵所在。

同時,冷凇強調《謝謝了,我的家》的內容結構天然適合碎片化傳播,最終實現了電視的超級宣推到連通小屏端的精準到達。

《谢谢了,我的家》研讨会:聚焦家风传播新范式 交出社会主义文艺满意答卷

“在技術主義的大背景下,不少節目製作方都在盲目求繁、求炫、求大,《謝謝了,我的家》卻求簡、求小、求細;在青年榜樣缺乏的大背景下,《謝謝了,我的家》聚焦家風、樹立家風、傳承家風。”北京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副院長俞虹認為,這是《謝謝了,我的家》不同於一般文化節目的獨特性和價值認知,也是它的魅力所在。

《谢谢了,我的家》研讨会:聚焦家风传播新范式 交出社会主义文艺满意答卷

中央電視臺新聞中心新媒體新聞部主任楊繼紅說:“《謝謝了,我的家》節目嘉賓表達非常好,他們的金句警句符合輕量級、同場感、可交互的新媒體內容傳播屬性,如果以有聲海報、15秒長的短視頻等方式進行傳播,放大開來就可能成為一種文化現象而不只是文化對標。”

《谢谢了,我的家》研讨会:聚焦家风传播新范式 交出社会主义文艺满意答卷

研討會上,中央電視臺廣告經營管理中心黨總支專職副書記陳榮勇表示:“《謝謝了,我的家》充分說明,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雙豐收,魚和熊掌是可以兼得的。我們把節目做好,把故事講好,講好中國故事,打動我們的受眾,打動我們的消費者,在帶來社會效益的同時也可以帶來經濟效益。”

《谢谢了,我的家》研讨会:聚焦家风传播新范式 交出社会主义文艺满意答卷

3

積極響應新時代精神,凸顯央視創新的格局定位

4月3日,第25屆電視文藝星光獎的頒獎典禮上,19個大獎和特別獎項,央視獲得了11個。在國家廣播電視總局2017年度創新創優節目名單裡,央視的《朗讀者》《國家寶藏》等6檔節目榜上有名,佔據了電視節目的三分之一。2018年以來,《謝謝了,我的家》等文化類節目再度成為爆款。

在中央電視臺總編室節目研發部主任吳克宇看來,《謝謝了,我的家》“恰恰就是從觀眾能夠接受的,講故事、講生動細節的角度出發,所以好看”,它展示了悠悠中華最深刻的精神原色,而且拼接出中華文化的圖片,遞出了中華文化的靚麗名片。

《谢谢了,我的家》研讨会:聚焦家风传播新范式 交出社会主义文艺满意答卷

中央電視臺中文國際頻道是全球華人互動交流的重要平臺。從這個層面上來說,《謝謝了,我的家》無疑開創了同類節目嘉賓地域範圍圈層深度之最。

中央電視臺中文國際頻道節目部副主任楊奉濤通過數據分析了《謝謝了,我的家》的社會影響力及標杆引領作用,充分展現了央視在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積極響應新時代精神上所具備的責任與擔當。

《谢谢了,我的家》研讨会:聚焦家风传播新范式 交出社会主义文艺满意答卷

與會專家們還一致認為,在文化類節目呈現百舸爭流的市場環境裡,《謝謝了,我的家》充分彰顯了中文國際頻道“傳承中華文明,服務全球華人”的格局定位,是頻道在文化類節目的探索中響應新時代精神的成功實踐,更為繁榮發展社會主義文藝交出了自己的答卷。

《谢谢了,我的家》研讨会:聚焦家风传播新范式 交出社会主义文艺满意答卷《谢谢了,我的家》研讨会:聚焦家风传播新范式 交出社会主义文艺满意答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