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豪西行 抗戰期間,茅盾兩次過蘭州

文豪西行

抗戰期間,茅盾兩次過蘭州

八十年前,一位文化名人從隴上瀟灑而過,走向遙遠的塞外。多年後,歷經時光雕琢的往事,就成為一段令人難以割捨的大地記憶。

文豪西行 抗戰期間,茅盾兩次過蘭州

蘭州是抗戰的大後方,一批批淪陷區的學生,宣傳抗日救亡的文化人士,彙集蘭州。他們動員民眾,宣傳抗戰,在蘭州留下了他們激盪著青春的身影。但在茅盾的筆下,我們也會看到另一面的蘭州,一個充滿矛盾的蘭州。

尤其是,兩次停留,茅盾感受到了蘭州的一點點變化,也記下了蘭州抗戰的諸多細節。如今,透過茅盾的記憶,我們將會看到一個怎樣的蘭州呢?

今天,就讓我們聆聽茅盾在蘭州的故事。

等待飛機,一等就是一月有餘

茅盾到新疆去的原因有兩個,一個是被盛世才偽裝進步面孔所迷惑;另一個原因,他也想見識一下西北風光。

文豪西行 抗戰期間,茅盾兩次過蘭州

1938年12月20日,茅盾離開香港,乘坐法國郵輪,到了越南,又從越南到了雲南,在雲南停留數日後,1939年1月15日,經過9個小時的飛行,茅盾、張仲實等抵達了蘭州。

一下飛機,茅盾就感覺出蘭州同東南地區的巨大差異。在昆明他們還穿著西裝、薄毛背心,上飛機前,他穿上了毛衣毛褲,後來還裹上了呢大衣。而在成都上飛機的張仲實,卻僅僅穿了套西裝。此時,蘭州東郊飛機場的氣溫在零下十幾攝氏度,冷得很。等了一陣後,航空公司的車把他們拉到蘭州南關外的中國旅行社招待所裡。

他們計劃在這裡等待飛機,繼續西進新疆。中國旅行社招待所是當時蘭州最好的招待所之一,雖然是舊式房屋,但卻安了新式門窗,紅柱子,綠窗戶,看上去很漂亮。尤其是,服務員多是在上海受過訓練的南方人。

招待所的服務員給茅盾他們端來了兩種水,一清一濁,供旅客洗臉、喝茶。讓茅盾吃驚的是,濁的水用來喝茶,清水用來洗臉。這是怎麼回事?原來清水是水井抽出來的鹹水,不能喝,只能洗臉,而且洗臉時還不能打香皂。濁水來自黃河,是甜水,可以喝。不過甜水,卻沉澱出厚厚一層泥沙。剛開始幾天,茅盾以為在蘭州等飛機,也像昆明那樣,最多等上五六天就差不多了。誰知卻等了一個多月。原來,新疆的飛機並不是固定的航班,而是搭乘返回蘇聯的便機。這就難說了。他們打聽到的消息,最長時有人等了一個多月。

文豪西行 抗戰期間,茅盾兩次過蘭州

蘭州遠沒有昆明繁華熱鬧。茅盾聽人說,城裡最高的建築只有兩層樓。不過,蘭州的報紙還是刊登了茅盾抵達蘭州的消息。於是,就有不少人前來拜訪。第一個拜訪者是蘭州生活書店的經理薛迪暢(建國後,薛迪暢曾任新華書店總管理處發行部副主任、中國國際書店經理等職)。他給茅盾介紹了蘭州的情形。

友人來訪,乍聞新疆只能進不能出

同茅盾在昆明所受到盛情歡迎相比,他在蘭州過得非常悠閒。後來他回憶說,除了兩次講演外,基本上就閒了,沒有人來約稿,也沒有熱鬧的宴請。這樣的悠閒時光對茅盾來說非常難得。

茅盾就踩著蘭州街道厚厚的塵土,逛書店、逛商鋪。落後地區也有落後地區的好處,書店中積壓了許多二三十年代的書籍,茅盾挑選了一大木箱。又從書店找來了一些俄語書,請張仲實教他俄語。

一晃,春節到了。1939年的春節,茅盾就是在蘭州過的,大年夜,招待所經理招待所有旅客吃年夜飯。春節過後,蘭州紛紛揚揚地下起雪來。就在這時,他聽到了一個令人忐忑的消息。消息是胡公冕帶來的。此時,他和胡公冕算是熟人了。胡公冕是浙江人,曾經做過蔣介石的衛隊營長、曾組織創建中國工農紅軍第十三軍並任軍長,建國後任國務院參事等職。

這次,他來主要是“敘舊”,先說起往事,後來,胡公冕忽然問,茅盾為何下這麼大決心去新疆。茅盾就說起了起因。胡公冕提醒他說,遇到的朋友說,新疆形勢複雜,去不得,進去不容易,出來更困難。

這是茅盾進新疆途中,第一次有人提醒他進新疆要謹慎。後來又來了一位西北公路局沈局長,熟悉了,沈局長也問他,有把握出來嗎?沈局長還建議他把家眷留下。這時,茅盾才知道,新疆在盛世才上臺後實際處於封閉狀態,人們無從得知其中真實情況。而蘭州這邊的消息,對盛世才的評論也不好。

飛機依舊沒有消息,只能繼續等待,過了十多天,才接到通知,有飛機了。這是一架從蘭州到哈密的飛機,此時,他也接到了杜重遠來的電報,建議他們先到哈密。哈密距離烏魯木齊不遠,交通問題就容易解決了。

就這樣,茅盾、張仲實他們就繼續向西遠行了。

兩過蘭州,目睹抗戰中的點點滴滴

和平與戰爭交替。在1939年3月之前,蘭州還沒有遭受過日機轟炸,但人們還是能夠感到戰爭氣息的逼近。茅盾居住的招待所,三週內舉辦了七八次大宴會,其中五次是喜事。一次,還為即將上前線的空中戰士,舉辦婚宴,將最豪華的套房作為他們的洞房。

黃河鐵橋是蘭州的著名景觀,也是西北交通咽喉,運輸非常繁忙,但為防範破壞,橋上是禁止人們停留的。即便封凍的黃河,也充滿著“矛盾”。茅盾看到的黃河一半是封凍的,一半攜帶著巨大冰塊,從上游轟鳴而來,不時發出衝擊鐵橋的聲音。

文豪西行 抗戰期間,茅盾兩次過蘭州

茅盾到了新疆後,才發現進入了虎口,果然只能進不能出。勉強停留了一年多時間後,他和張仲實陸續接到了家人去世的電報,藉機請假東歸,這才脫離虎口。

1940年5月,茅盾從新疆東返,又在蘭州停留了一段時間。這樣,他對蘭州的變化有個更多比較,也發現了更多矛盾之處。

1939年春天,蘭州人要購買肥皂、毛巾或者其他的化妝品。品種匱乏,只有幾家店鋪有。到了1940年5月,這種情形大為改觀,各種洋貨眾多,從人造絲襪到西裝領帶,應有盡有,非常充足。一年前幾乎見不到玻璃杯子,此時卻遍地開花。在茅盾眼中,他看到了蘭州既有所謂的“繁榮”,也有更多的陰暗面。有權有勢者大發國難財,走私謀取暴利,一塊錢的東西,獲得二十倍的利潤。同時,利用掌握緝私權力,禁絕老百姓販運。

在蘭州停留四五天後,他們乘坐汽車翻過華家嶺,誰知卻在此被困三天,後來茅盾寫了《風雪華家嶺》一文。翻越華家嶺後,他們抵達西安,然後轉道去了延安。

抗戰期間,茅盾兩次途經蘭州,目睹了蘭州的諸多細節,記錄了那個年月的點點滴滴,也為我們留下一段段難忘的故事。

文豪西行 抗戰期間,茅盾兩次過蘭州

講述人 彭金山 著名詩人、詩歌評論家 西北師範大學文學院教授

歡迎朋友們轉發分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