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決“鄉村弱”和“城鎮擠”的問題已經有了線路圖

解決“鄉村弱”和“城鎮擠”的問題已經有了線路圖

近日,陝西省下發了《關於統籌推進縣域內城鄉義務教育一體化改革發展的實施意見》,提出要大力推進縣域內義務教育從基本均衡向優質均衡發展,到2020年全部消除56人以上大班額。為解決教育均很優質發展畫出了線路圖。堅持以整體改善城鄉義務教育辦學條件和提高教育質量為重點,構建與常住人口增長趨勢和空間佈局相適應的城鄉義務教育學校佈局建設機制,因地制宜,多措並舉,大力改善農村學校和城區薄弱學校辦學條件,著力解決“鄉村弱”和“城鎮擠”問題。到2020年,實現全省城鄉義務教育學校建設標準統一、學校基本裝備配置標準統一、教師編制標準統一、生均公用經費基準定額標準統一,“兩免一補”政策城鄉全覆蓋,城鄉學校佈局更加合理,城鄉二元結構壁壘基本消除,縣域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和城鄉基本公共教育服務均等化基本實現。

解決“鄉村弱”和“城鎮擠”的問題已經有了線路圖

線路一:進一步優化義務教育學校規劃建設。省政府繼續實施縣城以上城區中小學校建設項目,每年支持建設100所義務教育中小學。推進義務教育學校標準化建設,加強鄉村寄宿制學校建設,確保學校教室、桌椅、圖書、實驗儀器、信息化設備、運動場等教學設施滿足基本教學需要;寄宿制學校宿舍、床位、廁所、食堂(伙房)、飲水、洗浴等生活設施滿足基本生活需要。加強重點功能部室建設。實施消除大班額計劃,到2018年底基本消除66人以上的超大班額;到2020年全部消除56人以上大班額,並逐步實現小學班額不超過45人、初中班額不超過50人的目標。

線路二:建設適應教育現代化的高素質教師隊伍。統一教職工編制配置。繼續深化中小學校後勤服務社會化改革,逐步壓縮非教學人員編制。對適合社會力量提供的工勤和教學輔助等崗位(如安全保衛、宿舍管理、餐飲服務等),鼓勵採取政府購買服務的方式,壓縮非編人員數量。大力實施校長教師交流輪崗。確保城鎮學校、優質學校每年交流輪崗教師的比例不低於符合交流條件教師總數的10%,其中骨幹教師(特級教師、教學名師、學科帶頭人和教學能手等)不低於交流輪崗教師總數的30%。推進職稱評聘改革。從2017年起,縣域內義務教育學校專業技術人員參加評審,對職稱外語、計算機應用能力不作要求;參加中級職稱評審,對論文、科研不作要求;參加副高級職稱評審,對論文、科研不作硬性要求,可用能夠體現專業技術工作業績和水平的工作總結、課題、校本研修、專利成果等替代,應注重教師的師德素養、教育教學實績、教育教學改革成效和一線實踐經歷等的權重,對學科對應不做強制要求。提升校長教師隊伍素質。積極探索校長職級制度改革,實行校長任職資格證制度,支持優秀校長終生從事教育事業。落實鄉村教師待遇。鄉村教師身份以學校所在區域的具體情況進行確定或認定,改變按行政區劃屬性確定身份的做法。力爭到2020年,我省國家集中連片特困地區鄉村教師月平均生活補助水平不低於全國平均水平,並按每年12個月計發,核定義務教育學校績效工資總量時統籌考慮當地公務員實際收入水平,確保縣域內義務教育教師平均工資收入水平不低於當地公務員的平均工資收入水平。組織教職工每年一次健康體檢,落實教師住房公積金財政補貼比例達到12%的政策和教師養老保險、醫療保險、大病救助等制度。加快邊遠艱苦地區鄉村學校教師週轉宿舍建設,縣(市、區)政府要將符合條件的鄉村教師住房納入當地住房保障範圍。

解決“鄉村弱”和“城鎮擠”的問題已經有了線路圖

線路三:加強教育信息化建設與應用。到2020年,所有學校實現“三通兩平臺”建設目標。基本實現“班班用、堂堂用、人人用”。積極開展“智慧校園”和信息化應用示範校創建工作,帶動區域教育信息化建設整體發展。

線路四:全面提升義務教育質量。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提升城區薄弱學校和農村學校辦學水平。開展“優秀鄉村學校”的創建和命名活動。創新校外教育育人機制。開展“蒲公英行動計劃”,組織中小學生開展研學旅行及“農村學生看縣城”等活動。

線路五:大力促進教育公平。加強教育精準扶貧工作。擴大貧困地區農村孩子上重點大學機會。啟動實施第二期特殊教育提升計劃(2017-2020年),針對農村殘疾兒童實際,做到“一人一案”,切實保障農村殘疾兒童平等接受義務教育權利。嚴格實施義務教育學校免試就近入學政策,堅持優質普通高中不低於50%的招生計劃分配到區域內初中。保障隨遷子女入學權利。加強留守兒童關愛保護。提高營養改善計劃實施水平。到2020年,全省實施營養改善計劃的學校基本實現學校食堂供餐的目標要求。

解決“鄉村弱”和“城鎮擠”的問題已經有了線路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