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不出户尽享新式“科普大餐”

足不出户尽享新式“科普大餐”

农村科普一直备受国家重视,为了加快农村科普信息化步伐,提升农民科学素质,帮助更多的农民实现创新、创业、成才、致富,2016年,中国科协决定在全国范围内建设科普中国乡村e站。乡村e站被列入《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实施方案(2016-2020年)》《中国科协科普发展规划(2016-2020年)》。

科普中国乡村e站是中国科协为构建线上线下相结合的科普信息化服务阵地,进一步解决科学传播“最后一公里”,实现科普服务精心分类、精准推送,提高基层科普服务能力水平,增强公众对科普服务的获得感,而联合相关单位在国内全面推动建设的网络平台。

乡村e站促进农业健康发展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业人口占一大半,但是农民的科学素质却很低。这就决定了我国农村科普任务的艰巨性。只有用农民喜闻乐见的方式做科普,在立足农牧业生产、实用技术的基础上让农民切实的增产增收才是根本。科普中国乡村e站正是认识到农村科普的特殊性,将帮助农民掌握实用科学技术,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作为首要任务,坚持治贫与治愚同步进行。

据了解,每个科普中国农村e站都开通有自己的服务专区,农民通过注册成为科普惠农会员,即可享受科普惠农服务站的会员服务和多项个性化优惠。每个乡村e站的电脑、显示屏等设备操作简单,只要动动手指,点开科普电子阅览屏,就会看到活动发布、科协服务、本地风采、科普知识、科普视界等板块内容,满足各个年龄阶层的需求。

足不出户尽享新式“科普大餐”

足不出户尽享新式“科普大餐”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除了帮助农民增产增收,乡村e站还能帮助农民在食品质量安全方面更好的把控。要解决食品安全问题最重要的是从源头抓起,在源头做好监管和控制,对农民进行科学普及显得尤为重要。用药不合理,个别的农户可能出于纯粹的利益目的,但更多的农民还是缺乏科学常识,不知道哪些是不能用的,用了会有什么后果。比如一些媒体报道的速生鸡的事件,针对45天出栏的速生鸡能不能吃,在饲养过程中使用抗生素是否会给人带来危害,消费者充满了疑虑和担忧。事实上,白羽肉鸡45天出栏是正常的,这是科学技术进步的结果。但是在饲养过程中使用抗生素是否可取?这就需要对农民普及科学知识了,合理用药是正常的,关键的问题是要科学用药,遵守用药量、休药期等规定。乡村e站服务平台通过向农民传播种养殖业病害防治知识,助力农业生产健康发展。

科普中国乡村e站的落地实施,指导农民科学的生产,保证农产品质量,不仅在源头上更好的守护人们舌尖上的安全,还在“新技术新产品下乡,优质农产品返城”的科普惠农双向服务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乡村e站促进农村精神文明建设

足不出户尽享新式“科普大餐”

科普中国乡村e站的普及不仅帮助农民过上富裕的生活,而且不断改变着农村人的人文环境,利于形成健康、文明、科学的社会主义新风尚。

乡村e站这个平台开展现代型科普,不仅使农村干部群众及时了解当代科学技术发展的形势以及对人类社会发展的巨大推动作用,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科学,增强科技观念,牢固树立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思想;了解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人口、资源、环境、天文、气象、灾害等方面的科学知识,帮农民树立可持续发展的思想观念;传播人体科学和医疗、健身等方面的科学知识,促进农民建立科学、文明、健康的生产和生活方式;最重要的在于弘扬科学精神,帮助他们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提高农村广大干部群众抵制各种封建迷信和伪科学的能力,不断改善农民精神风貌。

足不出户尽享新式“科普大餐”

近几年来,山西健康365专家依托科普中国乡村e站为陕西梁家河村村民送健康,收到了良好的社会反响。据悉,每次山西健康365专家到梁家河村义诊都会接待100余人次,量血压、测血糖、做心电图,为村民望闻问切,把脉开方忙得不可开交,还为村民作“用生活方式解决生活方式病”健康讲座。

科普中国乡村e站已成为科普信息化在农村极为重要的服务窗口和推广阵地。科普中国乡村e站的广泛推广应用,势必为农民搭乘科普信息化快车,依靠科普信息化手段致富,改变生产生活方式和提升科学素质发挥积极作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