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紫砂壺,你所必須要知道的一些知識

關於紫砂壺,你所必須要知道的一些知識

關於紫砂壺的探索,可以追溯到1000多年前,早在宋朝時,紫砂壺就開始流行了,蘇東坡、梅堯臣等大文豪留下了一些詠茶名篇、名句。其中梅堯臣的“小石冷泉留早味,紫泥新品泛春華”,就講了用紫砂陶壺烹茶。但宋朝紫砂製作的資料很少留下來,又鮮有實物,究竟如何,還有待考證。紫砂製作的歷史一直到明朝才清晰起來。

關於紫砂壺,你所必須要知道的一些知識

大道圓融,納萬千氣象,聚天地靈氣。紫砂,是品味醇美香茶的器皿,是品味境界人生的依託,更是品讀中華文化的珍玩,紫砂壺的出現,主要來源人們的生活實踐,人們發現用紫砂壺泡茶,茶味雋永醇厚,由於紫砂壺能吸收茶葉香汁,用的時間愈長,泡出的茶水味道就愈好。由此,紫砂壺泡茶就流行開來,紫砂製作家也應運而生。這些古樸的藝術品就此進入了人們的視野,成為了廣大壺友的收藏品的對象。可是古壺不是那麼好識別的,比起現在認準一個高級工藝美術大師的收藏證書和信譽擔保外,難度係數可是倍增了。

關於紫砂壺,你所必須要知道的一些知識

從古到今的紫砂壺藏品,除了紫砂泥選材上乘、製作工藝精良,很多都由大書畫名家設計、題詞、鐫銘,融合了造型、書法、文學、繪畫、篆刻等等藝術。比如說北宋大文豪蘇東坡親自設計了“提樑壺”,並在壺上刻下了“松岡竹爐,提壺相呼”的詩句,這是宜興紫砂壺與書法藝術的最早結緣。“壺因字貴,字以壺傳”,正是這個道理。現而今,紫砂壺的實用價值和收藏價值都達到登峰造極的地步了。

關於紫砂壺,你所必須要知道的一些知識

清代書畫名家陳曼生與制壺大師楊彭年合作設計了“十八壺式”, “曼生壺”由此誕生。在紫砂壺上題刻的風氣,由陳曼生開創並流傳至今。另外,很多制壺大師本身的藝術造詣非常深厚。以清代制壺大師陳鳴遠為例,以生活中常見的花生、栗子、核桃、荸薺、荷花、青蛙等的造型入壺,生動活潑而有立體感,並且制壺工藝精雕細鏤、善於堆花積泥,所問世的紫砂壺件件精品,讓世人愛不釋手。

關於紫砂壺,你所必須要知道的一些知識

中國紫砂藝術史上,任淦庭、吳雲根、裴石民、王寅春、朱可心、顧景舟、蔣蓉被稱為“紫砂七老”,他們都各懷絕技,各有所長,其作品膾炙人口,但作品價格卻難以望其項背。業內人士指出,受限於特定的歷史條件,目前“紫砂七老”中只有顧景舟的作品廣為流傳,其他六位大師的作品雖不遜色,但因傳世不多,又大都在博物館和資深藏家手中,流通量不大,造成其作品在價格上難以企及顧景舟。下面四點個古壺辨識妙招,讓壺友們輕易看破迷霧看真品。

關於紫砂壺,你所必須要知道的一些知識

紫砂古壺辨識妙招之一:不同時代的作品有不同的特色

關於紫砂壺,你所必須要知道的一些知識

紫砂壺從草創的明代正德年開始到清末,時間長達四百餘年,前後出現不少制壺名家。同時,隨時代的演變,每一時代有每一時代的作品特色。

關於紫砂壺,你所必須要知道的一些知識

例如,明代制壺只重型制、質地,作品概為素色無彩。因此,只要壺身加上色彩(據傳壺身加彩始自清雍正時代),即可肯定不是明代古茶壺。其次,陳鳴遠首開 [壺蓋內用印]的先河,因此,如果是壺蓋內用印的真古壺,保證是陳鳴遠(明末清初)以後的作品。又如清道光年間,名家朱堅首創金屬(錫)包壺,並用玉石製作壺嘴、壺把。故如果壺身上鑲有錫或包銅時,即表示此壺必然是道光以後的作品。

關於紫砂壺,你所必須要知道的一些知識

紫砂古壺辨識妙招之二:從壺身情形辨識

另一個辨識古壺的方法是,根據壺身的情形來斷定。如群所周知,明代的紫砂壺,頂多只在壺底落款,壺身大抵保持素面無物。到了明末(天啟、崇禎年)的名家陳用卿,才開始以草書在壺身上落款。現在我們常常可看到壺身上刻詩書的壺。其實,在壺身上刻詩書,是清代陳曼生所創,後代名家效法延用。根據以上兩點可得到一個結論,即壺身上刻有詩文繪畫的古藝術品壺,絕對是陳曼生時代以後所制。

關於紫砂壺,你所必須要知道的一些知識

紫砂古壺辨識妙招之三:從落款的甲子年辨識真偽

或許一般人都不會去注意到這一點,但這卻是辨識作品真偽的一項利器。古人相當重視甲子年表,且我國是以農立國,一提到今年是什麼年時,總是習慣使用甲子年表示。甲子年是以十天干與十二地支相配而成,每六十年循環一次,稱為一甲子。明、清時代的藝人,落款時可完全使用甲子年表示年份。例如時大彬的葵花壺底款為[萬曆丁酉春]。

關於紫砂壺,你所必須要知道的一些知識

紫砂古壺辨識妙招之四:根據出水孔數辨識

所謂出水孔是指壺內通壺嘴的孔。出水孔數的一孔或多孔,也可作為斷定該壺是否為古壺的資料之一。據筆者所知,民國以前的紫砂壺,不論大小,出水孔都是單一孔(近年來則不一定),大、中型壺為防止茶葉堵住出水口,影響出水,故大都改採多孔狀。

關於紫砂壺,你所必須要知道的一些知識

曾經有日本人來宜興紫砂廠參觀,偷偷的帶出一點泥,拿回日本進行了詳細的化學和物理的分析,儘管如此,他們還是無法配製和宜興紫砂泥一樣的制壺泥料。

紫砂原料的開採和提煉,其內容比較多,有很多挑選工藝也不是一般人所能瞭解的。紫砂礦土的成礦年代為古生代泥盆系,約三億五千萬年左右,位於江南古陸邊緣,海、陸、湖交替的三亞類地帶。藉助風力或者水力的搬遷,一些細小的粘土顆粒及其他礦物形成沉積型粘土頁岩。大自然的神功為紫砂藝術家配製了直接可用的紫砂原料。

關於紫砂壺,你所必須要知道的一些知識

紫砂礦土俗稱生土泥,形狀似塊狀岩石,礦土開採後須經過數年的露天堆放,經過風霜雨雪,待其風化,鬆散成小顆粒方可開始加工使用。大約要開採千噸陶土才會得到一噸左右的紫砂泥料,再經過人工精選,剔除礦料中的老塊、夾石、廢土和較明顯的含硫、含鐵物質,然後由礦土機械粉碎成粉末狀(工廠化生產),並視產品的大小再選用適當的篩孔過篩,篩孔一般有60目、40目、32目和24目的,加水練成塊狀,經過人工錘鍊或者真空練泥機壓練,排除泥中的空氣,放置幾個月才能成為製坯用的熟泥。

關於紫砂壺,你所必須要知道的一些知識

紫砂壺,是中國特有的,集詩詞、繪畫、雕刻、手工製造於一體的陶土工藝品。紫砂壺的原產地在江蘇宜興,故又名宜興紫砂壺。紫砂壺的起源一直可以上溯到春秋時代的越國大地范蠡,就是那位功成身退的與西施一起退隱江湖的“陶朱公”。數來已有二千四百多年的歷史了!不過,紫砂做成壺,那還是明武宗正德年間以後的事情。從此蔚成風氣,名家輩出,花色品種不斷翻新,五百年間不斷有精品傳世。發展到今天,可謂巧奪天工,技絕寰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