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ST:使科學技術惠及全英社會

CST:使科學技術惠及全英社會

第10期(總第211期)2018-3-19

一、明確科學技術相關資產

科學技術的經濟效益通常是通過科技成果轉化、商業化和促進創新實現的,而這些活動依賴於高校、企業、金融與產業組織之間互動互惠的聯繫,產生新創意和新方案,尋找合作者,對產品進行開發。這些機構組織都聚集在一個特定行業周圍,研究、技術和具體的金融產品共同對創新生態系統的發展起到支撐作用。

例如:匹茲堡經濟的重新崛起就是彙集了當地高校、地區產業(如精密製造)和當地政府的政策槓桿(如修改其管理制度框架准許無人駕駛汽車的使用)的合力而促成的;新加坡成為智能基礎設施的區域中心也是整合了其強大的研究基地、高技術勞動力和政府政策干預及投資的結果;英國國內的南威爾士正在發展成為複合半導體中心,預計到2025年將以750 億~1250 億英鎊的價值打入全球市場,這也是當地產業、投資及高校培訓和研究共同促成的。

英國在全國範圍內擁有大量的科技相關機構,但其區域經濟影響存在差異。為了釋放、擴大和利用好科技的經濟利益,當地經濟體首先需要了解他們的組織和資產。據此:

建議1

政府應與“英國研究與創新”(UK Research and Innovation,UKRI,英國新設的研究和創新管理機構)合作創建並推廣一份有關當地科學、技術與創新資產的概況圖,包含該區域的專業技能、活動和技術信息等,用以幫助當地經濟體瞭解自身的相對優勢領域,推動企業、高校和研究機構進行富有成效的互動。當地政府和英國政府應借繪製該概況圖的機會,凸顯當地和國家的優勢,以促進投資。經過科學創新審查(Science Innovation Audits)後,政府應對照國家水平,引導將各地區的資產、專業技能和活動在全國範圍內進行匹配。

政策干預的成功有賴於地區發展的目標、領導力和支持力度等這些更為無形的因素。德國的一項研究與開發計劃評估發現,當公共資助用來強化地區已有或正在逐步形成的優勢時是最有成效的,且其經濟效益將是永久的,即使資助停止,經濟效益依然存在。因此,政策支持要在已有基礎上進行才會更加成功。據此:

建議2

政府應設立一項競爭性的“創新與發展基金”(Innovation and Growth Place Fund),鼓勵集合現有科技優勢發展區域經濟。這項基金應同時覆蓋經濟不太繁榮地區的大學和企業。競標的要求是看基金如何在規定的時間(5 年、10 年、20 年)內為地區產生可量化的經濟和社會效益。鼓勵各地區在現有科學優勢基礎上,確認用什麼方式來推動各自的經濟發展。在競爭過程中,應通過要求該地區的各部門(企業、高校、當地政府等)進行合作,增進領導力、互惠、互信這些創新經濟所依賴的要素。政府應對期望達成的效果有明確的預期,但同時要允許競爭者以各自創造性的方式來實現效果。該基金還需要與當地的其他發展行動計劃並行開展,如戰略經濟計劃(Strategic Economic Plans)、當地發展計劃(Local Growth Plans)和共同繁榮基金(Shared Prosperity Fund)。

二、最大限度地利用現有資產

還有一些計劃已經在推動某些部門和領域的創新,如英國國家醫療服務體系試驗檯(NHS Tests Beds)和未來城市展示項目(Future Cities Demonstrators Programme)。據此:

建議3

三、為進一步投資創造適宜的條件

促進創新繁榮的土壤包括:①各種經濟、實體機構和網絡化資產,如高校和研究機構;②具備良好交通和數字基礎設施的地理緊湊的區域;③可用於知識交流和合作的多用途房屋、辦公室。將機構、新建樓盤和基礎設施整合在一起創造出適宜的創新環境需要長遠的眼界和投資,同時也需要當地政府的領導力、雄心和權力以及私營部門的資金和專業知識。在許多領域,聯合機構或地方經濟夥伴關係成功地將這些聚合起來。這種政府治理安排可以為吸引外來投資創造條件,並創造可靠的投資重點。據此:

建議4

地方應制訂適當的區域治理和合作機制,為促進區域創新和經濟發展創造最好的條件。英國社區和地方政府部(DCLG)、英國商業、能源和工業戰略部(BEIS)以及地方當局應重點突出各地區不同的治理模式,幫助各地區互相學習。

“卓越(Excellence)”(這一稱號由國際同行評審裁定而得)的基礎研究對於研發活動、外國直接投資和經濟發展具有巨大的吸引力。企業往往傾向於在研究實力卓越的地區周邊開展自身的研發活動;某地高校優勢越突出,地區發展和生產力對應提高的就越快。“卓越”在不同領域有不同的定義和性質,但一旦偏離了“卓越”的軌跡,英國科技創新在國際上的聲望及其相關的經濟效益也將面臨受損的危險。據此:

建議5

英國在基礎科學上的國際實力是建立在其對“卓越”研究活動的資助支持之上的。追求“卓越”仍應是英國資助研究的基本原則。

四、鼓勵企業進行更大力度的創新

英國的產業生產率因地區和部門的不同而各有差異。倫敦的生產率比東北地區要高出約75%。製造業領域中領先企業的生產率年平均增長2.8%,而落後企業則僅為0.6%。服務業領域中領先企業和落後企業的生產率增長呈現出更大的差距,分別為3.6% 和0.4%。影響總體生產力的一大因素是企業在其業務活動和所使用的工具中應用創新的程度。研究顯示,英國的每一個地區都有在創新上領先和落後的企業,因此改善企業的整體創新有助於促進生產率低下地區的發展。篩選出各地區業績最佳的企業,將其專業技能與當地其他企業進行共享,對於創造區域內更高水平的“卓越”,建設地區共同體和區域形象至關重要。據此:

建議6

《英國工業發展戰略白皮書》(Industrial Strategy ,BEIS 於2017年11月27日發佈)應向英國企業釋放出有關創新價值的強烈信號。英國政府應與小企業聯合會(Federation of Small Business)、英國商會(British Chambers of Commerce)和英國董事協會(Institute of Directors)等產業組織一同探討與企業業務相關的部門[ 如貿易團體、健康與安全管理機構、銀行、會計師和英國稅務海關總署(HMRC)] 如何從各個方面對產品和服務提供全面的創新支持。

稅收環境是英國企業決定是否投資研發的一大重要因素。研發稅收抵免是一項為激勵更多的研發經費投入而設計的稅費減免政策,預期會帶來更大力度的創新投資。研發稅收的定義最新版修訂於2004 年,隨著社會進步,更新研發稅收的定義對於英國跟上技術發展的步伐,鼓勵企業保持競爭力併為外來投資提供激勵非常重要。英國目前的研發稅收抵免並沒有地區傾向性,而法國和日本都在特定的地區或行業部門內採用了研發稅收抵免政策來提高研發投資。如法國,競爭集群的企業在最初三個財年的企業所得稅可全免,接下來的兩個財年可免50%,此外還有專門針對中小型企業的創新稅收抵免政策,可以抵消等額於創新開支的20% 的企業所得稅;日本在2017 年的《稅收改革法案》中將研發活動的定義範圍進行了擴展,對以服務為重心的企業的發展投資進行了獎勵。HMRC 近期也改善了對中小型企業研發稅收抵免的指導,但還需要做更多的工作來增加中小型企業獲得稅收抵免的途徑,並使這些企業對稅收抵免的用途能夠有更強的意識,如可用於克服產品生產過程中遇到的技術難題或用於純粹的實驗室研究。據此:

建議7

研發稅收抵免能夠強有力地激勵國內外企業對英國的研發投資。英國財政部、HMRC、BEIS 應針對研發稅收抵免採取以下措施:①對研發稅收抵免的定義進行重新審定,確保其能夠用於解決技術開發的問題以及向軟件和服務研發的轉移,在這一過程中還需要與企業進行商討;②考慮如何在特定區域內運用稅收抵免來提高研發投資;③進一步簡化獲得研發稅收抵免的手續,在全國範圍內提高研發稅收抵免的意識。

https://www.gov.uk/government/publications/science-and-technologyfor-economic-benefit-across-the-uk

編譯:宋穎 方園

感謝您的支持與關注,歡迎賜稿交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