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麼看待廣東人喜歡打包吃剩食物這一現象?

天堂織夢者


說起廣東湛江人打包剩菜的事,縱橫哥給你們講兩件真事,你就知道我們的這種習慣已深入骨髓了。

第一件事發生在朋友的婚宴上。他從農村出來的,奮鬥得還不錯,結婚是在皇冠擺的酒。吃完酒席,他看到自己80歲的老外婆哭得很傷心。原來外婆一直在農村,很少出城,看著這一臺臺好吃的,被來喝喜酒的客人打包走了,而自己拿著幾個從農村帶來的皺巴巴的塑料袋,什麼也沒打到,急得哭了!我朋友是個孝順孩子,趕緊領著外婆到處找剩菜,直到打了滿滿幾個包,外婆才破涕為笑!

這兩件事說明在湛江,打包是很普遍的事,尤其是在農村。湛江農村的宴席近年來很多,一千多元一臺是常事,現在生活好了,哪裡吃得了那麼多?還有個情況就是,我們廣東人做菜也好,點菜也好,習慣多做一些份量,有吃剩的是好事,“年年有餘”嘛!(在廣東人看來,江浙一帶點菜剛剛好甚至不夠吃,略顯小氣)所以在湛江,宴席後的打包就很普遍了,農村有,城市也有,縱橫哥也有這習慣。挺好的,做人既要有面子,又要實實在在,廣東人就是這樣矛盾,嘿嘿。


湛江縱橫哥

我看了網上很多人的回答,都說廣東人勤儉節約、不浪費、好習慣、……等等等等各種讚美!要不要給你們頒個獎?說實話,你們廣東人這種行為、這種思想簡直要被長三角江浙滬的人笑死!!!
首先我從來不打包!

一,點菜的時候幾個人點幾個菜是有講究的,一般點好菜吃完剛剛好!略有剩。如果不夠根據情況再加。我們經常去吃自助中餐、自助西餐、自助日料等,從來不會一次性拿很多菜,都是要跑好幾趟,一樣少夾一點,沙拉、刺生、小炒、煎烤、麵包甜點、水果等都能吃到,還一點不浪費! 日本料理更同樣杜絕浪費,不夠叫服務員再加再現做,上菜都是非常快的。 總有人覺得自助餐反正XXX錢一位,要把它吃回來,好lOW。吃的是環境、服務、心情、吃飽就好! 所以我就非常搞不懂,吃不掉你點那麼多菜乾嘛??這本身就是一種浪費!硬撐下去、吃撐了都是浪費!

在江浙滬不只說去餐廳吃飯點菜講究,在自已家裡做飯也一樣,炒幾個小菜,每盤菜量都不多,一小碗米飯,我本人基本上是不吃第二碗。



二,廣東人的打包現象不知道是不是普遍現象?吃不完打包真的是勤儉節約好習慣嗎?我認為,非但不是好習慣,而且還是很大的浪費和汙染!點菜適當注意搭配和菜量要比你吃不完剩下好吧? 一盤菜幾個人夾來夾去不知道衛生不衛生? 打包盒打包袋不是很大的浪費?江浙滬有的餐廳打包是要收費的。打包盒打包袋不光是浪費還是白色汙染。 我自已去超市買東西少也是能不用袋子就不用袋子。這種環保節約的行為都是下意識的。

三,打包我覺得是丟人的行為。別說你什麼開寶馬保時捷的,真正實力雄厚的人對自已要求也高,這類人很少會幹打包這種事。 實話告訴你大多數餐廳服務員都是討厭給你打包的,甚至鄙視的眼神都有,這是你給她增加的工作量。 多數都是拖家帶口的打包多。 我從來沒見過西裝帶履的商務人士拎著打包盒,拎個打包盒走在大街上不知是個什麼感受! 我也不知道拎著打包盒接下來還能有什麼活動! 坐公交、地鐵、逛街……拎個打包盒也是醉了!

我要把打包的菜扔車裡面估計臭了我也想不起來!

打包這種事都是拖家帶小的乾的事,中年油膩男,拖拖拉拉的。如果是辦酒席宴會之類的可以理解,也都普遍,也提倡打包,因為主人總不能讓客人菜不夠吃的吧?這是失禮。

其它情況我不建議打包。別說我窮消費不起,我支付寶消費超過全國96%的人。只是個人格調而已!上海話講叫“腔調”。打包也不符合年青人的消費觀!拖拖拉拉的!肉的很!那是老頭老太婆家庭婦女的習慣。


同裡江南雪生態果園

我是廣東人,我上茶樓約人喝茶或者去外面吃飯,如果點多了菜,有好吃的菜,自己確實吃得太飽,而剩下沒吃完的菜又沒弄髒,自己喜歡吃,我毫不猶疑打包。

前提是我不是有意佔別人的便宜。如果有其他人也喜歡,也看中要打包,我一定會讓。如果飯局茶局主人或他最親近的人有打包意思,我也不會有任何搶或佔他們便宜的念頭。這其實是很小一樁事,就是真覺得是好東西別浪費。

我做過打包一兩個蝦,一兩個雞爪。甚至打包過鹹菜。我從來不覺得有什麼心理負擔,更談不上扯上丟臉。丟啥臉?

我打包就是對廚師的廚藝的高度認可,我多次去的餐館酒店肯定是廚師我高度認可的不錯的酒店我才去。現在,大部分人都吃過很多美食,不缺大魚大肉,不會像以前的有人需要用餐桌上的亂鋪張來顯擺了。有多剩菜,多數是證明點菜者不會點,否則就是廚師廚藝肯定有問題。不好吃,那剩多少我也不打包。

我從沒有覺得茶樓、酒店服務員對我的打包行為有過看不起或鄙視過我。我的舉止言談和所作所為都不可能是給人一種佔小便宜的人。我用得著打個包還這麼敏感嗎?

我不是什麼有錢人,但憑自己能力有一份光明磊落的收入,別人去得了的高級地方,別人一個月能去十幾回,我憑自己掙來的錢來支付,也能去一兩回。別人有車有房,我也有。我覺得,開車去個稍高檔的地方吃個稍貴一點的大餐,我也去得,換個共享單車去個路邊環境很一般的大排檔,與一般的民工人擠人地吃個很便宜快餐,我也去得。自己沒覺得自己比旁邊人高檔到哪裡去。也沒比別人低檔到哪裡去。

(這燒乳豬、墨魚餅、白斬雞,若沒弄髒,散席後打包有什麼不好意思?)


有時,一個人在路邊見到好吃的小攤,一時看得有食慾,一時不知道控制點多了,吃不完,打包就拿回家,這個用得著有心理負擔嗎?一個人打包沒心理負擔,多兩三個人在旁邊,我沒佔任何人便宜,覺得有菜確實好吃,我想拿回家吃,我還用得著覺得不好意思?我用得著想那麼多?

朋友一聚一餐飯,需要我買單我也不猶疑。有這個心理,打包一兩個還乾淨的能吃好菜,根本不用想那麼多!那多累!犯不著。


未卜先知了webscheer

廣州人喜歡打包吃剩下的食物,這不是很正常的事情?

其實中國文化流傳下來的就有節儉持家,廣州一直走在中國發展的前端,現在廣州40左右的那一輩人都是苦著過來的,靠自己的努力換來了現在的成功,不要因為別人的成功節儉而感到驚訝,因為好多事情本來就是我們該做的,只是現在的生活好了,有錢了,奢侈了,無所謂了。或許廣州前輩們也經歷了我們這個時候,他們過了這個時候我們就應該像他們追趕。我的老家河南,農村擺酒席前幾年很多人會帶著一些食物回家,滿口舌之慾,近幾年真的很少,基本吃完就走了。社會在變,肯定有個過程。我們要習慣去改變。


小博生活

是的,廣東人在餐館用餐時,有把吃剩的菜打包帶走的習慣。這從一個側面反映出廣東人務實、節儉、不虛榮的品格。



影子君一行幾人多年前曾到廣東省外一個地方出差,當地朋友大排筵席宴請,大家吃飽後仍有很多菜剩下,有點還只是吃了一點點,大家離席時,我看著剩這麼多菜覺得很浪費,便對朋友說,你們怎麼不打包拿回去,浪費了多可惜。朋友把手一擺不屑的說:哎,我們沒這習慣。 在有的地方看來,吃剩的越多,說明自己越夠豪氣,越有面子。打包帶走,那是很丟面子的行為。



廣東人就不這麼認為,只覺得浪費了很可惜,與面子不面子扯不上關係,所以將吃剩的飯菜打包已成為普遍的習慣,不管自己是多大一個老闆,方便時都會這樣做。打包帶走,或是帶回家留給自己及家人吃,或是給單位同事,或是給寵物吃。總之,不浪費。

廣東人這種務實、節儉、不講求所謂的"面子"的品格是一種美德,是值得頌揚的。



其實,在一些地方形成的寧願浪費也不"打包"的習慣,相信是會慢慢改變的,因為支撐它存在的,僅僅是不太實際的所謂"面子",隨著時間的推移及社會的發展,人們是會慢慢摒棄這種虛榮而變得務實的,畢竟,節儉、不浪費始終是人們永恆的價值取向。


影子伴你

節儉、不浪費是我們的傳統美德,為什麼會演變成是丟面子的行為呢?

作為一個廣東人,我想說一下自己的想法,我並不指所有的人,只說明一下身邊的現象和情況。

第一:我們在外面吃完飯打包剩菜,主要出發點是不浪費,尤其是那些喜歡喝早茶的城市人,多多少少都有打包食物的習慣。

第二:雖然我們都應該看著人頭來點菜,比如四個人點四個菜。但是有些時候,菜的味道不好、分量有點多、人的胃口不好等因素會導致有剩下的食物,有些人會打包回家重新調味烹飪,有些人會打包回家吃下一頓,這也是很正常的。

第三:在一些生日壽宴,結婚宴席等場合,打包剩菜或許很多人會覺得沒有面子,很土很low,但是總有那麼一些人不在意別人的眼光,依然打包食物,因為他們覺得浪費食物是很缺德的,尤其是老一輩的人,經歷過貧窮與飢餓,還有就是我們的農民,粒粒皆辛苦,他們是不會浪費食物的。當然,我也不排除其中某些人的確是貪小便宜。

第四:我去過很多地方參加宴席,有些地方的習俗就是這樣,自己吃飯的席位餐桌上,不能留剩菜的,一定要打包走。比如去過廣西一個地方的婚宴,吃完飯,他們都會給人派打包的袋子,然後分工,一人打包一些回家吃。我覺得這是非常好的現象。

所以,我並不認為打包剩菜是丟臉的事。當然我也希望大家在外面點菜的時候注意點菜的量,好客是好的,我們總不能讓客人吃不飽吧。

浪費可恥,我們應該發揚不浪費的傳統美德。


生活小精彩

廣東人在外面吃飯,剩下的菜的確習慣打包回家!我在深圳五六年,每次出去聚餐搞活動,沒吃完的都要帶走,老闆要求的。

這樣的風氣很好,避免了過度消費以及浪費,也不會被不法分子拉走榨取地溝油。在別的地方就很少看到這種現象,有的人甚至為了顯擺,故意點很多菜,最後都浪費了,服務員看著都心疼。

在我們山東,打包剩菜的也不多見,除非是自己家人出去吃飯,剩下的可能會帶走,如果是朋友或者同事之間,一般都不會提打包的事,可能是覺得沒面子吧,北方比較在意這個。


年華圖

別人怎麼看我不知道,或許很多是節儉吧。但我是酒肉穿腸過,佛祖心中留。好好的一個生命,犧牲了,為我所食,這也是緣。既然它的緣是為我果腹,那我自然隨緣而行,讓它能夠功德圓滿,早日輪迴轉世,而不是被扔進垃圾桶裡。要是那樣,它豈不是功德未滿,還要輪迴成畜,為人所食?每次都儘量不浪費,好了,我就送你到這了,來生就看你造化了。


小健145107595

出外在飯館,賓館、酒席吃飯,吃剩的飯菜打包是合理的,應該的,這些剩菜剩飯,餐館不會回收,都倒泔水桶了,非常浪費。不管個人經濟如何,都不能浪費,要知道糧菜肉的生產和飼養是很幸苦的,我國人口眾多,節約得一點是一點,對家庭個人也是非常有益的,誰的鈔票都是大風颳來的。

那些說小器、丟面子的人,是思想轉不過彎來,面子看得比較重,沒吃過苦,沒餓夠!打包的現象如今不止廣東吧,我看南方城市大部分都是這樣,都習慣了,值得一提的是,有些地方飯還沒開吃就開始打包了,這就過份了,我們理解並支持的是,客人吃過剩下的菜飯。


食用以方便

我始終認為浪費糧食是一種罪惡,試想你把白米飯或白饅頭直接扔在公共場所會發生什麼?那絕對是排山倒海的道德譴責。節約糧食、敬畏食品應該是一種重要的個人修養,這與這個人的身份、財富等因素沒有必然聯繫。

無論是廣東人還是其他地方的群眾,都應該倡導“光盤行動”,大力弘揚這種節約的良好風尚。廣東人喜歡打包吃剩的食物值得高度肯定與讚頌,題主也說了開著寶馬奔馳的大叔都在打包,其實越是有錢人越是懂的節約,

這就是說明了要有高尚的道德品質才能駕馭高額的財富,厚德方能載物。“一粥一飯當思來之不易,一絲一縷恆念物力維艱”、“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這些傳統的節約文化我們必須要傳承,不能因為有錢了就可以不珍惜糧食,就可以暴殄天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