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生父亲当街暴打幼女,当地妇联的回应更让人寒心 热评+

5月27日,在江苏某小区内,一名中年男子对其女儿连扇耳光,还一度出手过重打得女孩的头狠狠撞到了一旁停着的汽车反光镜上。目测该女孩六、七岁的年纪,被打得非常害怕,一直哀求该男子不要打了,但该男子无动于衷,追打不停,女孩害怕得哭着往马路中间跑。

亲生父亲当街暴打幼女,当地妇联的回应更让人寒心 热评+

亲生父亲当街暴打幼女,当地妇联的回应更让人寒心 热评+

路过的居民纷纷指责该男子,当晚,愤怒的群众上门围堵该男子,吓得男子赶紧报警,目前当地警方已经介入调查。

调查结果不得而知,但当地妇联的回应是这样的:“事发原因是女童出言顶撞了父亲。父亲又喝了酒才有如此举动。平时父母还是很疼爱女儿的。”

且不说当地妇联是否调查过这位父亲如何“疼爱”女儿,单就“喝了酒才有此举动”这句话,轻描淡写得让人感到不寒而栗。试问这一次喝了酒当街暴打女儿,下一次喝了酒又会怎么样?这位父亲是否经常酒后暴打女儿?谁能保证今后不会酿成什么严重的后果?这次暴打女儿,会受到法律惩处吗?这些疑问,现在还没有答案,而当地妇联一句“平时父母还是很疼爱女儿的”仿佛已经将此事完结,一个保护妇女儿童权益的机构如此敷衍,让人不禁想问,为什么社会对打孩子的家长比被打的孩子宽容?

今年年初,一个9岁男孩因丢手机被妈妈毒打致死的新闻让人心痛不已。如今孩子已不在,这位妈妈也进了监狱,家庭已经不复存在,这样的悲剧是谁都不愿意看到的。据报道,这个孩子去世的时候,身上布满了新伤和旧伤,可见,这个孩子挨打已经是家常便饭。包括这位母亲在内,很多家长把宣泄情绪转化为打孩子,还称之为“教育”;我们也经常看到一些涉嫌虐待儿童的家长只是被批评教育了一下,又带孩子回家了。有句话是,“家暴只有零次和无数次”,这句话不知放在孩子身上是否普遍。我们有理由担心这些并没有受到惩处的家长回到家里是否还会对孩子暴力相加。

在教育孩子过程中,有意无意地伤害到儿童身心健康的行为司空见惯。重要的是家长如何看待这个问题,是否从中反思,并积极改进教育方法。然而不幸的是,“棍棒底下出孝子”仍然是很多人认可的教育方式。很多人忘记了小时候曾挨打的恐惧,身为人父人母时同样演绎着上一代的教育方式。这种暴力行为往往还伴随着更加可怕的心理影响,比如将自己的好恶强加给孩子,剥夺孩子的喜怒哀乐;或者对孩子的生活学习漠不关心,对孩子的进步视而不见;当众指责孩子,揭孩子短等等。这些都深深影响了孩子的身心健康发展,甚至让孩子心理扭曲。

人生而平等,孩子也不例外。被父母养育,不应该成为他们受父母伤害身心的理由,尊重和保护未成年人的合法权利是每一个为人父母的成年人应尽的责任和义务,孩子不是可以任意支配的私有财产。对儿童实施虐待不仅是教育方法问题,更是一种违法行为。

家长有义务给孩子安全感,这就要求家长要懂得尊重孩子,以积极的情绪感染儿童,用平等的态度和他们交流,多肯定、多赞许,激发孩子的自尊和自信。

孝是下对上,爱是我对你。父母要学会把孩子放在一个平等的位置,做到相互尊重。同时,希望我们的儿童保护法更加细化完善,让法律意识深入人心,家暴才会越来越少,我们的儿童才能快乐成长。(央视网评论员 华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