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種魚的體香竟然不是腥味,而是西瓜味!

香魚是一種十分嬌貴的魚類,通常只有在清澈見底的河川中才能得見。人們稱它們為“清川女王”,初夏,正是香魚最美好的時節。

01

清 川 女 王

/ 寧潔而死,不濁而生 /

香魚P. altivelis,日文名アユ,漢字寫為“鯰”。雖然稱作“鯰”[nián],但它屬於胡瓜魚目,和鯰形目的鯰魚其實沒什麼關係,倒是和我們熟悉的多春魚有些相近。香魚只能生活在清澈的河流中,臺灣作家林清玄在《香魚的故鄉》裡賦予了它這樣的氣質:“香魚不肯自甘於汙濁的溪流,不願改變自我適應更糟的環境,寧潔而死,不濁而生......”。

這種魚的體香竟然不是腥味,而是西瓜味!

香魚體態修長,身披一襲小圓鱗,腹部亮白,溫潤似玉,鰭後鮮黃斑點格外顯眼,成魚長約30公分。香魚的吻端下彎,略呈鉤狀,這方便它們從礫石上刮食藻類。

這種魚的體香竟然不是腥味,而是西瓜味!

“清川女王” | classca-gifu.net

我國早在明萬曆年間就有香魚的記載,溫州楠溪江一帶曾經盛產香魚,也留下過“雁山出香魚,清甜味有餘”的詩句,可惜如今早已難覓蹤影。相傳,國姓爺鄭成功曾將香魚引入臺灣,因此香魚在臺灣也被稱為“國姓魚”

這種魚的體香竟然不是腥味,而是西瓜味!

香魚是一種洄游性魚類,秋天,健壯的香魚洄游至江河下游的礫石灘繁衍,魚苗順流入海;次年春天,小魚苗逆流溯河而上,在湍急清澈的河水中成長;夏季再遷徙至河流中上游定居,如此完成生命的循環。不過也有少數“陸封型”香魚,它們終身生活在湖泊之中。香魚生命短暫,通常只有一年,因此也被稱為“年魚”。

這種魚的體香竟然不是腥味,而是西瓜味!

02

自 帶 體 香

/ 甜瓜味的魚 /

香魚不但鮮有腥味,反而自帶一種宜人清香,這種香氣常被人們形容為“甜瓜”、“西瓜”或“青草”的滋味。這是由香魚體內不飽和脂肪酸,在生物酶的作用下催生的,清新而淡雅。有人認為,這和香魚食用的藻類有關,然而,這種香氣似乎受環境的影響更大,這一點和生蠔很像,如同一塊海綿吸納水體的氣息,

只有在水質極佳的河川裡,才能捕獲到香味宜人的香魚。

這種魚的體香竟然不是腥味,而是西瓜味!

據相關研究,香魚魚肉中的壬烯醛及其同系物,是這種特殊幽香的主要來源,具有揮發性的壬烯醛正是甜瓜、西瓜的果香物質,香魚之香,便有了合理解釋。日本美食家北大路魯山人說過,香魚以兩寸至五寸為佳,尤以兩寸至兩寸半的小香魚為最上,過大則香氣不足。他認為,香魚前段背脊上,脂肪豐富的部位滋味最好,香氣也最盛,這也從側面驗證了脂溶性醛類是香魚清香的源泉。

這種魚的體香竟然不是腥味,而是西瓜味!

03

奇 特 的 捕 釣 法

/ 用香魚自己“釣”香魚 /

在日本,從北海道至九州都有香魚的分佈。山巒疊翠中,蜿蜒流淌的長良川,發源於日本岐阜縣,得益於河川的清潔水質,這裡被認為是香魚的最佳產地。“清流長良川之鯰”也被認定為世界農業文化遺產。為了保護野生香魚資源,每年11月至次年5月為香魚的禁漁期,隨著6月的到來,香魚也達到一年中最肥美的狀態。

這種魚的體香竟然不是腥味,而是西瓜味!

捕捉香魚的方式通常有兩種:人們根據香魚洄游的習性,在河流支流架設一種被稱為“梁”(やな)的古老捕具,攔截一定尺寸以上的香魚。這種捕捉方式十分溫和,不會對香魚體表造成傷害。

這種魚的體香竟然不是腥味,而是西瓜味!

香魚具強烈的領地意識,成年的香魚常以一片長滿藻類的礫石為地盤,不允許其它香魚靠近。聰明的漁夫利用此特性,發明了一種“友釣法”。用一根細長魚竿,將一條活香魚勾住放入河川中,引誘原領地裡的香魚與之打鬥、衝撞,從而觸發魚身下的錨鉤將其捕獲。

這種魚的體香竟然不是腥味,而是西瓜味!

香魚作為淡水魚,並不太適合直接生食。常見的做法比如稚魚天婦羅、甘露煮、雜炊、香魚飯等。最經典的做法要數保留本身風味的鹽烤,無需剔除內臟,一整條香魚直接用竹籤穿成波浪的形狀,這種手法被稱為“踴串”,輕薄的魚鰭和擺動的魚尾彷彿香魚依舊鮮活。以文火緩緩烘烤,直至呈現金黃。

這種魚的體香竟然不是腥味,而是西瓜味!

這種魚的體香竟然不是腥味,而是西瓜味!

圍繞爐端慢慢烤至金黃,鹽烤的焦香襯托著魚肉的清鮮,配上香魚獨有的淡淡的青瓜氣息,彷彿迎著初夏的微風,置身於潺潺流淌的碧綠河川旁,感受食物的美好。

這種魚的體香竟然不是腥味,而是西瓜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