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德纲的知识为什么那么丰富,他是怎么做到的?

郭德纲的知识为什么那么丰富,他是怎么做到的?

郭德纲知识丰富,尤其是文史知识。

无论是说相声,还是做主持,还是平时聊天,郭德纲总是能够出口成章、引经据典、旁征博引,文史知识十分丰富。

那么,作为一个只有小学学历的人,为什么郭德纲的文史知识那么丰富?他是通过什么途径实现的?

据大宋的考据,他是通过三个途径实现的。

一、他是把别人用在别地方时间,早早用在专业学习上。

郭德纲经常说的一句话是:“七岁学艺,浪迹江湖数十载。水平一般,万幸在相声上对得起良心。”

郭德纲跟一个普通大学生的区别是:

大学生要到22岁以后,也就是大学毕业以后,才真正知道自己该学一门专业。这其中,又只有小部分才知道真要去主攻一门专业。

而郭德纲,7岁就就开始主攻一门专业:传统曲艺。

他比现今的一个普通大学生,自觉投入专业知识的学习,要早至少十多年。

传统曲艺,包含着各种中国古典知识、中国传统文化、中国传统习俗。在学习曲艺的时候,也就学习了所有这些知识。

他从七岁学到今天,而且一直是为生计所需而学,是真正用心地学,因此古典知识、传统知识,十分丰厚。

郭德纲的知识为什么那么丰富,他是怎么做到的?

二、他是向多个民间艺人学习宝贵的曲艺和传统文化。

郭德纲自己说过,自从七岁学艺,向无数个老师学习过传统曲艺。

我们看看他向哪些老师学过。

他于1973年1月18日出生,自一懂事起,立即进入专业学习期:

1979年,七岁,跟随天津评书艺人高祥凯学习评书。同时向曲艺界廉春明老师学习曲艺知识。

1981年,九岁,正式开始学习相声。三年后,跟盲艺人王田雨学西河大鼓,跟常宝丰等天津艺人学相声。

1988年随河北梆子老艺人小达子先生学唱梆子。

1989年随老艺人刘炳文先生学唱评剧。

1999年拜民间艺人金文声先生为师,学习民间各种曲艺知识。

2004年拜师侯耀文为师。

郭德纲自己说过,许多老先生去世以后,很多传统段子就失传了,他把其中的不少传承下来了。

他所传承的,应该是现在中国独一无二的、极其珍贵的。比如像这样的传统故事:《丑娘娘》《蒸骨三验》《白小平上坟》《蜂麻燕雀》《珍珠翡翠白玉汤》《张双喜捉妖》《枪毙任老道》《还房记》《白云庵奇案》《井内新娘》《全家福》《姚家井》《皮奉山招亲》 《解学士赶考》 《下安南》 《搬尸记》《顾君子》《儿比父大一岁》《古董王》《黄金梦之反复小人》《教子胡同》《开殃榜》《马寿出世》《探地穴》……等等等等,我们寻常人等,哪里找得到?

郭德纲的知识为什么那么丰富,他是怎么做到的?

三、今天,他依然把大部分的时间,都用来看书学习。

他曾经说:“我从小就跟同龄的孩子玩不到一块,直到今天我不会抽烟、不会喝酒、不会打扑克、不会跳舞,也没有应酬。台上说相声,台下琢磨相声,在家看书。最喜欢的就是中国古典文学,包括《清史稿》《二十四史》等书,我对明史特别感兴趣。”

所以,他没有任何爱好,唯一的爱好,就是看书。

一天24小时,如果没有演出,他会有18个小时用来看书、研究传统曲艺。

于谦也说过,传统曲艺方面的书,郭德纲是最多的。

但郭德纲看的书,还不局限于曲艺书、传统文化书,他还看各种历史书。

上面说的《清史稿》《二十四史》等书,就是一个大学历史系的大学生,也未必看过;看过的人,也极少看完。

郭德纲自己还说过:“我家的书房比剧场还大,你说得出来的书我能立刻从书房拿出来给你看。可以没文凭,不可以没文化;可以不上学,不可以不读书,这是最重要的问题。”

可以说,郭德纲不但看书的时间比其他人多得多,而且还是真正地热爱读书。

以上三个原因,使郭德纲成为当下社会上,传统文化知识、历史知识最丰富的人之一。

郭德纲的知识为什么那么丰富,他是怎么做到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