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德綱的知識為什麼那麼豐富,他是怎麼做到的?

郭德綱的知識為什麼那麼豐富,他是怎麼做到的?

郭德綱知識豐富,尤其是文史知識。

無論是說相聲,還是做主持,還是平時聊天,郭德綱總是能夠出口成章、引經據典、旁徵博引,文史知識十分豐富。

那麼,作為一個只有小學學歷的人,為什麼郭德綱的文史知識那麼豐富?他是通過什麼途徑實現的?

據大宋的考據,他是通過三個途徑實現的。

一、他是把別人用在別地方時間,早早用在專業學習上。

郭德綱經常說的一句話是:“七歲學藝,浪跡江湖數十載。水平一般,萬幸在相聲上對得起良心。”

郭德綱跟一個普通大學生的區別是:

大學生要到22歲以後,也就是大學畢業以後,才真正知道自己該學一門專業。這其中,又只有小部分才知道真要去主攻一門專業。

而郭德綱,7歲就就開始主攻一門專業:傳統曲藝。

他比現今的一個普通大學生,自覺投入專業知識的學習,要早至少十多年。

傳統曲藝,包含著各種中國古典知識、中國傳統文化、中國傳統習俗。在學習曲藝的時候,也就學習了所有這些知識。

他從七歲學到今天,而且一直是為生計所需而學,是真正用心地學,因此古典知識、傳統知識,十分豐厚。

郭德綱的知識為什麼那麼豐富,他是怎麼做到的?

二、他是向多個民間藝人學習寶貴的曲藝和傳統文化。

郭德綱自己說過,自從七歲學藝,向無數個老師學習過傳統曲藝。

我們看看他向哪些老師學過。

他於1973年1月18日出生,自一懂事起,立即進入專業學習期:

1979年,七歲,跟隨天津評書藝人高祥凱學習評書。同時向曲藝界廉春明老師學習曲藝知識。

1981年,九歲,正式開始學習相聲。三年後,跟盲藝人王田雨學西河大鼓,跟常寶豐等天津藝人學相聲。

1988年隨河北梆子老藝人小達子先生學唱梆子。

1989年隨老藝人劉炳文先生學唱評劇。

1999年拜民間藝人金文聲先生為師,學習民間各種曲藝知識。

2004年拜師侯耀文為師。

郭德綱自己說過,許多老先生去世以後,很多傳統段子就失傳了,他把其中的不少傳承下來了。

他所傳承的,應該是現在中國獨一無二的、極其珍貴的。比如像這樣的傳統故事:《醜娘娘》《蒸骨三驗》《白小平上墳》《蜂麻燕雀》《珍珠翡翠白玉湯》《張雙喜捉妖》《槍斃任老道》《還房記》《白雲庵奇案》《井內新娘》《全家福》《姚家井》《皮奉山招親》 《解學士趕考》 《下安南》 《搬屍記》《顧君子》《兒比父大一歲》《古董王》《黃金夢之反覆小人》《教子衚衕》《開殃榜》《馬壽出世》《探地穴》……等等等等,我們尋常人等,哪裡找得到?

郭德綱的知識為什麼那麼豐富,他是怎麼做到的?

三、今天,他依然把大部分的時間,都用來看書學習。

他曾經說:“我從小就跟同齡的孩子玩不到一塊,直到今天我不會抽菸、不會喝酒、不會打撲克、不會跳舞,也沒有應酬。臺上說相聲,臺下琢磨相聲,在家看書。最喜歡的就是中國古典文學,包括《清史稿》《二十四史》等書,我對明史特別感興趣。”

所以,他沒有任何愛好,唯一的愛好,就是看書。

一天24小時,如果沒有演出,他會有18個小時用來看書、研究傳統曲藝。

于謙也說過,傳統曲藝方面的書,郭德綱是最多的。

但郭德綱看的書,還不侷限於曲藝書、傳統文化書,他還看各種歷史書。

上面說的《清史稿》《二十四史》等書,就是一個大學歷史系的大學生,也未必看過;看過的人,也極少看完。

郭德綱自己還說過:“我家的書房比劇場還大,你說得出來的書我能立刻從書房拿出來給你看。可以沒文憑,不可以沒文化;可以不上學,不可以不讀書,這是最重要的問題。”

可以說,郭德綱不但看書的時間比其他人多得多,而且還是真正地熱愛讀書。

以上三個原因,使郭德綱成為當下社會上,傳統文化知識、歷史知識最豐富的人之一。

郭德綱的知識為什麼那麼豐富,他是怎麼做到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