舊日本海軍航母(十):翔鶴 新一代的主力

Shōkaku (翔鶴,"Soaring Crane",飛翔的鶴),是IJN的新一代主力。翔鶴是翔鶴級的一號艦,她的姐妹艦是2號艦瑞鶴。之所以說翔鶴級是新一代,是因為翔鶴的設計是基於IJN多年的航母設計、製造、使用經驗上,結合了赤城、加賀、飛龍的優點而設計製造的。之所以說是主力,因為翔鶴的標準排水量達到26087噸,艦載機可以達到72+12架。這和只有30架的輕型航母祥鳳級比起來是厲害太多了。

舊日本海軍航母(十):翔鶴 新一代的主力

舊日本海軍航母 翔鶴號 設計三視圖

1936年12月,華盛頓軍備條約(Washington Naval Treaty)失效,各列強再次開始加強軍備。翔鶴級也是在這個背景下誕生的。1937年,包括了大和級戰列艦、翔鶴級艦隊航母在內,IJN提交了第三次海軍軍備擴充計劃(The 3rd Naval Armaments Supplement Programme ,第三次海軍軍備補充計畫)。針對航母這塊,IJN基於歷年航母的使用經驗,提出了一個全新的需求:新一代航母需要有飛龍的速度、加賀和赤城的艦載機能力、加賀的防守能力,以及超越所有現役航母的防護能力和續航,因此,翔鶴級在建造的時候,被稱為世界上最好的航母。當然這個應該是IJN自己提出的口號,並非某個國際組織評定的。橫須賀兵工廠負責翔鶴級的設計建造。

有印象的話,各位應該記得,第二次擴充計劃產生了蒼龍級的飛龍和蒼龍號航母。

在設計之初,IJN的技術部門決定以飛龍的設計為藍本進行各項升級達到翔鶴的設計要求,但是開工後發現,飛龍和赤城獨有的左側島式建築會更大地影響到飛機起降,並且飛龍的正舵位置縮小了飛行甲板的起降區域。隨著飛機技術的發展,飛機的起飛重量和對跑道長度的要求越來越高,因此儘可能擴大飛行甲板可以適應新型飛機的起降。基於這些原因,翔鶴的設計還是做了很大修改,比如島式建築被放到了主流的右側。但是考慮到工期,還是有部分修改被放棄。

舊日本海軍航母(十):翔鶴 新一代的主力

舊日本海軍航母 翔鶴號 大雨中在橫須賀下水

舊日本海軍航母(十):翔鶴 新一代的主力

舊日本海軍航母 翔鶴號 1941年8月裝備後

建成以後,翔鶴的綜合艦體尺寸為257.5x29米,比赤城稍小一點。最大排水量32105噸,搭載1660名船員,但是並不包括飛行員在內。飛行甲板尺寸為242.2x29米,比改裝後的赤城的249.17米短了約7米。機庫為上下兩層共兩個,由於下層的機庫高度略矮,使得下層只能停放戰鬥機。動力系統採用了和蒼龍一樣汽輪機,但是功率被提升了6000千瓦,達到最大功率12萬千瓦,最大航速34.2節,續航9700海里(18節航速),均達到了海軍的預期。翔鶴的三部高速升降機可以在15秒內將下層機庫裡的飛機運送到飛行甲板上,前部的升降機更是可以運送13x16米尺寸的飛機,使得當時IJN主流艦載機無需在上升降機前摺疊翅膀。毫無疑問,這對提高起降效率有大大地幫助。設計之初,翔鶴被設計為搭載72架各式飛機和24架備用機。然而隨著建造工程的展開,部分當初預定的機型已經過於落後而被換上新機型,最終在建造完工時,翔鶴可以搭載72架飛機(18架Mitsubishi A6M Zero 戰鬥機, 27架Aichi D3A ("Val") 俯衝, 和27架Nakajima B5N ("Kate") 魚雷機)外加12架備用(2架Zeros, 5架"Vals", 和5架"Kates")。雖然艦載機數量少了,但是機型的功能戰鬥力都有了顯著的提升,所以其戰鬥力不降反伸。

翔鶴作為新一級航母,其防護措施也非常到位,比如吃水線裝甲(Waterline Belt),高度4.1米,其中2米在吃水線下。彈藥庫、機庫等都有一定裝甲,提升了抗擊打能力。翔鶴也是IJN第一艘配備魚雷防護帶(torpedo belt)的航母,這個防護帶可以吸收一定魚雷的爆炸危害而減少艦體本身的傷害。

另外,有一個亮點,那就是1942年9月,翔鶴被安裝了雷達系統(Type 21 air-warning),這個雷達系統在之後的聖克魯斯戰役中救了翔鶴一命,有部分美軍飛機在飛抵翔鶴之前被雷達發現,使得翔鶴有充足的時間清除了正在加油的設備,從而避免在被攻擊中引起致命的火災和爆炸。在整個太平洋戰爭中,爆炸引起的火災是航母沉沒的一個很重要的因素。

舊日本海軍航母(十):翔鶴 新一代的主力

舊日本海軍航母 翔鶴號 Type21雷達(這是瑞鶴號上的,和翔鶴同款)

服役之後,翔鶴被編入了第五航母戰隊,隸屬於一航艦。由於時間緊迫,翔鶴很快便投入了緊張的訓練磨合,以為接下來的偷襲珍珠港做準備。由於翔鶴的服役日期離開珍珠港事件非常近,導致其攻擊隊伍訓練和磨合水平要低於先期服役的加賀、赤城等主力,因此儘管翔鶴是重型艦隊級航母,她在珍珠港事件中只被要求攻擊陸地目標而非美軍太平洋艦隊的船。在後來的珍珠港實戰中,翔鶴所在的五航空戰隊一共擊毀了314架飛機,而自身只損失了1架俯衝轟炸機。這對於一個新成立的航空戰隊來說是非常優秀的成績。

舊日本海軍航母(十):翔鶴 新一代的主力

舊日本海軍航母 翔鶴號 B5N2起飛去攻擊珍珠港

舊日本海軍航母(十):翔鶴 新一代的主力

舊日本海軍航母 翔鶴號 準備起飛攻擊珍珠港的零式

珍珠港之後,翔鶴所在的五航空又和一航空的加賀、赤城一起參加了拉包爾戰役、印度洋針對皇家海軍遠東艦隊的戰役。皇家海軍的愛馬仕航母的沉沒就有五航空的翔鶴、瑞鶴的功勞。在隨後的珊瑚海海戰中,翔鶴、瑞鶴也作為主力登場。雖然翔鶴躲過了美軍魚雷的進攻,但是在這次戰役中,倆姐妹的飛機損失慘重,翔鶴本身也遭受了美軍俯衝轟炸機的攻擊被被擊中三次,導致其飛行甲板嚴重損毀。因此,兩鶴不得不回到日本進行大修和重新裝備飛機和新的飛行員。尤其是翔鶴,由於在被攻擊中起了大火而用了很多水來滅火,殘留的水導致其重心不穩,在後來的風暴中險些翻船。

或許是因禍得福,由於此次大修,翔鶴未能參加讓IJN損失4員大將航母的中途島戰役。整個大修持續了3個月直到1942年的8月。修理完畢後,翔鶴參加了聖克魯斯戰役,在該次戰役中,翔鶴號遭到了美軍大黃蜂號的6次俯衝轟炸並嚴重損毀,但是依然未沉沒,並再次進行大修到43年3月。

舊日本海軍航母(十):翔鶴 新一代的主力

舊日本海軍航母 翔鶴號 聖克魯斯戰役中正在滅火中的船員

在1944年6月的菲律賓海戰中,翔鶴終於結束了她的服役生涯,她被美軍的潛艇

USS Cavalla的魚雷攻擊引起了機庫的大火,並引起了漏水,火災進一步點燃了燃料引發了多次爆炸。

舊日本海軍航母(十):翔鶴 新一代的主力

舊日本海軍航母 翔鶴號 擊沉翔鶴的USS Cavalla潛艇

1263名船員隨著翔鶴號一起沉沒,最終有570名船員被巡洋艦和驅逐艦救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