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昌硕受益于他,被后世埋没的书法大师

吴昌硕受益于他,被后世埋没的书法大师

吴昌硕受益于他,被后世埋没的书法大师

明末清初,在董其昌书风盛行海内的同时,一些书家则致力于隶书的创作。隶书成为这一时期引人注目的现象。 清代中叶,隶书的发展出现新的转机。专擅此体的书家相对增多。清初的一批隶书书家得到广泛的重视和好评,诸如郑簠、朱彝尊、万经、钱大昕、邓石如、伊秉绶、丁敬、桂馥、陈鸿寿等。他们的隶书水平迅速提高,超越对汉碑的忠实模仿而进入到反映作者审美取向、表达个性的层次。邓石如不入樊篱,自出机杼,又具强烈个性,本期书扬文化要给大家介绍的就是这其中的一位隶书的书法大家——杨岘。

吴昌硕受益于他,被后世埋没的书法大师

杨帆(1819一1896)字见山又字季仇号庸斋晚号藐翁等归安(今浙江湖州)人。咸丰五年(1855}举人,曾为曾国藩、李鸿章幕僚,官常州、松江知府。杨现曾师从浙江长兴书法家藏寿恭(1788一1846)学习书法精研隶书,于汉碑无所不窥,名重一时。咸同时期他的隶书最为突出,影响较大。作为清代隶书有所成就的书法家中的杰出代表,其隶书得《礼器》和《石门颂》神韵,故体势舒展瘦劲矫健疏中求紧密,其用笔明快爽畅用墨多求变化。他时用淡墨和宿墨创作这在当时的碑学书法家中是少见的。

吴昌硕受益于他,被后世埋没的书法大师

据载吴昌硕曾随俞越游,在姑苏结识杨帆.遂拜他为师.从其学艺。由于杨现对吴昌硕精心教导有方,为中国书画史上培养出了一位巨匠和宗师。

吴昌硕受益于他,被后世埋没的书法大师

杨岘是晚清的著名书法家、经学家和诗人,他的隶书在咸丰和同治时期以用笔明快爽畅、用墨神明变化而闻名,而他的行书成就鲜为人知。他的行书虽没有隶书、八分书这样突出的表现,但其豪放俊逸,有着鲜明的个人风格。湖州博物馆藏有杨岘致吴昌硕的信札,虽只五通,我们从中不仅可以一睹杨岘的行书书法尺牍,也可以窥见杨岘与吴昌硕间亲密师友情谊之一斑。

吴昌硕受益于他,被后世埋没的书法大师

杨岘在书法、经学、诗歌和金石考证方面颇具造诣。书法属于北碑派,精研八分书,于汉碑无所不窥,尤善擘窠大字。他特别善写隶书,将汉碑的雍容端庄通过迅速的运笔和熟练的提按,形成一种犀利峭拔的面貌,且瘦劲矫健,体势舒展,因而被人称为是用草法写隶书,为当时的碑学书家中所少见。

吴昌硕受益于他,被后世埋没的书法大师

杨岘作品流传甚多,隶书风格对晚清书坛影响很大,甚至远及日本。他的诗洒脱不羁、不拘一格,文不拘一体,著有《迟鸿轩诗集》、《迟鸿轩文集》、《迟鸿轩文续》和《迟鸿轩所见书画录》等。

吴昌硕受益于他,被后世埋没的书法大师

杨岘与吴昌硕同为湖州郡人,而杨年长25岁,吴昌硕钦佩其治学和为人,写了帖子拜杨岘为师。杨岘赏识昌硕的艺术才华,又是同里同艺,最终结以换帖兄弟,成为忘年知交。在以后二十几年间,两人来往甚密,吴昌硕常向杨请教书法、辞章,切磋诗文,“为谈诗学源流正变及斟酌字句,自朝至暮无倦容”(昌硕《藐叟年谱续》跋),这对吴昌硕书法、经学和诗文许多多面的精进,有着不可磨灭的影响。

吴昌硕受益于他,被后世埋没的书法大师

吴昌硕受益于他,被后世埋没的书法大师

吴昌硕受益于他,被后世埋没的书法大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