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中蜂强群的“弊端”:何邦春

翻开所有的养蜂科技书刊,几乎都强调强群分蜂、强群取蜜、强群越冬、长年饲养强群、及时合并弱群等饲养管理技术。笔者在养蜂实践中观察,强群并不是“十全十美”,在某些时候对养蜂生产是不利的,主要归纳有以下 2 点。

1 强群在流蜜期常有分蜂情绪,导致蜂蜜减产

从理论上来讲,群势越强,产量越高,可我在实践中发现并非如此。有些强群按产量来计不比中等群高,甚至不如中等群。其主要原因就是强群产生“分蜂热”,导致产量锐减。笔者蜂场在 2010 年曾做一试验:按照某养蜂书介绍采用主副群饲养法,到了山乌桕流蜜初期,将主群两旁的副群移走,使主群成为一个采蜜强群。该群群势有中标框 11 框,巢门外到了夜晚形成一块“蜂帘”,蜜蜂扇风之声昼夜不息。不到 3 天,该群出现分蜂,但并未结团,在蜂场周围飞行一段时间后,又陆续回到箱中。我提脾检查,没有发现王台。后来,我查阅了龚凫羌、宁守容二位先生合著的 《中蜂饲养原理与方法》 (第 2 版)才知,这就是“假分蜂”。其实,该群蜂王是当年新王,为了降温通风,还把活动巢门全部打开,箱盖留缝,可是还是产生了分蜂情绪,过了几天在我不知情的情况下,最终还是分蜂了 (取蜜之后发生的),分蜂团也不知去向。

经过几年的饲养实践发现,在我场强群 (8 框标准框以上) 产量和中等群 (5~6框) 相差不大,强群在流蜜期往往发生“分蜂热”,致使强群“劳动力”多的优势得不到有效的发挥。因此笔者认为中蜂“强群”的概念一定要因地制宜,否则极易引起“分蜂热”,达不到预期效果,甚至减产。

2 强群在断子休整期,贮蜜损耗大,蜜蜂寿命短

我国南方地区,夏季的乌桕、山乌桕蜜源过后到五倍子花期之间,蜜源中断近 2 个月。而此时气候却持续高温炎热。强群由于蜂多脾多、通风不良,蜂群为了降温,昼夜不停地扇风,白天则“派出”大量工蜂采水。蜜蜂是生产者,也是消费者。在流蜜期,强群的确能发挥劳动力多的优势,夺取蜂蜜高产。可是,到了缺蜜期这个优势转变成劣势,对蜂群生存极为不利。由于蜜蜂扇风采水,使贮蜜在短期内消耗殆尽,许多蜜蜂提前老化、死亡。因此笔者认为,南方中蜂在越夏度秋期,不宜保持强群。

谈中蜂强群的“弊端”:何邦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