槐花不僅是兒時美味,還裝飾了雲海一樣的故鄉!

偶爾見到的一幕場景,讓我想起了記憶中的槐樹與槐花,故鄉槐樹即使已乾枯死去,也從沒有被刨掉,因為這是鄉村的保護神,而每年四月槐花盛開的時候,故鄉就真變成了人間仙境一般,微風吹拂,雲海浪浪,最令人難忘的恐怕就是兒時槐花的美味,如今的我也能做出幾樣呢!

槐花不僅是兒時美味,還裝飾了雲海一樣的故鄉!

王九雲 | 文

牆角石縫長出的槐樹

是家鄉的保護神

週末驅車去鄉下,路過一個村莊,一陣清香撲進車廂,這種味道既熟悉又親切。探頭相望,忽見一戶人家院牆外的洋槐樹開花了,大嘟嚕小串,把枝頭壓得很低,仰視之間,思緒綿綿……

在過去,家家戶戶門裡門外幾乎都有槐樹。

一般認為槐樹有國槐、洋槐之分。洋槐樹起源於美洲,19世紀末才傳入我國。而國槐早在我國早在春秋時代就有種植,深受先人的崇拜,並且留下許多神奇的傳說,其中包含著人們對於自己祖先的崇敬之情。

民間傳說,說我們這裡的人,都是從山西洪洞縣老槐樹下遷徙過來的,是那裡的移民。也有句老話說得好,“要問祖先在何處,山西洪桐老槐樹”,在我的故鄉,槐樹已成為人們懷祖追遠的心理寄託。

槐花不僅是兒時美味,還裝飾了雲海一樣的故鄉!

山西洪桐大槐樹紀念館影壁牆

人們不僅把槐樹當作懷祖的象徵,槐樹同樣意味著家族的富貴和福分。俗話說,“門前一棵槐,財源滾滾來”,雖然那時窮得揭不開鍋,但對於這句家常話,故鄉人卻深信不疑,人們深信院子裡的槐樹能給家族帶來好運。

因為槐樹有靈氣而又堅忍。

在鄉下,洋槐多於國槐。洋槐樹質樸,不挑土地,頭年落下的槐豆角,沉睡一個冬天,第二年迎著春風晃晃身子,春雨再打個噴嚏,這槐豆子就從槐豆角里拱了出來,冒出兩片水靈靈的嫩黃葉瓣,芊芊細細的身姿可著性兒長。

這一棵那一棵,牆跟前糞堆旁,茅廁內外,磚石縫眼都能長出小槐苗來。小槐樹苗長得慢,十幾年後,才能進入鼎盛期。

鄉間槐樹不像移栽的桃李杏棗有正位,槐樹是自然生長,在牆跟出生,沒有約束,長著長著就頂著院牆或老房子,樹身斜插在道路上,走路還得繞道。

槐花不僅是兒時美味,還裝飾了雲海一樣的故鄉!

但是任憑槐樹怎麼任性,成了才的槐樹,主人卻捨不得砍去槐樹的一枝一干,即使有的樹身早已腐朽成洞,都已成枯枝古木了,人們也捨不得刨去,因為,在人們心目中,槐樹就是人們幸福吉祥的庇護神。

槐花盛開的時候

故鄉成了雲海

每年的4月中旬,一串串豌豆大小的槐角子從樹葉中綻出,綠裡透白,素雅清秀。

沒過幾天,槐角子長大了,便張開乳白的花瓣,露出佈滿芳香的花芯,沉甸甸地一順兒彎下來,這串兒撞著那串兒,那串兒擠著這串兒,如頑童挑逗,似玉女玲瓏,祥和而唯美。

風乍起,雪湧動,遠遠望去,一棵槐樹就像漂浮的白雲,一個村莊就是一片雲海,嶺坡上也滾動成白色的浪,無邊無際,浩浩蕩蕩。

槐花不僅是兒時美味,還裝飾了雲海一樣的故鄉!

“槐林五月漾瓊花,鬱郁芬芳醉萬家,春水碧波飄落處,浮香一路到天涯。”古人這首盛讚槐花的詩,最能表達槐花的氣勢和芳香。

每當槐花盛開的時候,樹上樹下,便成了孩子們的樂園。那時沒有家庭作業,一放學,孩子們就跑到村外的嶺坡上摘槐花。

我自幼很笨,不會爬樹,眼巴巴地看著手腳麻利的小夥伴,哧溜地爬到樹上,把槐枝拽下來,我只能厚著臉皮在樹下坐享其成。

有的時候實在羨慕會爬樹的小夥伴,我就學著她們的樣子,兩隻手抱住樹身,用勁兒往上爬,可是手往上一移,腳就滑下來。

看到我如此吃力,她們幾個便蹲下來,搭著人梯把我推到樹上,我騎在樹杈上,看著遠處被晚春塗綠的山野,點綴著一朵朵“白雲”,心裡嘚瑟得不行。

槐花不僅是兒時美味,還裝飾了雲海一樣的故鄉!

我們把折下的槐枝扔到樹下,溜下樹。有的時候一屁股跌在地上,屁股摔疼了,也笑得閃腰了,岔氣了,爬樹的時候衣服扯破了,釦子也磨掉了,但這時哪有心思管這,只是捋一把槐花放到嘴裡,一邊津津有味地嚼,一邊繼續說笑打鬧去了。

太陽落山了,大人在村口一聲聲呼喚我們,我們才戀戀不捨地拖拽幾枝槐花往家走。

兒時美味的槐花

至今讓我難忘

有時我們提個小籃子,把槐花捋滿帶回家,母親便從槐花串上捋下槐花,揀去槐花裡的細梗子和小槐葉,在水盆裡淘洗乾淨,撈進小柳筐裡控幹水分,變著法兒做槐花給我們吃。

小的時候最常吃的就是槐花疙烙。母親將大鹽坷垃擀成細面,撒在洗淨的槐花上,再拌上雜麵搓均勻,使每一朵槐花都沾滿面,把槐花滾成肥嘟嘟的,像肉呼呼的菜蟲子,然後上籠蒸蒸上一會,揭鍋後,槐花香氣嫋嫋繞繞,在老遠都能聞見香味。

槐花不僅是兒時美味,還裝飾了雲海一樣的故鄉!

母親把搗好的蒜汁澆上醋,淋上香油,再攪拌到疙烙裡,每到這個時候,我和哥哥姐姐早已吸溜著口水,饞得不行了。盛上一碗槐花疙瘩,我們吃得如狼似虎,像餓死鬼轉世一般。

有時候,母親也用槐花蒸成紅薯面窩窩頭,或熬小米槐花粥。

“年好過,春難熬”,槐花盛開的日子正是青黃不接的季節,每到這個時候,幾乎所有人家的糧食都接不上茬,正是那滿山遍野的槐花和野菜,幫故鄉人度過了難關。

我現在住在城市,郊區的老太太每年春天都會在路邊擺攤賣槐花,我總是買些做槐花美食。從小耳聞目睹,我也掌握了槐花的多種吃法,加上現在經濟條件比起以前優越得多,除了槐花美食的傳統做法之外,還學會做改良版的。

比如加上槐花的雞蛋餃子、五花肉餃子,還會蒸槐花包子,除了包子和餃子,清炒槐花,槐花煎蛋餅,糯米槐花粥,槐花雞蛋湯,我也是很拿手的。

槐花不僅是兒時美味,還裝飾了雲海一樣的故鄉!

槐花是季節性美食,過了這個季節就再也吃不到,我每年都多買些,把槐花焯水後擠去多餘水份,分成小份,分別裝在小保鮮袋裡,放冰箱裡冷凍保存。想吃的時候拿出一小袋解凍,和新鮮的沒有兩樣。

賣槐花的老太太告訴我,不管做哪種槐花美食,都是在槐花沒有開大,還是槐角時最好吃,到盛開的時候,槐花就沒有那麼清香了。

從養生角度講,槐花能潤腸通便,清熱涼血,補中益氣,還具有解毒、醫瘡、止痛保健等功效。兒時吃槐花有苦難生活的痕跡,也有快樂甜蜜的記憶。如今吃槐花,一是圖個新鮮,再就是追捧養生,更重要的是懷舊使然。

微風徐徐,清芬瀰漫,我的思緒又回到了當前的這片花香。停車佇立,緩緩閉上眼睛,放緩呼吸,沉醉於槐花樹下......

王九雲,安陽人,教師,文學愛好者,喜歡鄉土文學,文章散見於多家報刊,散文《螢火微光亮童年》曾獲得2015《中華情》全國詩歌散文聯賽金獎。

豫記,全球河南人的精神食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