漳县:白云生处农家乐

漳县:白云生处农家乐

林海、蓝天、野花、溪水……去过漳县东泉乡胭脂村的人都说这里“犹如仙境”。

胭脂村山高谷深,平均海拔2200多米,被称作“生物基因库”。原始森林中植物多达2000多种,山上遍布着羊肚菌、乌龙头、蕨菜等菌类和野菜,森林覆盖率达31.5%。现有村民226户1043人,村民主要种植当归、柴胡、蚕豆、油菜等经济作物,是全县深度贫困村。

一座座大山,阻挡住了胭脂村群众脱贫致富的梦,也让山里人过惯了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广种薄收,群众只能维持温饱。

要想富,先修路。东泉乡和林场密切配合,坚持先规划后建设,通过争取项目,建成了一条条通村通社水泥路,打通了群众致富路上的“肠梗阻”。接着,拆除了危房,修路架桥,硬化村道、巷道,接通了自来水,安装了太阳能,家家建起了新房。

出门是森林和溪水,背后是青山,空气质量一年到头都是优。良好的生态、优美的环境、独特的山村,吸引了城里人慕名而来。东泉乡抓住发展乡村旅游的机遇,新建了厨房、餐厅、客厅、洗手间等基础设施。5户农民办起了农家乐。5月以来,随着天气变暖,游人一天比一天多。

“没想到这么火爆,看来乡村旅游这条路走对了。”东泉乡党委书记黄豆平乐呵呵地说,“以前村里的游客只是蜻蜓点水似的看一下山水就走了,但现在可不一样了!游客在村里住下来,吃农家饭、野菜、野菌,走时还要购买村里的土特产。青年人还把山里的野菜、中药材、羊肚菌等放到网上卖,既富民又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

一石激起千层浪。胭脂村发展农家乐在全乡起到了示范作用。韩川、林泉等村的农民积极转变思想观念,拆旧房建农家乐,激活了旅游富民这池春水。

大山里生活了几十年的农民梁珍平,从未感受到像现在这样的幸福。在市政协干部的大力帮扶下,梁珍平和哥哥梁想成合伙办起了农家乐,摘掉了贫困户的“帽子”。

早晨的山村,溪流潺潺,百鸟争鸣,山水间传来游客的欢声笑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