匯源果汁為什麼沒有被可口可樂收購?

一苑花開

2008年9月,可口可樂宣佈以總價約179.2億港元收購匯源果汁所有股份。當時所有人都認為匯源果汁的好日子要來了,可口可樂全球範圍內的銷售渠道和龐大的市場,將大大提高匯源果汁的產品銷量。

因為港股沒有漲跌停限制,匯源果汁2008年9月3日股價從4.05港元漲到了11港元左右,截至收盤股價漲幅為164.55%。之前買入匯源果汁的股民,哪怕只是前一天買入的股民,估計高興得已經奔走相告,普天同慶了。

不過好景不長。2009年3月18日,匯源果汁宣佈由於此次交易沒有通過反壟斷審批,可口可樂收購匯源果汁的計劃不能完成。

然後匯源果汁股價之前漲得有多快,跌得有多猛。2009年3月18日和3月19日兩日內,匯源果汁股價就由10港元以上跌回4.7港元。

截至2018年1月31日收盤,匯源果汁股價為2.3港元,總市值61.45億港元。

不過可口可樂收購告吹可把匯源果汁坑慘了。之前所有人普遍認為可口可樂併購匯源果汁百分百會成功,匯源果汁已經為併購後與可口可樂銷售渠道的整合做準備,公司大幅度減少了銷售人員。

財報顯示,2007年底,匯源果汁銷售與營銷人員總數為3926人,2008年底為1160人,減少了超過三分之二的銷售員工。

財報顯示,2007年匯源果汁淨利潤為8764.57萬元,而在2008年淨利潤降為1301.32萬元,降幅達86.11%。

併購失敗,可口可樂不得不重新擴充銷售人員,建立銷售網絡。但是從2008年開始,匯源果汁的淨利潤再也沒能超過2007年。

2017年中報顯示,匯源果汁上半年營業收入4.15億元,同比增長4.19%。淨利潤825.48萬元,同比增長78.26%。


麵包財經

違反了我國的反壟斷法

兩大“巨頭”併購失敗的背後

可口可樂不用說了,妥妥的飲料巨頭,匯源在中國的名聲也是響噹噹的,可口可樂要併購匯源,可謂是強強聯手,但這場併購怎麼就失敗了呢?

1. 可口可樂和匯源的收購案

2008年9月3日,可口可樂宣佈以高出市值2倍的價格收購匯源果汁,消息一出,其股價在熊市中直線上漲,漲的不僅僅是股價,關於對於這場收購案的言論也是在暴漲之中。

收購消息一出,引發了不少愛國人士的扼腕嘆息,有人認為賣了匯源就是賣國,當然諸如此類的言論,是有一些過激,但這也引發了官方的重視,也為這場收購的失敗埋下了伏筆。

至於當初為何匯源想要被併購的原因和財務壓力大、多元化佈局戰略的受挫也不無關係。

2. 官方反對

對於這場收購案的失敗,關鍵所在就是在於中國商務部的官方反對,第一如果收購成功,以可口可樂在碳酸飲料市場的支配地位,很可能會將這種局面轉移到果汁市場中來。這將不利於我國果汁市場的良性發展。

第二,可口可樂的對碳酸飲料市場的控制力是有目共睹,如果這種控制力在果汁市場得到同樣的沿用,就會使其他企業進入果汁市場的難度增加,畢竟可口可樂的影響力和名聲放在那裡,控制力是不容小覷的。

第三,如果收購成功,對於中國的中小型果汁企業是致命的打擊,這些企業極有可能會被擠壓,生存空間將被縮小。有些企業面對這樣的巨頭,很可能是寸步難行。

總之,官方認為可口可樂的合併,違背了中國反壟斷法的相關規定,因此禁止兩家企業合併。

從這場失敗的併購案中,一方面是保護了中國的飲料市場,另一方面,對於中國的民族品牌來講,其發展也面臨著一些尷尬的局面,自身的品牌能力和競爭力還要不斷的提高。


懂財帝

2008年9月,可口可樂公司出價24億美金(179億港幣)收購匯源果汁。當時國內媒體一致反對,更有幾萬名網友簽名反對此次收購,而反對的原因多是出於對品牌的民族情結。

之後,商務部在2009年3月,以反壟斷為由,否決了此次收購。

如果我們以純商業的角度去看一下,可口可樂當時開出的條件是怎樣的呢?2008年9月,匯源果汁的市場價格為4港幣左右,而可口可樂的收購價格為每股12.2港幣,溢價305%。可口可樂給匯源的估值在179億港幣,而2008年匯源整年的銷售額為31億港幣,淨利潤為不足1億港幣,對應P/S為5.7倍,P/E對應180倍。這個估值,對於一個毛利維持在30%-35%左右,並且淨利潤率極其不穩定的企業來說,應該是一個極高的估值了。

下圖為當時收購前後的匯源果汁走勢:

那在可口可樂失敗之後,匯源果汁做的怎麼樣呢?下圖為匯源果汁自2007年的銷售額及淨利潤變化:

看完了上表,你可能會覺得匯源做的很一般,市值一直沒有超過可口可樂給的收購價,或者2015年的市值也僅有高峰時的一半。如果你好奇一點,你也許會去想,這一切是為什麼?為什麼匯源的增速還趕不上其他飲料的增速?為什麼匯源的盈利能力如此的不穩定?那麼匯源的未來會在哪裡呢?

I. 匯源的增速為什麼慢?

從2007年到2015年,匯源的營收從26億變為57億人民幣,增長了114%。這個增速是低於整個飲料行業的增速的。在康師傅:光輝歲月已過隙,我們有介紹過康師傅的增長,可以對比下。

對於匯源整體增長緩慢的原因,我們有個觀點是一個品牌的興起是由於一個品類,而對於匯源,我想最主要的原因是雖然匯源在'高端'(26%-100%)果汁行業一直處在領先的位置(在100%果汁和26%-99%果汁的市場,匯源的市場佔有率是國內第一),但'高端‘’果汁這個品類的增長一直十分緩慢,而匯源在果汁增長最快的25%及以下的這個品類在不斷喪失市場份額。

下圖為匯源的市場份額:

而中國整個果汁市場的細分增長如下:

而為什麼高端果汁較25%以下的果汁增長緩慢?我想,這是和我們國民收入的水平有一定關係。這個好像就是我小時候,2元一罐的可口可樂是奢侈品,而現在可口可樂早已成為成為普通大眾的消費品,而對於高端果汁,如果是100%純果汁,由於其成本,會賣到20元/L以上,而就算是26%到99%的果汁,也會比普通飲料的成本高很多,而導致其售價比一般飲料要高。價格的區別直接就導致了一般消費者在收入不高的時候,會選擇同類型飲料的便宜品類。而現在我們可以發現,2015年是第一次高端果汁的增長超過了25%以下的果汁增長,這也印證了我們對消費升級的預見。

II. 為什麼匯源的盈利不穩定?

由於匯源盈利的不穩定,並且2012年以來就一直虧損,匯源在2013年也曾重金聘請原李錦記總裁蘇盈福任職行政總裁,但李也只呆了一年便離職。盈利的不穩定讓匯源飽受質疑,媒體報道其家族式管理有問題,也報道其虧損其實很嚴重,全靠政府補貼等。

但我一直在想,如果我們換個角度先考慮果汁這個行業,其實在飲料行業是極其特殊的,因為其涉及到農業,而農業的一個特質就是靠天吃飯。你很難預測明年或者後年的橙子的收成,那麼其成本控制本身就比其他飲料要難(雖然有橙汁期貨,但主要在美國交易,如果去對沖,也會涉及到外匯敞口等其他問題)。

另一方面,由於近年匯源有發行一些可轉債,而其可轉債的轉股會帶來會計上的虧損。比如對於2015年上半年的業績,其管理層也這麼解釋道:

III. 匯源的未來

對於匯源的未來,朱新禮還是非常有信心,他說:

因為目前中國人果汁的年消費量人均不到1公升,歐洲這個數據是50公升,而全世界平均年消費量是18公升,從市場來看,還是有潛力的。

我也很贊同中國人隨著收入的逐漸提高,對高端果汁的消費量也會提高。但這裡還有一個問題就是最後勝出的會是匯源嗎?我們看到包括像農夫山泉這樣的飲料巨頭也推出了其NFC果汁。

如果你再去看匯源的果汁的包裝,已經很多年沒有變過,而匯源彷彿也在走很多'跟風'的嘗試,但其產品設計真是不敢恭維。

最後,可口可樂收購的事情已經過去整整10年,現在也很少人去談起,前幾日看到了朱新禮的一則採訪,當主持人問道他說對於當年收購的看法時:

如果當年可口可樂收購成功,匯源集團肯定是千億級公司。

而在訪談中他曾經談到這麼一段有意思的商戰,就是當時可口可樂收購匯源時,商務部曾經問過一家飲料企業,是否反對,而那家企業當時就投了反對票。而幾年後,當這家企業去併購百事可樂中國業務時,商務部也問了朱新禮,朱新禮卻是投了同意票。

我想,無論最終哪家果汁品牌笑到了最後,朱新禮這樣有風度的對手都值得我們尊敬。


錢真理

匯源沒有被可口可樂收購成功的主要原因,主要還是出於民族品牌的考慮。因為,匯源不是一般的碳酸飲料,而是真正的果汁。所以受到可口可樂的青睞,也在於匯源果汁的“水果”性,而不僅僅是一種好喝的飲料。

正是因為匯源是用水果製作而成,其對中國農村經濟發展的作用也是非常大的,相當一部分果農得到了匯源公司的支持,也在匯源的支持下走上了小康之路是。如果將其出售給可口可樂,不僅匯源這個品牌沒了,可口可樂公司會不會再生產果汁飲料,也很難說。如果不生產果汁飲料了,那麼,相當一部分果農將失去種植水果的機會,或生產出來的水果銷售不出去。

雖然按照目前可口可樂市場開始下滑的現狀,可口可樂公司也會繼續保持匯源這個品牌不變,繼續生產果汁。但是,在可口可樂公司準備收購匯源股票時,市場並沒有排斥碳酸飲料。所以出現排斥現象,主要還是消費者自身從碳酸飲料中感情到了風險。

實踐也說明,匯源沒有被可口可樂公司併購是對的。需要解決的是,由於匯源在接班人問題上遇到了比較大的困難,匯源創始人朱新禮的孩子不願接班。如果實施順利交接,如何保持民族傳統發展果汁事業,是匯源及朱新禮需要考慮的問題。


譚浩俊

先說答案:不是沒有被收購,可口可樂當時是準備收購匯源的,只不過後面被商務部否決了而已!


既然問了為什麼沒有被收購,那就先回答可口可樂為什麼要收購匯源果汁把!

因為匯源作為知名的本土的品牌,當初在國內的果汁市場佔有率方面具有絕對的優勢,在可口可樂公司在推出美之源果粒橙品牌的時候,匯源在國內市場上基本沒有對手;而果粒橙推出市場以後,匯源也屬於果粒橙有力的競爭對手。

可口可樂是世界第一大碳酸飲料製造公司,早已深耕中國市場,做大了的品牌一般會有穩定的銷售量,但是當大品牌想要有新的業績突破時就不是那麼簡單的事情了;而匯源是國內最大的果汁飲品集團,收購它可以利用匯源的品牌和渠道,加大其飲料的銷售量,這不僅會擴大中國市場的佔有率,也會在創新銷售業績和突破品牌的限制上有很大的幫助



再說說為什麼這一商業交易會被商務部否決吧!

這一事件發生在2008年。2008年除了金融危機之外還有一個重要的背景,那就是中國的《反壟斷法》在當年的8月1日開始實施了。

1.當時網民的意見是一片倒,:口可樂將可能扼殺匯源這一民族品牌。當時就有媒體認為“民意有民族感情在裡面,如果反對聲音過大,會直接或間接影響到有關部門的決策”。

商務部給出的否決理由是:

1.保護消費者

完成後可口可樂公司可能利用其在碳痠軟飲料市場的支配地位,搭售、捆綁銷售果汁飲料

2.保護品牌

由於既有品牌對市場進入的限制作用,潛在競爭難以消除該等限制競爭效果。

3.保護市場

集中還擠壓了國內中小型果汁企業生存空間,給中國果汁飲料市場競爭格局造成不良影響。


a維維維他奶

我能說實話嗎?當年要不是把天府可樂的失敗案例匯源就通過收購了。當年天府可樂已做到全國第一,出口歐美幾十個國家,唯一的中醫藥保健可樂被外資給弄得破產,把大好市場讓給外資了,不然中國又一個民族品牌給犧牲了。


頂輝

當年底下可是民意洶洶,都在討論國有優質品牌被外資收購, 08年次貸危機可口可樂都後悔了,反壟斷沒通過,釋放了民意,救了可口可樂,害了匯源。 匯源的朱老闆本來打算賣了匯源,投入到上游的果園種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