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校長唸錯字道歉卻引發新波瀾,什麼才是知錯就改?

北京大學校長因為一篇演講稿引起軒然大波,引發網民熱議!

近日,北大校長在校慶大會將“鴻鵠”一詞唸錯成“hong hao”這件事在網上引起了極大的關注。在意識到自己在校慶大會上犯了錯之後,北大校長很快寫了一封道歉信。在信中,他寫道:“由於自己中小學時期正趕上文化大革命時期,所以接受的基礎教育很薄弱。但是這不是為自己的無知或者失誤辯解的理由,人無完人,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缺點和不足。自己今後將會努力,儘量不犯類似的錯誤。”

北大校長唸錯字道歉卻引發新波瀾,什麼才是知錯就改?

對於北大校長唸錯字致歉,疑似甩鍋給年少經歷這一行為,你是怎麼理解的?為什麼大多數人總是不能夠直面自己的錯誤,並將責任推卸給其他因素呢?

能直面錯誤的人都有很強的責任心!

北大校長唸錯字道歉卻引發新波瀾,什麼才是知錯就改?

表弟小強讀初一時特別喜歡推卸責任。比如考試沒考好,他會說“不是不會,是太粗心”;上學賴床遲到了,藉口說堵車或者說公交車司機開車慢.......什麼是事情都能為自己找到開脫的理由。後來因為一次期末考試遲到,影響了應考情緒,導致發揮不佳,成績下滑20多名被點名批評,他才意識到自己的錯誤!

很多孩子都有過類似的問題,可為什麼會有這樣的問題呢?一般有兩個原因:

一、父母或老師要求高,追求完美,容不得孩子有問題,孩子為了避免責罰才選擇推卸;

二、家長有遇到麻煩往外推的習慣,孩子也會耳濡目染。

問題找到了,又該如何改善孩子喜歡推卸責任的習慣呢?

人非聖賢孰能無過?家長們在教育孩子的時候,不要把孩子犯的錯放大。

不要當著孩子的面說孩子種種推卸責任的行為,雖然父母是替孩子這種行為感到擔憂,但是經常在孩子面前說孩子推卸責任、不敢面對錯誤,孩子內心就會給自己貼上這樣的標籤,行為上也會變得越來越不敢面對自己的錯誤。家長們更多的重點應該放在如何糾正孩子這種行為。

家長們要讓孩子明白,每個人都會犯錯。犯錯並不可怕,可怕的是我們逃避錯誤,推卸責任。當孩子開始學會面對自己的錯誤,不再逃避的時候,家長要及時給予表揚,讓孩子感受到自己被父母認可。這樣孩子就會逐漸變得有擔當。

承認錯誤並付出行動改正的孩子更有出息

北大校長唸錯字道歉卻引發新波瀾,什麼才是知錯就改?

只會說“對不起”,“我錯了”,但不用實際行動去改正錯誤的孩子是沒法改正自己的錯誤的。

法國偉大的思想家盧梭寫過著名的《懺悔錄》,他要做的是“把一個人真實的面目赤裸裸地暴露在世人面前,這個人就是我”。因此在《屬性錄》中,他直面自己的隱私,痛責自己的過錯。他曾寫道,自己少年當僕人,偷過主人家一條用舊的絲帶,主人發現後,他在眾目睽睽之下,將此嫁禍於誠實的女僕瑪麗,破壞了她純潔、善良的名聲。

那時的盧梭是可惡的,自己偷東西還嫁禍於人,但後來他仍受人敬重,為什麼呢?這就是因為他能勇於承認錯誤,並能及時改正錯誤,而不是掩飾自己的錯誤。

一個人只有正視自己的錯誤,並敢於改正自己的錯誤,為自己的行為負責。他才能被周圍的人接受、認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