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豆補貼提高到每畝200元到210元,玉米補貼降低到每畝100元!

今年,國家對種植業補貼作出重大調整,大豆補貼提高到每畝200元到210元,玉米補貼降低到每畝100元。大豆補貼提高

玉米補貼降低,也讓種植戶今年的種植願望發生了變化。

大豆補貼提高到每畝200元到210元,玉米補貼降低到每畝100元!

內蒙古通遼市是我國重要的糧食主產區,一直以來都以玉米作為“鐵桿莊稼”。玉米臨儲政策取消後,這樣的現象開始發生改變。作為玉米“鐮刀彎”地區,目前,當地正在積極進行玉米結構調整,深化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

大豆補貼提高到每畝200元到210元,玉米補貼降低到每畝100元!

大豆補貼提高到每畝200元到210元,玉米補貼降低到每畝100元!

崔文傑:項目區有90多畝。去年全是玉米,收成還算行。每畝700-800斤,每斤7毛到8毛,一畝地500-600塊錢

崔文傑:這不是補給的多

嗎?210元。補貼一高,種的風險就小了。正常畝產600斤情況下,就屬於增產豐收,要是達到400斤情況下就屬於保產。

劉興國:種植玉米一畝地能出800斤,今年苞米補貼一畝地100塊錢,大豆補貼一畝地210塊錢,無形中就增收。大豆基本上旱澇保收,500-600斤不成問題。

大豆補貼提高到每畝200元到210元,玉米補貼降低到每畝100元!

郭剛:大豆補貼一畝地210塊錢,享受的輪作補貼一畝地150塊錢。因為玉米價格現在不穩定,另外玉米補貼也降了,老百姓聽說我們要種大豆,都積極的把土地流轉給我們,個別的看大豆補貼上來了,自己也種大豆。

通遼部分農民和合作社之所以大膽種植大豆,是因為有了政策支持的緣故北京首農集團通遼大豆種植項目負責人莊德全認為,這種現象將會帶來積極影響。種植大豆不但有利於農民提高收入,也能提高國產大豆的供給率。

莊德全:種植大豆有幾個先決條件或者大形勢。首先在國家層面,我國大豆一年要進口9550萬噸,國產大豆自給自足率相對比較低,國內種植大豆畝產一般380-400斤左右,這樣同樣用一畝地就可以給國家多提供50%的大豆的產量。第二,種植大豆相對畝產比較高,經濟效益比較好,無論是含油還是含蛋白含量都比較高,蛋白含量能達到41%-42%。

科左中旗農業推廣中心種植戶王偉說,東北地區是玉米、大豆的產區。國家出臺補貼政策,就是希望各地區根據實際,通過輪作模式來擴大大豆種植面積。今年,在補貼政策的激勵下,東北地區大豆種植面積可能會有明顯增加

王偉:去年開始就有大豆生產者補貼。國家會有一個宏觀的調控,增加大豆種植面積,這也是保障國家糧食安全的舉措。東北地區一直是大豆主產區,原先大豆種植面積也挺高,只不過後來逐步形成了玉米“一糧獨大”。等到現在,國家轉向結構調整,東北地區主要是採取玉米、大豆輪作的方式。根據一些地區的實際,靠輪作項目做示範和帶動。這樣,再加上大豆生產補貼,大豆種植面積會有明顯的增長。

大豆補貼提高到每畝200元到210元,玉米補貼降低到每畝100元!

通遼市農科院副院長張建華也認為:由於輪作區土質較差,玉米產量相對較低,加之大豆種植補貼的提高和輪作補貼,今年大豆替代種植面積將是“主力軍”

張建華:這些年,通遼為什麼不種大豆?大豆跟通遼當地的玉米生產確實沒有可比性,所以老百姓多年以前就放棄了大豆的生產。增加大豆補貼、輪作補貼,老百姓看到希望。這兩年,尤其是2016年,種玉米一畝地賺200塊錢都很困難。現在,不種地直接拿補貼,都比種玉米強多了。種玉米投入太大,一年最後賺200塊錢,種大豆光補貼都有200塊,這樣對老百姓確實是個吸引。尤其在灌溉、土壤條件不好的地方,大豆恢復面積肯定是“主力軍”。

大豆補貼提高到每畝200元到210元,玉米補貼降低到每畝100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