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年齡越大,看周星馳的電影就越覺得心酸?

英語天王小冠

上世紀八十年代,整個香港的電影行業蓬勃發展,風起雲湧。

在那個拍一部電影的經濟成本和時間成本較低,但是收益往往會翻無數倍進賬的年代,造就了較多耳熟能詳的明星,而周星馳(以下稱星爺)毫無疑問是其中最著名的明星之一。

星爺是底層老百姓出生,沒念過大學,考了兩次才進入無線電視藝員訓練班。

早期的他跑過龍套,做過兒童節目主持人,經歷坎坷。

而之後星爺在不少電影作品中飾演的角色不外乎也是一些草根小人物。

列如《喜劇之王》中飾演的主角尹天仇,就是一名一心希望成為正式演員的龍套。

諸如此類的不得志的小人物在星爺的大部分作品中經常可以看到,而星爺也以喜劇幽默的方式將這些小人物呈現得惟妙惟肖,以“無厘頭”的表演風格紅遍大江南北。

很多影迷們都覺得,小時候看星爺的喜劇電影會不顧一切地傻笑。

而年齡越大,看周星馳的電影就越覺得心酸。

或許我們或多或少在這些小人物角色身上看到了自己的影子。

為事業拼搏卻不得志的小人物,為愛痴狂卻失落而歸的小人物,無數經典的小人物角色如同一面鏡子一樣,真真切切地映照著每一個現實生活中的人的臉龐。

影視作品的內容可以以“無厘頭”的套路表現出來,而現實生活卻又比電影劇情殘酷百倍。

隨著年齡的增長,我們發現當初觀看星爺電影時的哈哈大笑,又何嘗不是在嘲笑現實生活中的自己?

《大話西遊》中的那句臺詞“那人好像一條狗啊”,既是至尊寶的自嘲,又是演員周星馳對現實世界的每個人(包括他自己)的嘲諷。

如今的星爺已經年過半百,從一名演員成功轉型成了導演、編劇、製片人、出品人、商人。

而在大部分影迷心中,周星馳最為閃亮的頭銜仍然是演員。作為演員的星爺給我們帶來了無數的歡笑和淚水。

回首過往,周星馳的電影是喜劇,還是悲劇?

一千個人心中有一千個哈姆雷特,每個人在觀看電影后的所思所想或許只有自己才知道。

也感謝作為演員的周星馳,給我們一代人帶來的美好回憶。


電影爛番茄

記得有個採訪他回答:他最喜歡的喜劇就是笑中帶淚的,就象卓別林的那些經典。

用荒謬的現實來嘲諷世象,用小人物的無奈掙扎引發戲劇衝突,讓你笑過後引發深思,這是導演追求的境界。

古希臘認為,悲劇是神聖的,只有英雄才配得上悲劇,比如阿基里斯、俄狄浦斯。

而掩藏在喜劇背後的悲劇,讓你在笑過後陷入悲傷,這種張力是最讓人無法自拔的。

就象當年大話西遊到結尾處突然無法抑制地哭到涕淚橫流。

想要救紫霞就必須打敗牛魔王,想要打敗牛魔王就必須要變成孫悟空,想要變成孫悟空就必須忘掉七情六慾從此不能再有半點沾染。

人生就是這樣:想自由地和心愛之人在一起必須要事業有成,想要事業有成就必須要拋棄天真戴上面具,當你變得有能力給心愛之人一切時,卻發現找不回最初的自己亦失去了愛的能力。

究其原因,我們都變成了我們當初討厭的模樣。而每個人都好像是朝著至尊寶的方向上一點點的走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