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是B點思維?

什麼是B點思維?

什麼是B點思維?

一般來說,正常人都是A點思維,即:

  1. 我現在有什麼。

  2. 我用我現有的資源能做什麼。

  3. 然後我有機會得到什麼。

然而我觀察了N個相對成功的人士,他們的思維是反過來的:

1.我要得到什麼。

2.為了得到這個結果我需要什麼條件。

3.去做。

這種思維方式,又可以稱之為結果思維,我要的是結果,我所做的一切都為了得到我想要的結果。

小時候我們學過一篇很經典的課文:我要的是葫蘆。

什麼是B點思維?

在結果面前,一切過程等於零。

然而我們讀過的書常常會成為我們的障礙。

比如你是機械工程師,你會跟老闆說:不可能的,手機不可能做得這麼薄,從理論上來說不可能。

老闆:我不管你用什麼方法,我要的是結果。

當下,真的只有TMD偏執狂才能生存。我要的是葫蘆,我要的是葫蘆,我要的是葫蘆!

有一個真理:凡重視過程的人,一定沒結果。

所有,工作上任務沒完成,就是沒完成,不要找任何理由,不要說自己努力過,因為那些真的沒有用,沒拿到結果的努力,等於零。

你現在遇到的所有問題,都是因為自己的思維有問題。改思維就是改命!

不要覺得自己不成功,是因為種種客觀不夠好,其實沒有結果,只有一個原因,那就是你自己對結果不夠渴望。

如果你對結果的渴望,就像溺水的人對氧氣的渴望一樣,你早就成功了,你的出身,你的樣貌,身高、體重、學歷、性別、年齡,這些統統都沒法阻礙你。

比如你想要月入一萬塊錢,就去找到一個可以月入一萬的方法,然後去執行就行了。就這麼簡單。

在世界上有一個有意思的規律:一個地區的食物越好吃,女人越美,那裡的經濟就越容易落後。反之,一個地區的食物越難吃,女人越醜,那裡的經濟就越容易進步。

聽說雷軍吃午飯,只需要3分鐘。

有結果的人,吃飯和睡覺是為了活著,為了健康,健康才能工作。

越是沒結果的人,把吃飯當成享受,把睡覺當成享受。且活且享受,然後父母生病了拿不出錢,自己生病了也拿不出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