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現在過節時的各種晒相比,我更喜歡浸潤在細節裡潤物無聲的付出

現在的我,是一個不喜歡過節的人。無論是外國的節日,還是我們中國人自己的傳統節日,都不喜歡。 小時候過“六一”開心到晚上睡不著覺,以為“六一”真的就是兒童的節日,我穿上母親準備的白襯衫和白球鞋,兜裡還揣兩顆母親煮的雞蛋,心裡美啊。 兒時喜歡過節,是因為那時窮,過節時想穿新衣、吃好吃的。那種喜歡是純粹的、真實的。


與現在過節時的各種曬相比,我更喜歡浸潤在細節裡潤物無聲的付出

而今生活好了,人們的吃穿用度過節與不過節無太大區別。為了過節,大人忙碌而勞心勞力,小孩也沒以前孩子那麼多玩的花樣, 現在孩子過“六一”真是累個半死不活,就是表演司空見慣的節目,“六一”臺上光鮮的幾分鐘要用整整一個浮躁的五月來沉澱。所以孩子們對自己的節日也少了以前的那份期待。
與現在過節時的各種曬相比,我更喜歡浸潤在細節裡潤物無聲的付出

不論是中國人的中秋節、春節,還是外國人的父親節、母親節或情人節、兒童節,名目繁多的節日裡,人們都在用不同的方式表達自己的情感。 對於情感,無論是親情、友情,還是愛情,相比於如今節日裡送禮發紅包、還網上晾曬的方式、各種勞神勞心的表演等等,我卻更喜歡細水長流、潤物無聲的付出。 如果真的在乎一個群體或一個人,是不需要因為節日才去關注的,應該在點點滴滴的細節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