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夜之間中國首富易主?100個億萬富翁同時誕生!

小米赴港上市終於邁出了實質性一步。5月3日,小米公司正式向港交所提交IPO招股書,最快將於6月獲批上市。

錯失阿里的港股,作為全球最大的科技企業IPO,小米也將成為港股“同股不同權”的嚐鮮者。

在此次上市申請資料中,雷軍還發了一封公開信。在公開信中,雷軍稱小米不是單純的硬件公司,而是創新驅動的互聯網公司。小米的商業模式經歷了考驗,得到了充分驗證。今天,小米走到了歷史性的重要節點。

下面是雷軍公開信的部分摘要:

浴火重生,小米商業模式被充分驗證。據我們瞭解,除了小米,還沒有任何一家手機公司,銷量下滑之後能夠成功逆轉。浴火重生,小米經歷了一家能夠長期穩定發展的公司所必需的修煉。

更重要的是,我們的商業模式經歷了考驗,得到了充分驗證。小米不是單純的硬件公司,而是創新驅動的互聯網公司。儘管硬件是我們重要的用戶入口,但我們並不期望它成為我們利潤的主要來源。我們把設計精良、性能品質出眾的產品緊貼硬件成本定價,通過自有或直供的高效線上線下新零售渠道直接交付到用戶手中,然後持續為用戶提供豐富的互聯網服務。

這就是我們獨創的“鐵人三項”商業模式:硬件+新零售+互聯網服務。小米至今的成就說明了這一模式強大的生命力。創業僅7年時間,我們年收入就突破了千億元人民幣,這一成長速度是許多傳統公司無法企及的。

此前在上市問題上一直表現反覆的雷軍,卻在去年加緊了小米上市進程。

這並不難理解,手機市場從去年下半年開始出現這些年的首次衰退,今年的下滑速度或許將加劇。在這個行業大背景下,復甦的小米也面臨著中高端市場難以突破和在印度市場用虧損衝量等問題,這些都是其業務的潛在風險。

與此同時,雖然雷軍把小米定義為互聯網企業,但目前小米還沒有一款席捲全網的互聯網應用,而小米在招股說明書中特別提出的雲、大數據和人工智能還在路上。

因此,小米在今年上市,被認為是最合適的時間點。一方面,其業務受到部分放緩市場的影響還不太明顯,而小米生態鏈又初現規模。另一方面,正如雷軍去年在上臺夥伴大會上所言,一定要融夠足夠多的錢,來將新模式發揚光大。

小米財務表現如何?

根據招股書草擬本數據,小米2017年收入1146億元,經營利潤122.16億元; 2016年收入684億元,經營利潤為37.85億元;2015年收入668億元,經營利潤為13.73億元。

一夜之間中國首富易主?100個億萬富翁同時誕生!

截至2017年12月31日,由於就可轉換可贖回優先股產生大額公允價值虧損,小米集團有淨負債人民幣1272億元及累積虧損人民幣1290億元。

小米的營收分別為4個業務板塊,分別是智能手機、IoT與生活消費產品、互聯網服務及其他。其中,智能手機業務是其主要收入來源,2017年來自智能手機行業的收入為805.64億元,佔總收入的比例為70.3%;來自IoT與生活消費產品的營收為234.48億元,佔比為20.5%;來自互聯網服務的營收為98.96億元,佔比為8.6%。

一夜之間中國首富易主?100個億萬富翁同時誕生!

2010年,雷軍及其團隊創建小米。今年2月IDC發佈的數據顯示,小米已成為全球第四大智能手機廠商,2017年四季度手機銷量全球排名僅次於蘋果、三星、華為。此外,根據雷軍近日透露,小米擁有1.9億月活躍移動互聯網用戶,創造出了500多款智能硬件生態產品,建成了全球最大的消費級IoT平臺,連接超過1億臺智能設備。

另據招股書顯示,創立至今,小米共獲得9輪融資。

A輪融資於2010年9月簽署,融資額為1025萬美元,最後一輪融資於2014年12月簽署,累計融資額逾15億美元。公開資料顯示,2014年12月,小米最後一輪融資後,當時其估值達到了450億美元。

一夜之間中國首富易主?100個億萬富翁同時誕生!

此次小米上市過程中,公司的估值一直備受外界關注。在之前的市場傳聞中,關於小米估值曾有多個版本,從600億美元到2000億美元,不同版本的估值相差甚遠。

今日早間,有接近小米IPO中介方人士透露,眼下保薦人、投行、潛在投資人普遍接受當前估值至少在700億美元,IPO之後短期內小米市值超過1000億美元把握很大。

雷軍要做中國首富?

上市前,小米公司創始人雷軍持有公司31.41%的股份,如計入總股本ESOP員工持股計劃的期權池,則雷軍的持股比例為28%。而小米聯合創始人、總裁林斌持股13.33%,聯合創始人、品牌戰略官黎萬強持股3.24%。

一夜之間中國首富易主?100個億萬富翁同時誕生!

目前,業界預估小米估值在800億美元到1000億美元區間。如果按照1000億美元數字計算,雷軍持有的31.41%股份,價值314億美元,個人財富位列馬化騰、馬雲和許家印之後,成否為中國首富還是個謎?

而位於中關村的小米公司很快也將造富一批員工。此前有傳聞稱,小米前1000名員工都將在某種程度上實現財務自由。

儘管雷軍的持股比例沒有超過50%,但並不妨礙他對小米公司的絕對控制權。早在今年4月24日,港交所剛剛修改了上市規則,允許同股不同權的公司申請,並於4月30日開始生效。小米成為了香港首批“同股不同權”的申請公司。

所謂同股不同權,俗稱AB股模式,即將股票分為A、B兩個系列,通常對外部投資者發行的普通股有1票投票權,而管理層持有的普通股每股則有N票(通常為10票)投票權。

根據小米招股書的限定,雷軍和林斌持有的A類股票,將能獲得10倍的投票權。而且,小米的同股不同權的受益人只有雷軍和林斌,其他聯合創始人並不享有超級投票權。

而在2018年4月2日,為了表彰雷軍對公司的貢獻,在招股書提交前,小米專門給雷軍發行了63959619股的B類普通股。

通過雙重股權架構,雷軍的表決權比例超過50%,為小米集團控股股東。

上市只是第一步

對於此次IPO要募集多少資金,小米的招股書並沒有披露。但華爾街日報援引知情人士消息稱,小米希望至少募資100億美元。

對於募集資金的用途,小米在招股書中表示,募集資金中30%用於研發及開發核心產品,30%用於投資擴大及加強IoT與生活消費產品和移動互聯網服務等生態鏈,30%用於全球擴展,10%用於營運資金及一般公司用途。

一夜之間中國首富易主?100個億萬富翁同時誕生!

其實,對小米而言,上市只是第一步,因為接下來,小米將在不同層面面臨很多挑戰:

其一:小米缺的不是市值,而是經典的產品。

在一眾世界巨頭實現千億美元營收的案例中,華為用了21年,騰訊和阿里用了17年,Facebook用了12年,多年以來,他們留下了一批經典的產品,但是僅用7年達到1000億美元市值的小米帶給我們最大的印象還是: “飢餓營銷”。

其二,行業瓶頸已至,小米的高速增長還能維持多久?

剛剛發佈的2018年第一季度手機統計數據顯示,第一季度手機整體出貨量下降21%,跌至9100萬臺,創造歷史最大跌幅記錄。小米的出貨量雖然達到1200萬臺,增長37%,但也是因為小米正在從一年前的低谷爬坡,增長速度相對很高,但這樣的增長速率能維持多久還很難說。

其三,資本的短期目的和小米的長期追求是同一個方向嗎?

雷軍最近提出了著名的淨利潤率不超過5%的目標,為了配合這個目標,小米在全力佈局物聯網及各種生態鏈,為了就是把小米的類型豐富化,做到可持續發展。

但是小米畢竟不是亞馬遜,小米的投資人也不可能容忍小米像亞馬遜那樣維持低盈利的模式,上市以後,小米如何抵禦資本逐利的短視,如何在融資中搭配自己的長期目標,也很考驗小米的智慧。

總之,對小米和雷軍而言,小米上市的命運禍未可知。

最後,還是要感謝小米,你們在普及智能手機方面的確是功不可沒的——沒有小米等國產手機在性價比上的崛起,說不準現在還有多少人捂著空蕩蕩的左腎漫步在人生的黃昏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