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医坚守偏远乡村50年接诊40万人次

村医坚守偏远乡村50年接诊40万人次

村医涂光生坚守50年,接诊村民40万人次

为4000乡邻看诊服务 “没人接替我,我就不会有退休的一天”

村医涂光生坚守偏远乡村50年

“寻找身边的健康守门人”活动启动后,前天和昨天,连着两天,武汉晚报接到了很多市民的电话,大家踊跃推荐身边的健康守门人。江夏10多个市民来电,推荐该区舒安街五里墩村卫生室的村医涂光生,称他为“乡村里的白求恩”。

为4000乡邻看诊服务 “没人接替我,我就不会有退休的一天”

诊疗一个病人,只赚5元门诊费,没有养老保险,没有节假日,甚至连吃饭和上卫生间的时间都很紧张……老村医涂光生,坚守50年,接诊村民40万人次。50年来,他放弃天伦之乐,用丰富的临床知识、良好的医德医风为周围4个村的近4000乡邻解除病痛。

很想回城休息,但丢不下这里的村民

这个村卫生室,其实就是涂光生家的私房。两层盖了近二十年的小楼,后面院子里搭盖的是厨房,二楼涂光生自己住。一楼面积不大,却拾掇得井然有序,观察室、配药房、理疗室、药房,精巧而细致。

快到中午12点时,打完针的村民回去吃饭,涂光生才有时间上个卫生间。“自从老伴进城带孙子后,我都要自己做饭,有时太忙,连饭都没时间做。”涂光生说,上周变天,流感爆发,有一天,有28个病人来看病,他从早忙到晚,午饭都忘记了。

从1968年开始学徒,1971年正式当上“赤脚医生”,全国优秀乡村医生涂光生已经在乡村坚守了整整50个春秋。

村医坚守偏远乡村50年接诊40万人次

涂医生正在为病人看诊

去哪里都不安心,家人回村陪他吃年饭

“我早就劝老爷子不做村医了,回来休息顺便带下孙子。可他不听,说是放不下村民。”涂光生的儿子涂永山说,每当他劝老爷子休息时,涂光生总是说:“孙子吧,你妈可以帮忙带,但是那里的村民病了,要是没有我,没人医治。”

“在他眼中,村民就是亲人。”提起涂光生,他的老伴开玩笑地抱怨:“再不回来,孙子都快不认识他了。”

“我只要一出门,就感觉会有事情找我,去哪里都不安心。从那以后我再也没去过儿女家,都是儿女们过年回来陪我吃年饭。”涂光生说。

2011年至今,涂光生几乎没出过远门。老伴想见他,只能自己坐车过来。

风雨“120”随时出诊,5个村村民都有他的电话

“其实,我也转过行,不过时间很短。”涂光生说,1999年,基层卫生院实行一体化管理改革,舒安卫生院调剂4个人到村卫生室。人员多了,他认为自己没必要再待下去。年底,他主动离职,去郑店街办了个塑料加工厂。

不到半年,塑料厂刚走上正轨开始赢利时,村里几个老人坐了几十公里的班车,找到他说:“你要再不回去,卫生室就要整垮了,要是垮了,哪个给我们看病?”细问之下才得知,留下来的几个村医收费太高,村民看病负担猛增。无奈之下,村民就委托几位老人来请涂光生回去。

涂光生想了一阵,对他们说:“既然这样,那我就回去,再也不走了!”

十多年前,不仅五里墩村,周边几个村的村医也都走了。因为不赚钱,涂光生带的三个徒弟也离开了。涂光生虽然只是五里墩村的村医,但周边四个村(塘口、南嘴、何桥、张塘)的4000多村民也都眼巴巴地指望着他。

一个人要服务方圆几十平方公里的村民,特别是晚上出诊时出行不便,涂光生自掏腰包1.52万元买了辆电动代步车,作为卫生室的“120”。

5个村所有的村民都存有他的电话。上门出诊,已经成为涂光生的常态,无论风霜雪雨,涂光生总会背着药箱,准时出现在患病村民的家中。

只要治好病,尽力为村民节省每一元钱

“为村民节省一元钱也是好的。所以,能少花钱的不多花钱,能用低价药就不用高价药,减轻患者的经济负担。”涂光生说。

南嘴村七组患者陈立清,是脑血管瘤后遗症患者,降颅压输液经常只花八元钱门诊医药费。有些慢性病患者长期需要用药,涂光生总是替他们定购药物。药品配送车送到后,涂光生就通知他们来拿药,按发票价款收钱,百分之百零差价。

20多年前被救治,病人一直没忘记

29日,在五里墩村卫生室,65岁的罗婆婆打完吊针。涂光生结账:“两瓶吊针加一盒内服的药,再加5块钱诊疗费,总共54块钱,医保报销19块,要付35块。”

“五里墩村卫生室的所有药品,都是以购入价卖给村民。”江夏区卫计委相关负责人说:“涂光生给一个村民看病,赚的就是5元诊疗费。”

2017年的账本上,记录着涂光生一年的“收成”:业务总收入188990元,个人纯收入14865元,平均每个月只有1200多元。好在卫生室有来自于公共卫生服务每年的3.7万元补贴,能让他维持电脑网络费、笔墨纸张费、水电费等开支。

去年6月,涂光生到纸坊去办事,下车时手不慎被车门夹了一下,流血了。正走着,一位50多岁的妇女抱着孙子跟他打招呼:“涂医生,您手受伤啦!”涂光生还没想起来她是谁,这位女士说,她姓龚,20多年前,自己跟家人闹矛盾,一时糊涂喝了农药,当时涂医生拼命救了好几天才活过来。如今一想起来就非常感激他。说着,龚女士跑进路边一个药店,买了创可贴给涂光生贴上。

“20多年前的事情,病人却一直没忘记。我一点也不后悔自己的选择,觉得这50年,很值!”涂光生说着,一脸的满足。

图/通讯员杨孟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