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父》的導演 科波拉,其實 一開始並沒有想接拍這部“黑幫片”

1972年3月15號《教父》上映,造成了一場史無前例的轟動。四十年過去了,它早已被公認為是影史上最優秀的電影之一。

《教父》的導演 科波拉,其實 一開始並沒有想接拍這部“黑幫片”

但匪夷所思的是,其編劇馬里奧·普佐,剛開始是一位追求純粹文學藝術的作家,假以時日他會成為一位比較有影響的純文學作家。但是,1965年的普佐債務纏身,連最基本的生活費用都發生困難。於是,他放棄自己的初衷,改寫通俗小說。三年後,《教父》問世,創造當時的銷售記錄。

1970年,因為導演藝術類影片而欠下鉅額債務的導演弗朗西斯·科波拉已經走投無路,派拉蒙公司派人與他商談改編拍攝《教父》的問題,他看了幾頁小說就大倒胃口,但為了生存,他最終答應拍攝《教父》。

《教父》的導演 科波拉,其實 一開始並沒有想接拍這部“黑幫片”

具體經過可以還原為這樣:

1973年,《教父》獲得第45屆奧斯卡獎最佳電影、最佳男主角、最佳改編劇本三項獎項;2007年美國電影協會評選“百年百佳影片”,《教父》排名第二。

但關於這部影片的細節部分,細細查究的話,除此之外的陰差陽錯的巧合之處,仍有很多。比如:

製作方最初的初定導演,科波拉並非第一選擇

1971年以前,科波拉已編寫、導演了幾部羅傑·科曼製作的低成本電影,比如《雨族》(裡面的詹姆斯·凱恩和羅伯特·杜瓦爾都是後來《教父》的主要演員)。他編寫的喬治·C·斯科特導演的《巴頓將軍》為自己贏得了一座奧斯卡獎。為什麼科波拉會被選作《教父》的導演?因為製片方認為他年輕、便宜、好控制,還因為他是意大利裔。不過在科波拉之前,製片方考慮過很多大牌,包括伊利亞·卡贊(《碼頭風雲》)、阿瑟·佩恩(《邦尼和克萊德》)、彼得·葉茨(《警網鐵精鋼》)以及希臘導演科斯塔·加華斯(他執導的《焦點新聞》曾獲奧斯卡最佳外語片)。《教父》的原作者馬里奧·普佐曾經寫道:科斯塔對這部電影很感興趣,覺得這是對美國資本主義社會的隱喻,可是他拒絕擔任導演一職,因為他感覺自己是個外國人,而劇本是非常美國化的,很難掌控。

只有科波拉支持阿爾·帕西諾演邁克

《教父》的導演 科波拉,其實 一開始並沒有想接拍這部“黑幫片”

科波拉差點被炒魷魚

《教父》的導演 科波拉,其實 一開始並沒有想接拍這部“黑幫片”

科波拉拍《教父》的時候,曾多次差點被炒魷魚。當他完成劇本以後,科波拉和高層糾纏了十多回,幾乎每一個角色都要爭論由誰來演。當拍攝開始以後,高層看了他們在橄欖油公司拍攝的場景後,非常不滿意。剛開始幾周,就有朋友對科波拉說:“看起來他們要解僱你。”得知電影公司從來不會在週中解聘導演,科波拉決定主動出擊,他先炒掉了副導演和一些工作人員。接著他重拍了很多場景,這讓高層怒不可遏。那時,科波拉因為編寫《巴頓將軍》而獲得一座奧斯卡小金人。他說:“那段時間真的是苟且偷生,不管怎樣,我倖存下來了。”

附:

後來獨享盛譽的科波拉也曾因《現代啟示錄》債臺高築

《教父》的導演 科波拉,其實 一開始並沒有想接拍這部“黑幫片”

科波拉雖然盛名在外,電影人這個身份卻曾經讓其陷入債務危機。“在拍攝電影的時候,往往將自己完全投入到整個故事中去,”科波拉說,“《現代啟示錄》就是一個瘋狂的例子。”當這部聚焦越戰題材的影片在1979年上映之後,得到評論界的一致好評並摘獲戛納電影節的金棕櫚獎。但影片拍攝過程中的嚴重超支卻讓其在電影界的聲譽跌至冰點。此後,1982年的一部音樂片《舊愛新歡》更是超支嚴重,讓科波拉不得不進行了破產登記。整個1980年代科波拉都在沉重的債務中度過,揹負的債務更曾達到9800萬美元之巨。對於電影,他始終是瘋狂的,科波拉曾經說過,如果有人給他30億美元來拍電影,那他就再去借300億來拍攝一部真正的偉大之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