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云塔小考

我们辽阔的祖国,许多地方都可以见到一种高耸的古代建筑物塔,它们多彩多姿,点缀着河山景色,有些已成为一个地方性的标志,其实,在我们平江县城西的严家滩大桥头,黄甲山上原有座雄奇的“凌云塔。”

凌云塔小考

据清同治《平江县志》记载:“在西城外黄甲山,道光十年,邑绅黄德复、张光前、张先陛、陈士典、彭经维、黄道凝、洪师麒等,倡议醵「jù」金修塔购地,兴工拓土丈余,适得宋塔旧基碑,据确凿比因,众费难齐,仅建基址,至二十八年,邑绅凌星曜偕侄文奎兄弟捐修。高八丈有奇,约费三千金,号曰‘凌云塔’,邑教谕郑煐有记。”根据以上县志载,清道光十年庚寅岁(1830年),县绅士黄德复七人等集资金于西城外黄甲山买土建塔,在兴工拓土丈余深时,发现了宋塔基脚遗址和石碑,后因筹集资金不齐仅建基而废。又过了十八年,也就是清同治二十八年戊申岁﹙1848年﹚,凌星曜同他的侄子凌文奎兄弟捐建。塔高八丈有奇,八丈按现代计算为26.6667米,那时能在江边山上建座那么高的塔算是雄奇了。约费三千金,金在古代作为所有金属的通称,这里指货币,在明清文言文中,三千金常常是指三千两白银,除非他特别说是金子,才可以做三千两黄金理解,至于价值,按照《红楼梦》时期金银价一比十来计算,三千金相当于三万两白银,当时作为货币的白银一两大约相当于如今400—500左右的购买力,三千金建塔,真是用白花花的银子堆积而成,是件相当不容易的事啊。

重金建塔,乃凌氏一大功德之善举,当然有必要向您介绍凌星曜和凌文奎兄弟等人,首先我们来说凌星曜,他是清水﹙金华台﹚金花滩人,覃恩晋封资政大夫,字其中,清乾隆六十年八月初一日戌时生,清咸丰五年三月初八日亥时殁,享寿六十一岁,葬清水郑家洞楠树洞,详见《探考凌公九思墓》。又见清同治《平江县志》卷四十七人物志:“凌星曜字九思,徒步起家,积而能散,遇岁歉,邑令筹建义仓,首输谷千石,又独力修建城西黄甲山宝塔,培合邑文风,兼助乡会试宾兴 费,自道光丙午迄咸丰戊午,阅四科乡试,人助三缗会试十倍之,咸丰壬子,大吏檄修县城,星曜首捐三千金,工未举,粤逆犯长沙,邑令得移此巨欵「kuǎn」,募乡兵守界,县境获安,又甃「zhòu」修西门石路五里,由守禦「yù」所千总职受四品,封赠阶二品”,这就是有关凌星曜的记载。凌星曜侄凌云槎号文奎,乃启明女校创史人凌容众的嫡亲叔父,覃恩诰授通奉大夫,官知府衔湖北德安府,祖居南乡清水金华台,自清水凌氏三堂分家后,迁甲山建有庄居趣园豪宅,与友李元度交往甚好,道岩九老题名有诗:“几人出处关青史,半刺功名感白头。”

又据清同治《平江县志》卷五十三艺文志载《凌云塔记》,教谕郑煐撰文,现将塔记原文抄录,为了辨认和便于阅读,在原文的基础上打标点和分段如下:

治城之建塔也,象火星,昭文教也,故苟得其所,则科甲台阁相继而兴,然辨方正位,今人或不逮于古,甚哉,建塔之难也。

余以丙午之冬,秉铎兹邑,接见众绅之醕「chún」古,诸生之卓越,竊「qiè」叹昌江风俗,文章为不可几及,而科甲台阁不及宋明远甚,则意者风水之所关歟「yú」,诸君子因言,明时建塔于城坤方,后圯而基址亦没于荒沙乱石中,道光辛卯岁,邑绅张笃诚等倡捐建塔于黄甲山,拓土丈余而有宋旧址存焉,惜经费不足遂中止,前之人或不恡「lìn」费而未能得地,今之人虽能得地而未能集费,诚哉其难也。

南乡绅士凌君星曜者,闻予暨诸邑绅言谕,竟慨然以为己任,余与同寅邓君少桥等,请命于邑侯,亦深知凌君之艰辛,立业忠厚,传家于利人济物事无不乐为捐施者。遂命其尅日兴工,倂题其塔曰“凌云”,为昌江作一媲美,前休聿兴后起之盛事,凌君欣然独任,阅愈年而塔成,从此科名巍焕,台阁峥嵘,匪独昌江人士之庆幸,即余与邓君暨张邑侯亦一时遭遇之庆幸云。

《凌云塔记》也可称凌云塔碑记,塔成教谕郑煐对此善举撰写的一篇记文,全文共338个字,大体分为以上三段:

头段讲,治理县城需建塔,它象征火星,昭显教育,如果是按照这么办,那么科举连续不断而兴起来,但是辨方位,塔之正位,今人或不及古人,要建塔不容易。

第二段是说教谕郑煐在道光二十六年﹙1846年﹚的冬天,担任平江县文教官职,接见许多绅士和一些杰出及超出一般的人,叹惜平江风俗,文章为不能达到,而且科举和官府不及宋朝、明朝相差得远,可能是与风水有关系喔?众君子说出原因:“明朝时曾建塔地县城西南方,后来塔废而且基址也湮没在荒沙乱石之中,道光辛卯﹙1831年﹚,邑绅张笃诚等人倡议捐款建塔于黄甲山,开拓荒土丈多深时,发现了宋塔的遗址,可惜经费不足就停止了。以前的人或不吝惜财物而且未得地却没建成,如今的人虽然能够得到地,而且地还不要钱的,却不能筹集建塔的经费,好难啊。”

第三段写南乡清水凌星曜,听见郑煐和许多绅士讲,想在江口城西建塔的事,他竟然慷慨地担当建塔的这个责任,于是,郑煐和同僚邓少桥等人,把建塔的事报告了县老爷,同时知道凌星曜立业忠厚传家,特别是对救济和捐施财物在地方贡献很大,他也非常不容易,在那种情况下,他还是严格限定日期,开始修建宝塔,并题写塔名“凌云”,为昌江作一媲美,为城西水口争一美景,这是前人的美善言行轻快兴起的大事,凌星曜非常愉快地独自承担全部费用,第二年塔建成了,从此科举事业盛大辉煌,并为公府争光,所以是平江人民的庆幸,也是郑煐和邓少桥及县老爷一时碰到的一大幸事啊。

以上塔记已经叙述了建塔的全部经过,并且凌星曜题塔名“凌云”,凌云就是寓意宝塔建造很有气势,挺拔巍峨,塔耸云天。“凌云”二字见《史记.司马相如列传》:“相如既奏《大人》之颂,天子大说,飘飘有凌云之气,似游天地之闲意”。笔者认为“凌云”含意双重,一种从释义上来讲是直上云霄,多形容志向崇高或意气高超。换种意思说“凌云”,是平江四大家族首富的凌星曜偕侄出巨资捐建的宝塔,足足证明凌氏家族的经济实力和办事的能力,凌氏叔侄为平江树立一个榜样,同时象征着凌家凌云壮志一个标志。

塔记中两次提到“昌江”,史志:“汉三国孙权安置鲁肃设汉昌郡”,这是平江有关最早的昌字来由。据《岳阳风土记》:“唐改吴昌置县,以界内昌江名之,又曰:唐天宝中,改幕阜山为昌江山”。又据清同治《平江县志》载:“昌水之见诸古籍者,邑之水以汨为经,昌为纬,昌盖从中之纲也。乃崇祯旧志云,汨水又名吴昌,水临昌山,故名。又云:汨昌一水而异其名,是误二水为一也”。还有“昌江八景”,古人题咏平江山水,至今广为流传,见诸多古籍和有关诗咏的记载。平江为古昌邑又乃昌江的全身,《幼学琼林》卷二:“宇宙之江山不改,古今之称谓各殊”,喊来喊去,今非昔改,还是那一条江河。

上文中说到建塔城于坤方:坤代表西南的方位,是周文王在监狱无事可做,在忧患时想了解国家大事推演出来的,叫后天八卦坤卦,当时周文王的封地在西昌,正好是当时商王朝的西南方,坤卦卦词:“西南得朋,东北丧朋”。站在平江古城中,用罗经,辨方位,红针指南,当天针对地针时,定坤方于西南,大约是现在寺前河背的严家滩那个方位。

塔建城西已辨明了方位,那么黄甲山具体位置在哪呢?据今城西不少老人传言:“凌云塔,塔凌云,镇水口,出科甲”。关于水口,详见城西江边防洪堤,“清乾隆十五年西隅水口伍娘庙旧址”石碑,严家滩广场下边建有伍娘庙,根据古碑记载和结合地方留传,宝塔建在水口伍娘庙那个小山包上冇错,水口伍娘庙后山包上应该就是黄甲山,古人为什么叫那个小山包喊黄甲山呢?因为古时科举甲科进士及第者的名单,因用黄纸书写,称之“黄甲”,宋赵升《朝野类要举业》:“正奏名五甲也,吏部谓之黄甲阙榜,第五甲旧多贵显”。黄甲寓意吉祥,其词含意有科举进士及第,所以故名“黄甲山”。

塔在汉代就已随佛教传入中国,最初多为木塔,北魏中期以后出现砖塔,隋唐时代,砖塔建造技术已相当成熟,宋代塔的类型更加丰富,出现了石塔、金属塔、琉璃塔等,明代以后出现了风水塔,如我平江的古凌云塔,应当属于风水塔。《凌云塔记》中云:“则意者风水之所关歟”,说明治城之建塔,以塔来改造城镇,以风水压胜的凌云塔,从风水角度和性质,除观赏造景外,其功能和作用是增补形势的后天因素。营造凌云塔主要目的是为了兴文运,昌科举,请再看《凌云塔记》的开篇句:“治城之建塔也,象火星,昭文教也”,昭彰教育事业。清代高见南《相宅经篡》卷二:“凡都、省、县、乡、村,文人不利,不发科甲者,可于甲、巽、丙、丁四字方位上择其吉地,立一文笔尖峰,保要高过别山,即发科甲。或于山上立文笔,或于平地建高塔,皆为文笔峰”。

古城西之凌云塔,是在宋、明的旧址于清道光二十七年(1847年)建造的,结构两层,内面用石,外部用砖,砖石合砌,非常坚固,如同堡垒,下大上小,层层起水,角角挑檐,八角九层,楼阁临空,内有塔室,可攀登凭眺,塔顶石瓦,顶尖是生铁打造的实心葫芦宝顶,凌空卓立,蔚为壮观。

凌星曜的玄孙凌敏仁老夫子,毕业于早年的老牌重庆大学,是我的国学老师,现已作古多年,在世时曾对我讲过:“他王父金门公说,城西宝塔,是县府倡议他家出钱捐建的,把塔建成文笔形状,自立塔后文风极盛,未有凌云塔之前,平江文运未显,文人不多”。他年轻时从重庆读书回来,都是走水路的,坐船要坐半个把月,当船行到他祖上修的凌云塔下,心里特别舒畅,顿时忘记长途坐船颠簸和疲劳,知道已经快到县城了,船过江心,见景生情,吟咏:“远看文峰插霄汉,近观铁笔写江天”的联句。

凌云塔是平江最大最高一座宝塔,历清代、民国、新中国三朝,耸立江上百余年,感叹沧桑世事,历尽风风雨雨,却躲过战火狼烟,但也难逃深挖洞,广积粮不称霸的那个时期,听电力局退休的八十多岁吴国兴老人讲:“凌云塔拆毁于一九七三年,那时邱庆龙任武装部政委兼县委书记,人称‘邱政委’,那人冇蛮多文化,好多事都是蛮干,是他指示把塔拆毁的,把塔砖运到河对面修严家滩水轮泵,水轮泵修成后,每涨一次水,总是把大西门淹没了,水轮泵又没搞多久,没中大用又堵水,只好把它炸掉,凌云塔拆了,真可惜啊”。

罗维新是解放前进城参加工作的,今年九十二岁,他还健在,据罗老讲:“凌云塔位于严家滩对面江岸的小山上,宝塔高大雄伟,塔影倒映江中,美丽极了,塔身的第七层上右面,长一棵约饭碗大的胡椒树,树不高,树朝左长,开只细树杈往下驼的,树根钻长塔缝,显得苍老,属一奇观。自塔砖拆搬修严家滩水轮泵后,塔只剩下麻石基脚,麻石条子有的丈多长,那时大多数部门和单位都挖建防空洞,帆运社后改水运公司,用船把塔基脚麻石运去修防空洞,帆运社比别的单位修防空洞要快得多,因为帆运社有船,把塔石从黄甲山上梭下来就上了船,船顺水到小码头上岸,帆运社的防空洞位置在老汽车站对面的城东批发市场那里,做批发市场的地方古时喊张家塘的,帆运社的防空洞比其他单位建的防空洞要结固得多,尽是麻石条子砌的,他曾在那防空洞里开过几次会,还印象蛮深”。

城西古迹凌云塔,由于历史种种原因,灰飞烟灭,不复存在,为了探寻那古塔的踪迹,笔者几度到严家滩头寻踪,只是见到如今政府新建的严家滩广场,登上黄甲山,俯视古城翻天覆地的新貌,使我思索万千,唯见那条千年不变江流静静地西去,不禁有种怅然若失的伤感。

(作者系平江县史志学会会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