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慶市1977年出土的7件窖藏瓷器解讀

元青花瓷是我國瓷器中的珍品,因其存世少,更加備受人們關注。安徽博物院現收藏有四件元青花完整器,其中有兩件是1977 年安徽省安慶市一處窖藏出土的,這處窖藏同時出土的還有另外五件瓷器,也堪稱精品。

窖藏及七件瓷器出土概況

1977 年春,安徽省安慶市反修路89 號清理舊房基時發現一個土窖穴,窖穴裡的一個大陶罐內盛放有8 件瓷器。據1986 年第6 期《文物》胡悅謙《安慶市出土的幾件瓷器》,除1 件瓷執壺散失外,另7 件瓷器出售給寄售商店。現這7件瓷器收藏於安徽博物院。

安慶市1977年出土的7件窖藏瓷器解讀

反修路是帶有文革時期年代特徵的路名,現在的安慶市地圖上已經找不到反修路了。經查閱有檔案資料、向當地老人求證,當年的反修路應是北起現在的紡織南路南段,經雙井街、呂八街、四牌樓街直到江邊的大南門街,其中反修路89 號大約在現在的雙井街中段,衛山頭附近。

安慶市1977年出土的7件窖藏瓷器解讀

七件出土瓷器簡介

此次出土的窖藏七件瓷器分別為青花菱花口盤、青花匜、青灰釉盤、米黃釉花口盞、青釉花口盞、青灰釉盞、青灰釉帶把杯。

1。青花菱花口盤(圖1):菱花口,淺腹,平底。內外施釉,外底全部露胎,胎體潔白,質薄堅細。釉下施青花,色深藍而豔麗,濃豔處顯有細小鐵鏽斑點。盤 內繪兩束蓮花並輔以水草紋,口沿部繪一圈卷草紋。畫面佈局規整,線條自然流暢,構圖生動活潑,富有生機。盤高1.3 釐米、口徑16.2 釐米、底徑13.7 釐米。

2。青花匜(圖2):平唇,口微斂,平底。器口一側有長方槽形短流,流根部略低於匜的口沿,流下有一卷雲形 小系。器內外施釉,但口沿未施釉,器底無釉。胎質潔白細膩,較堅實。釉下施青花,青花呈色較濃豔,並有鐵鏽斑點。內底繪折技花卉,腹內外壁各飾卷草紋一 周。匜高4.3 釐米、口徑13.2 釐米、底徑8 釐米、流長2.8 釐米。

3。青灰釉盤(圖3):敞口,淺腹,平底,矮圈足。通體施青灰釉,不露胎。釉質肥潤,釉面有開片紋。足和口沿釉層薄,呈現絳紫色。外底有六個支釘痕。盤高2.3 釐米、口徑15 釐米、足徑10.8 釐米。

4。米黃釉花口盞(圖4):斂口,弧腹,圈足。通體施米黃色釉,釉質肥潤,有開片紋。胎體細膩,口沿釉層薄處及足部無釉處有“紫口鐵足”現象。盞高3.1 釐米、口徑7.8 釐米、足徑3.3 釐米。

5。青釉花口盞(圖5):侈口,圓唇,圈足。通體施淡青色釉,釉層堪厚,有開片紋。足底無釉處,胎顯鐵黑色。口沿釉薄處呈“紫口”。盞高3.4釐米、口徑8 釐米、足徑3.3 釐米。

6。青灰釉盞(圖6):口微敞,圓唇,圈足。通體施淡青灰色釉,釉厚,有開片紋。足部露胎處呈鐵黑色,口沿釉薄處有“紫口”現象。盞高3.3釐米、口徑8.1 釐米、足徑3.4 釐米。

7。青灰釉帶把杯(圖7):喇叭形口,斜腹,略束腹,矮圈足。口沿與腹間置一彎柄。通體施米黃色釉,釉厚而較瑩潤,有開片紋。足底露胎處,呈鐵黑色。口沿釉薄處有“紫口”現象。杯高3.1釐米、口徑8.1 釐米、足徑3.6 釐米。

安慶市1977年出土的7件窖藏瓷器解讀

出土窖藏瓷器所在地的安 慶市雙井街的“衛山頭”,據張健初的《皖省首府——老安慶》記載,這一地名源於明代,是當時軍事守衛機構的所在地。古代官衙地址沿用前朝類似機構的情況比 較多見,“衛山頭”在元末很可能也是軍事機構所在地,這批窖藏瓷器很有可能是在安慶某次陷城之際,危急關頭,臨時用一個大陶罐將這批精美的瓷器埋藏於地 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