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資積極備戰A股“入摩”

“摩拳擦掌”迎接新機遇

姚嘉仁指出,總體來看,高盛在人員、技術、硬件等方面都已做了大量的投入,以滿足外資機構更多的需求。此前,高盛在QFII、RQFII、滬深港通等方面已做了大量準備工作,為幫助外資如養老基金、教育基金、保險資金等進入中國,打下了很好的基礎。

瑞信發言人表示,瑞信中國股票研究團隊目前已覆蓋近400家已上市的中國公司(包括A股、H股和ADR)。瑞信不斷增強中國股票研究團隊實力,將繼續投入更多的研究人員覆蓋更多的A股股票。瑞信的專有分析平臺——HOLT LensTM的數據庫,目前覆蓋的A股公司總數超過1740家,涵蓋的中國內地和香港地區的上市公司超過2700家。摩根士丹利也已將其中國股票研究的覆蓋範圍擴大了1倍至逾200只股票。

投資機會還需深入挖掘

姚嘉仁稱,A股沒有納入MSCI指數之前,一些外資意願直接投資A股的熱情並不高,因為可以在美國買到中資的ADR或在香港可以買H股,總體看,外資的態度是能投A股很好,不能投也無妨。但納入MSCI之後則是必須關注、持有,尤其是指數基金,必須跟蹤A股,需要在資金、人員等方面提前做好準備。

大通中國首席經濟學家兼中國股票策略主管朱海斌表示:“站在當前時點,預計流入MSCI中國指數的被動型投資基金約77億美元,其中約33億美元流入A股市場。如果算上主動型基金的流入,可能會達到被動型資金流入的五倍。對於A股市場而言,這不及A股一日的成交量,因此對股價或指數的影響非常有限。隨著中國金融改革的深入,預計A股在MSCI的轉換系數會由今年的5%逐步上升,吸引更多的海外機構投資者資金的進入。這有利於改變目前A股市場散戶多、機構客戶少,換手率高等弊端,利於股市長期健康發展。”

瑞信中國股票策略研究主管陳昌華預計,A股納入MSCI將吸引近150億美元資金進來,但多數主動型資金已配置A股,近期不會有大規模資金湧入。當前外資對整個市場的看法比較中性,仍然認為在A股市場能選到優質的股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