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啥老百姓就是愛買房子?

在中國,最能抵抗通貨膨脹的是房子。

那麼問題來了,什麼是通貨膨脹?

標準的定義是:在信用貨幣制度下,流通中的貨幣數量超過經濟實際需要而引起的貨幣貶值和物價水平全面而持續的上漲。

簡單來說就是是:政府超發貨幣導致實際購買力下降,錢不值錢了。

紙幣是由國家發行並強制流通的價值符號,在貨幣流通的條件下,如果紙幣的發行量超過了流通中實際需要的數量,多餘的部分繼續在流通中流轉,就會造成通貨膨脹。

那大家是怎麼判斷這個的呢。答:通過CPI。

由於居民消費價格是反映商品經過流通各環節形成的最終價格,它最全面地反映了商品流通對貨幣的需要量,因此,居民消費價格指數(CPI)是最能充分、全面反映通貨膨脹率的價格指數。

CPI是觀察通貨膨脹的重要指標,但並不是CPI漲得較快就是通貨膨脹。

但是近幾年,我國CPI數據漲幅並不大,如果單純CPI去判斷,就會得出我國通貨膨脹並不嚴重,據國家統計局公佈的數據顯示,2017年1月CPI同比上漲2.5%。

事實上,從老百姓的角度出發,就會發現貨幣貶值的幅度其實並不小。

舉幾個簡單例子:

10年前,大學食堂最貴的葷菜賣5塊,現在賣8塊,翻了1.6倍。

通過複利計算公式(1+x)^10(年)=1.6(倍),反向開根號算出來,x=0.048,也就是這10年來每年平均通貨膨脹率約5%。

10年前,好一點的雪糕大概2元,現在起步價4元,十年起碼翻了一倍,也就是基礎物價增幅為8%。

即使沒有任何官方數據,我們從生活中確確實實感受到了貨幣貶值,十年前,月收入3000,就可以在城市裡愉快的生活了,十年後,月收入3000,僅僅是一個二線城市的最低收入。

現實中的通貨膨脹率也就僅僅衡量了消費物價指數CPI,這就將國內最大的通脹主體-樓市排除在外了,如果將樓市這類投資消費屬性並存的商品納入通脹率核算,通脹將會更高。

所以,當老百姓發現,把錢存到銀行,存上十年之後,錢越來越不值錢了的時候,只拿去選擇新的財產保值渠道。

家住成都水碾河的湯婆婆,1977年存進銀行400元,這筆錢經過33年,連本帶息835.82元。其中本金400元,利息為438.18元,利息稅金扣除為2.36元。

33年前的400元,相當一個家庭的一年全部生活費用支出,可存銀行到現在,33年的利息恐怕還不夠買條硬中華......

普通人選擇去買房,因為在中國,唯一能抵禦財富貶值,甚至能跑的過通貨膨脹速度的,只有房價。

還是說回太原,看看10年以前,4000塊就能買到的房子,現在是什麼價

為啥老百姓就是愛買房子?

一二線城市的房子不再是房子,它的功能超越了居住,成了硬通貨。

如果趕上前幾年買一線城市的房子,比如前幾年廣州,房價從5000塊上漲到15000塊,100平米的房子,50萬就無形中上漲到150萬,如果首付兩成,也就是投資10萬就可以賺100萬,3、5年就翻了10倍。

即使房價不漲,買房出租也是筆不錯收益,拿太原來說,如果買入一套老小區、80平米、裝修好的二手房(不帶學區),總投資大概為80萬元,按照太原目前的出租水平,一個月差不多是3000,租金收益就是3000*12/80000=4.5%,高於銀行定期存款利率。

這只是單純以租金收益來看,如果再加上房產增值部分,收益確實不錯。

普通老百姓只選擇選擇買第二套房,甚至是第三套房,並不是像大家所說的哪樣,是炒房客,而且希望自己的財產能夠保值,不會過幾年發現,原本能付全款的錢,現在連首付也不夠了。

為啥老百姓就是愛買房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