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暴雨专案”对影响香港武侠作品进入台湾市场究竟起了多大影响?

“暴雨专案”对影响香港武侠作品进入台湾市场究竟起了多大影响?

“暴雨专案”是1959年台湾当局查抄一切有关的黄黑涉匪书籍,梁羽生的武侠作品,理论上也当在此列,按照林保淳先生的说法:……金庸的小说呢,其实很早就传到了台湾。可是呢,只有在前面两三年的时间他是可以也有一些人公开地阅读。可是从“暴雨专案”之后,就完全没有了。那么剩下来只是一些台湾的作家,因为“暴雨专案”除了金庸的小说,梁羽生小说,没有办法进去之外。另外呢,就是以前在大陆的旧派武侠小说,也全部都没有办法阅读……

“暴雨专案”对影响香港武侠作品进入台湾市场究竟起了多大影响?

而从古龙修改《大旗》后的序言来看,当时他已经能够公开表示看到了金庸的作品,并知道金庸已经完成了对作品的修改,这篇序言作于1976年,这表明“暴雨专案”在那时似乎在意义上结束了。

“暴雨专案”对影响香港武侠作品进入台湾市场究竟起了多大影响?

这里就有必要列一下1963年(即古龙《铁血大旗》发表年,依SIMON1999的表格)以前梁羽生重要作品的写作年表:

“暴雨专案”对影响香港武侠作品进入台湾市场究竟起了多大影响?

《七剑下天山》1956~57 《白发魔女传》57~58 《萍踪侠影》59~60,《云海玉弓缘》61~63从这个表里可以明确看出,“暴雨专案”开始实施的时候,《萍踪侠影》正在写作中,自然是无缘传入台湾了。

“暴雨专案”对影响香港武侠作品进入台湾市场究竟起了多大影响?

然而事实可能未必如此,例如举《大旗》第二十二章为例:

水录光又自叹息一声,道:“能哭能歌真名士,亦狂亦侠自风流,朱……朱大哥,我佩服你。”

“暴雨专案”对影响香港武侠作品进入台湾市场究竟起了多大影响?

这“亦狂亦侠”与“能哭能歌”,可与梁羽生的招牌对联“亦狂亦侠真名士,能哭能歌迈俗流”依稀有些相似吧?这难道还不足以反映一些问题么?“亦狂亦侠”或可解释为受龚自珍“亦狂亦侠亦温文”的影响,但“能哭能歌”又作何解释,而二者相连又作何解释呢?似乎只可解释为古龙读到了《萍踪侠影》。

“暴雨专案”对影响香港武侠作品进入台湾市场究竟起了多大影响?

此外,SIRS又给了我们一个很好的参考事例,这里也引过来分析一下,即关于“宋时的断龙石”的问题。

首先我们假设这的确是化用了金庸《神雕侠侣》的典故,实际上也没有其他解释。《神雕》作于1959~61年,也恰是“暴雨专案”开始时,而开始时又往往最激烈,那么古龙究竟是如何看到的?这就也很成问题了。

“暴雨专案”对影响香港武侠作品进入台湾市场究竟起了多大影响?

“暴雨专案”开始于1959年,古龙首次发表作品则是1960年,这样来看,古龙是不可能看到《萍踪》与《神雕》二部作品的,但古龙却确实看到了,这也并非没办法解释。

相对合理的解释就是,一直以来的武侠研究者们,自始至终都忽略着盗版,然而盗版的力量终究是不容忽视的。林保淳先生作为当时的社会名流,很可能是只看正版书的,而古龙作为一个武侠文坛上没地位的新作家,一个“要等钱来吃饭”的穷作家,甚至一个不很规矩的人(否则又怎么会爆出吟风阁事件),看些“小册子”也是无可非议的。

“暴雨专案”对影响香港武侠作品进入台湾市场究竟起了多大影响?

按照一般的规律来看,1959年的“暴雨专案”最多也就坚持2年左右就会放松要求,假设这个时间再长一些,也不过3年出头,大约是1962年(古龙《护花翎》发表,同样依据SIMON1999的表格),这个时候香港武侠以小册子的形式进军台湾是完全有可能的。根据梁羽生对当时在香港写连载时的记载,“报纸上连载写不了多久,小册子就出来了,有时甚至还没结集,盗版就出全了”,香港能达到这种速度,台湾为什么不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