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C论表:科普,手表机芯“钻数”的多少究竟意味着什么?

前几天给大家科普了镶嵌在手表上钻石是真的吗?大C也收到很多老铁的留言,那既然大家那么喜欢用知识武装自己,咱们本文就再普及一个,多多益善嘛!

手表机心的“钻数”意味着什么?

(本文会详细介绍关于机芯钻的知识,请大家仔细阅读!)

大C论表:科普,手表机芯“钻数”的多少究竟意味着什么?

其实所谓的“钻”并不是平常那些我们所认知的钻石,而是机芯中使用的人造宝石,

具有质地坚硬、易加工、色彩多样等特点,和天然红宝石具有同样的特质,它的主要成分是氧化铝,业内人士习惯性把它称之为“钻”。

上图大家能看出多少个钻?钟表里为什么要用宝石呢?其实当你拆开钟表,你会看到它的“五脏六腑”是许多小齿轮。齿轮不停地转动,带动秒针、分针和时针准确地向前移动。支架齿轮的轴承必须经受住无数次的磨擦而很少损耗变形,才能保证钟表报时的准确。说白了这些宝石轴承是属于手表机芯中的“其它部件”,它在机芯中的作用是减少轴承、轴杆之间的磨损

这坚硬、耐磨的轴承是由人造红宝石做成的。钟表里有多少个这样的宝石轴承,就标明是多少钻。

大C论表:科普,手表机芯“钻数”的多少究竟意味着什么?

既然是人工宝石,那么手表品牌为何会强调宝石数量的多少呢?

大C论表:科普,手表机芯“钻数”的多少究竟意味着什么?

之所以会有“钻数”这种说法,咱还是得捯捯历史。早在18世纪,制表师们就发现如果以硬度较高且打磨光滑的宝石来制作机芯中摩擦频繁的零部件,便会大大延长钟表的使用寿命。于是,齿轮轴眼、擒纵叉瓦及摆轮圆盘钉等易损件最先用上了宝石材质。在当时,宝石可是稀罕物,硬度高无瑕疵的天然宝石更是不可多得。大多数工匠会选用相对易于取得和加工的红宝石,而一些高端品牌在制作这些零件时,确实会采用宝石之王——钻石来彰显奢华。这应该就是所谓“钻数”这一说法的由来吧。 因为当时宝石加工工艺还比较差,所以为了方便在夹板上使用,夹板宝石轴孔一般会开大,然后做个黄金套筒用螺丝固定。因为加工金属让其更加适应宝石是更简单点。

大C论表:科普,手表机芯“钻数”的多少究竟意味着什么?

18至20世纪逾两百年的制表史中,用于制造齿轮轴眼、擒纵叉瓦等的宝石与镶嵌于表壳上的各种宝石一样,均为天然宝石,是真正的“表里如一”。直到1902年,法国化学家维尔纳叶(AugusteVerneuil)在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研发出高效稳定且简便易行的红宝石合成方法——焰熔法,其原料仅需氧化铝(Al2O3)粉末、氢气、氧气及致色剂,这使人造红宝石的大规模生产成为可能。焰熔法的优越性令其一直沿用至今,今天我们手表机芯中的宝石轴眼、宝石叉瓦,以及表镜采用的蓝宝石玻璃,都是采用这一方法制造而成。为纪念这一伟大发明,焰熔法也因此被称为维尔纳叶法。

大C论表:科普,手表机芯“钻数”的多少究竟意味着什么?

大C论表:科普,手表机芯“钻数”的多少究竟意味着什么?

人工合成宝石的出现,极大降低了宝石零部件的制造成本,与以往采用的天然宝石不可同日而语。人造宝石对手表价值的影响完全可以忽略不计,因此我们根本无需刻意选择那些机芯宝石数多的手表。广义上讲,宝石数的多少,只与机芯的结构和功能有关。宝石数越多,功能就越复杂。功能复杂的手表自然比较昂贵,但这与宝石用得多却没有半点关系。

大C论表:科普,手表机芯“钻数”的多少究竟意味着什么?

大C论表:科普,手表机芯“钻数”的多少究竟意味着什么?

那么相同功能的手表,机芯宝石数的多少应如何看待呢?首先,在机械设计领域,实现相同的功能时,所需零部件越少说明设计手段越高明。机械结构越简约,可靠和耐用程度越出色,日后的维修保养成本也就越低。从这个意义上来讲,相同功能的手表,机芯宝石数应越少越好。但也不尽然,机芯的宝石数还会因工艺标准,甚至是制表风格的不同,而增加或减少。例如,制表工艺比较考究的品牌,会在宝石轴眼的上方再增加一枚宝石制成的盖石,一方面可提高轴承的稳定性,另一方面也可将齿轮轴承与外界环境隔离,避免轴承内的润滑油被风干老化或外溢流散。

大C论表:科普,手表机芯“钻数”的多少究竟意味着什么?

在很多人眼里,红宝石无疑能提升产品的整体品质,高品质手表更是不能少了它。但是,要提醒大家避免陷入误区,红宝石轴承并非高端表的专利,随着工业化普及,手表机心采用红宝石轴承已经十分常见。

同时,红宝石的数量并不是像很多人认为的那样“多多益善”,当然更不是越少越好。一只普通基础机心中的红宝石数量,有其适应机械原理、视觉效果等各方面的指标的“标准配置”。红宝石数量多并不代表品质高,真正的高品质一定是经历过岁月沉淀和检验而存活下来的。

而在选择机械表的时候,“钻数”的多少是衡量机心质量的一项指标,但也不要盲目追求高“钻数”。“功能钻数”足够即可,非工作部位的“钻”对手表的性能和质量影响不大,只是起到装饰作用。

大C论表:科普,手表机芯“钻数”的多少究竟意味着什么?

“功能钻”在什么位置?

无论你是注重工艺,还是追求极致,在选择一款现代手表时,一定记住宝石数不可低于17枚,它们分布在:

中心轮上、下表钻(共2钻)

过轮上、下表钻(共2钻)

秒轮上、下表钻(共2钻)

擒纵轮上、下表钻(共2钻)

擒纵叉上、下表钻(共2钻)

摆轮上防震器(2钻)

摆轮下防震器(2钻)

擒纵叉的进瓦和出瓦以及圆盘钉(共3钻)

如果是19钻,是在条盒轮上、下各加上1钻。

如果是25钻,是自动部分又增加了6钻。

全自动机械手表,通常配置是25钻。

大C论表:科普,手表机芯“钻数”的多少究竟意味着什么?

不难看出,多数机心的红宝石数量一般都是单数,这是因为擒纵系统中的的圆盘钉为单个,其他的红宝石基本上都是成对出现的。不过,在其他一些机心中,红宝石也会呈现偶数分布,那是因为擒纵轮在机心装配面又增加了一颗红宝石托石的原因。

之所以只在擒纵轮轴的一端增加红宝石托石,主要考虑手表或怀表在使用状态下的“常态”,为下方(即装配面)的轴端承受的压力较大,因此常在这里增加红宝石托石。这种方式多见于规格比较高的高级表系列,还有的品牌直接用钻石代替红宝石。

总结:人造宝石不值钱,宝石数不能完全代表机芯品质的高低。别再傻傻地问别人你这啥机芯嘛,多少钻嘛?记住是人造红宝石不是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