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歲孩子學小提琴,但是媽媽沒學過音樂,怎樣才能陪孩練好琴?

懿桐123456

很多家長覺得小提琴氣質高雅,希望自己的孩子可以掌握這種樂器。可是會小提琴的家長畢竟在少數,甚至懂音樂的都不是非常多。家長都會有這樣的疑問,老師可以教孩子樂器,那練的時候家長能做些什麼呢?

是的,基本的樂理知識、樂器的演奏知識,老師都會交給孩子,所以,家長不需要在技術方面給孩子更多指導,只要做好陪伴工作就好了。

練習樂器不是一件輕鬆的事情,考驗孩子的體力、耐力和毅力,缺了哪一樣都會練不成。體力方面孩子們的情況都差不多,那麼家長要做的最重要的就是保持孩子對學習樂器的新鮮感,讓孩子的耐心也源源不斷。

一些家長為了讓孩子多練習,經常說,我覺得你剛剛哪一段節奏不太對,我覺得你哪一段不熟練還應該再練一遍,這樣並不能起到激發孩子興趣的作用,反而會讓孩子的自信心受挫,影響學習的積極性。

其實,家長可以換一種說法,比如,某一段演奏的太好聽了,真想再聽一次,或者,你有沒有發現你某一段演奏得跟音樂會上的音樂家一樣,連神態都像。這樣看似誇張的鼓勵會讓孩子充滿自信,覺得自己的付出是有回報的,會有更大的動力投入新的學習中。

讓孩子做家長的“老師”。鞏固新知識的一種方法就是讓孩子用自己的方式把知識講出來,經過自己的語言加工,會加深孩子對知識的理解。通過這種方法,家長可以瞭解孩子課堂學習的內容,做到知識同步,不僅可以更有針對性的陪伴孩子練琴,還給讓孩子感受到成就感。

家長也可以陪孩子聽小提琴樂曲,去音樂會現場感受小提琴的魅力,讓孩子的生活中加入更多小提琴的元素,而不只是練琴。


三聯愛樂

家長怎樣才能陪孩子練好琴?

一,調整好的自己的心態,小提琴和其他定音樂器不同,鋼琴學三個月,可以彈奏簡單的曲子,小提琴學三個月連音準都找不到。所以,家長一定要做好長期戰鬥的心理準備,當孩子學習一段時間,拉出來還是殺豬一樣的聲音的話,千萬別怪孩子不努力,也別怪老師進度慢。。。

二,找個專業的老師。目前,各種的藝術培訓班很多,師資良莠不齊,小提琴的專業性很強,對基本功要求很高,不管你打不打算讓孩子走專業道路,給孩子找一個專業的老師,打下良好的基礎,將來才能學的更順利。再說一遍,打好基礎很重要!

三,保證每天的練琴時間,專業的東西交給老師。家長不懂樂理知識沒關係,只要保證孩子每天的練琴時間,養成良好的練琴習慣,其他的交給老師。這也是為什麼強調要找個專業老師的原因。

四,根據孩子臂長,給孩子選一把合適的琴。6歲的孩子一般用¼的琴,太大影響按弦。後期隨著年齡增長,臂長增加後,琴是要換的,所以也沒必要買太好的琴。

五,家長的陪伴和引導。學琴是一件很苦的事,枯燥乏味,尤其是入門階段。學琴前聽老師拉琴猶如天籟,輪到自己每天拉鋸一樣的聲音,面對理想和現實的差距,任誰都難以有堅持的動力,家長一定要耐心引導,要文鬥千萬不要武鬥(此處劃重點)有時間帶孩子聽聽演奏會看看視頻,給他鼓勵和稱讚。


yz3724

六歲孩子學小提琴但媽媽沒學過音樂怎麼才能陪孩子練好琴。其實媽媽可以給孩子多講講勵志的故事。首先告訴她無論做任何事情不是一帆風順,有時我們會遇到許多困難,我們有沒有信心,有沒有勇氣,有沒有膽量來客服這些困難。成功的路上會遇到許多挫折,遇到挫折我們能不能面對。孩子得意的時候,不要讓她太得意忘形。在遇到困難挫折時我們要給她打氣給她鼓勵。不要讓她失去學小提琴動力。這些都是精神的東西。

父母有能力時常帶她觀看音樂會,讓她感受一下自己將來也會成為這樣的人。看人家表演也會激起她的興趣。這一點我想很重要。從小培養興趣愛好會對她將來有極大幫助。

如我是從小學就開始學書法,父母也不懂書法。但是自己就是喜歡寫寫畫畫,有時候你寫的好,父母誇獎你一下你可能高興半天,你一高興學習動力不就更足了嗎。關鍵自己喜歡愛好這個東西,然後自己勤學苦練就容易學好,練成。我現在志向更遠大,不是為了加入什麼書協而學書法。而是要振興中國書法文化學書法。讓中國書法文化再次興盛。所以人要遠大抱負。你想要成為什麼樣的人,你就能成為什麼樣的人。當你有了極大的熱情與足夠的動力還有學不成的嗎?還是那句話“努力未必能成功,不努力就一定不會成功。”

這是我個人感慨希望大家一起探討!

這是我自己寫的書法,也是自學的。還會繼續努力,直到永遠。喜歡就關注吧!



傳承文化繼承傳統

重點在『陪』

我們都知道小孩子貪玩,我們也都知道養成習慣很重要。

六歲的孩子,心智不是很成熟,雖然能夠理解並完成老師的大部分要求,但畢竟對大部分孩子來說,器樂的練習過程,是一個很枯燥的過程。

在這個過程中,有家長的陪伴,尤其是在養成獨自練琴的習慣和能力之前,是很重要的一件事。

這種『陪伴』無疑是在傳達給孩子這樣一個信號:

1、你不是一個人在戰鬥!

2、(練琴)這事很重要!

如果可能,最好和孩子一起聽課


我在給孩子們輔導音基的課上,都會建議家長們一起旁聽,目的就是為了讓家長瞭解

以下信息

  • 孩子學了什麼;
  • 效果如何;
  • 課下該怎樣做。

家長可以不懂音樂,但卻可以比孩子更容易能理解老師的要求;

家長可以不懂教學,但卻可以比老師更清楚,自己的孩子最容易接受和理解的表達方式是什麼。

把老師的要求,按照孩子可以接受的方式,就可以在『陪』的過程中,慢慢的灌輸給孩子了。

怎麼樣,是不是信心滿滿了呢?

歡迎關注享玩音樂,讓我們一起頭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