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短三個月,體驗在美國做醫生

導讀:短短3個月中,我體驗了在美國做醫生的尊重和辛勞,他們從容而鎮靜,優雅而博學,處處體現出以人為本的工作生活理念,這值得學習終生。回國以後我要將所學習到的知識應用於臨床工作,有這些計劃。

短暫的學習之旅很快結束了,有些許體會與大家分享如下:

產科醫生有在編醫生、兼職醫生及助產士負責孕產婦保健和分娩,產房雖然只有8張床,每間產房配置相同,一間剖宮產手術間。產房週轉速度非常快,正常產24小時出院,剖腹產48小時出院。

印象很深的是產房配置非常完善,每間產房都具備醫護移動工作站、孕婦及胎兒整體心電監護儀、二合一輸液泵、麻醉鎮痛泵、多功能產床、預防深靜脈血栓設備、新生兒輻射臺以及各種一次性材料如輸液注射導尿等各種產科操作用品,甚至包括助產吸引器一應俱全,隨用隨取,非常方便。

值得一提的是產科搶救安全包內容齊全,隨時處於備用狀態。尤其是預防深靜脈血栓工作非常到位,每個孕婦只要臥床都會持續應用。預防深靜脈血栓設備每個床位常規配置預防肺栓塞值得國內推廣。

短短三個月,體驗在美國做醫生

我們參加了入院培訓,正副院長都親自接待了我們,對中國醫護人員非常歡迎。

3個月中參加了各種教學及操作訓練,培訓一律採用面對面的方式,有一套完善的培訓手冊,裡面除了包含培訓的內容外,還包含考核內容和答題卷,即每項培訓結束後都會進行測試,但不同的是他們的測試更像是一次複習,有每一名培訓人員依次讀題,然後給出答案。

他們最後的答題卷也不是收回的,而是保留在大家手中,因為所有的培訓內容院內網站均能查到,答題卷留在手中,以便進行分析。

印象最深的是CPR培訓和預防患者自殺培訓,對於入院患者自殺意識的評估滲透到產科,如何保障自身安全的介紹讓人印象深刻,對於評估有高危因素的患者要加強巡視,及時發現隱患並實施救治。

培訓老師是一位急診室的老護士,她全年面向全院人員培訓CPR,從早晨8點準時開講,到中午12點半,整整4個多小時,一直不停地講解、動手示範,最後考試。整個過程,一絲不苟,非常嚴謹,手把手過關,受人尊重。培訓結束後進行單獨測試併為我們頒發了美國心臟學會急救證書。

短短三個月,體驗在美國做醫生

供應室人員則會每天兩次進入病區對醫療耗材進行補充,保障臨床使用。

工程師會每天進行病區內設施的巡檢,遇到特殊事件時,隨叫隨到。

物業部門會按需補充病房的被服,保障使用。此外還負責每日定期地保潔工作,保潔人員會根據離院或轉科醫囑進行床單位的消毒及其他保潔工作。

營養科會根據病人的情況進行膳食的調整和建議,除此之外病區備有專門的冰箱用於病人食物的儲藏,以便隨取隨用。

四、Northwest Memory Hospital之旅

一切為病人著想,提供最舒適方便的醫療環境,運用最新的醫療設備和技術,最好的醫療保健專業人員,從孕期保健、產科,到婦科和更年期骨健康,到乳房外科、整形外科等,為女性所有的醫療健康問題和生命所有階段的幸福提供全面、最高質量的醫療服務,滿足她們的特殊需求。

院內有禮品店、咖啡館、24小時開放的餐廳(提供計算機聯網的病房點菜和客房服務)、有專門的母乳餵養房間和吸奶器。

院內有10個普通手術,30間單間復甦室,擔負著除產科以外的所有各外科專業的手術,2009年手術量為6122人次。

除了交接班外,晚上9點所有值班的產科醫生、麻醉醫生、護士還有個碰頭會,信息的獲得和傳送,過去的、現在的、新的、滾動的,有助於全面完整的計劃,保證各個級別的醫護人員縱橫各方沒有信息盲點,以保證母嬰安全,充分踐行以病人為中心、生命第一的原則。

讓我驚訝的是病房的產婦有HIV陽性甚至吸毒的產婦,所有病人和國內一樣都不能拒診,所以院感工作特別重要!為防止交叉感染和醫護防護安全,病房牆上都掛有手消毒液和一次性手套,病房入口處就有洗手設施。

五、心得體會與工作計劃

短短3個月中,我體驗了在美國做醫生的尊重和辛勞,他們從容而鎮靜,優雅而博學,處處體現出以人為本的工作生活理念,這值得學習終生。回國以後我要將所學習到的知識應用於臨床工作,計劃如下:

1.完善產科工作制度,尤其是建立標準化工作流程。

2.積極開展無痛分娩,造福孕媽媽,注重人性化服務理念。

3.簡化病歷書寫,推廣無紙化電子表格病歷,減少勞動支出。

4.建立產科常見疾病規範化管理途徑。

5.做好急救安全包,制定應急預案,以保障母嬰安全。

6.加強培訓制度化,專人專項常年不間斷培訓。

7.做好醫學生教學工作,嚴格教學管理,輸送合格醫學人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