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宦官是如何從皇帝的奴隸走向權利的巔峰的?

桂樹可嘉


古代宦官本來是打雜的,皇帝和皇帝后宮恩女人生活方面由宦官來處理,是皇帝家的奴才。在皇宮中幹活,當然不能給皇帝戴綠帽子,所以就必須要閹了,作為皇帝身邊人,由於政治需要,很多皇帝都倚重宦官來達到專權的目的,宦官的權力自然要大了。不同的政治制度需要,就出現了宦官出現專權走向權力巔峰的現實。



從周朝開始就有宦官制度了,隨著宦官對皇帝的熟悉,為了各種目的,皇帝要利用宦官來達到某種目的,宦官從此由奴才進入到核心圈子裡。第一個宦官權臣是趙高,趙高牛到可以指鹿為馬,隨意殺害大臣的地步。趙高獲得秦始皇信任,讓他服侍秦二世胡亥。秦始皇是個很牛的人,所以趙高不敢有什麼動作,可秦始皇死後,趙高和李斯合作偽造聖旨幹掉了扶蘇讓胡亥當皇帝。胡亥智商低,被趙高玩弄於股掌之上,趙高權力大到可以操控整個朝廷,成了實際的統治者,不過趙高沒得意太久,碰上了項羽等人起義,趙高殺了胡亥扶持子嬰上臺,結果子嬰扮豬吃老虎幹掉了趙高投降了劉邦,秦朝終於滅亡了,趙高也沒有好下場,趙高為以後宦官做了一個榜樣。


西漢沒有多少權力過大的宦官,因為皇帝不怎麼需要宦官,宦官自然就沒有什麼權力了。西漢的制度是皇帝依靠外戚和大臣們來治理國家,可是外戚也不怎麼靠的住啊,呂雉專權不就是一個例子嘛。到了東漢就不一樣了,外戚太能搞了,有時搞的連皇帝拿外戚都沒辦法,這時皇帝就需要身邊的宦官出力了,皇帝給了宦官權力,成為宦官集團對抗外戚集團,以便達到權力平衡的局面,結果宦官權力越來越大,壓過了皇權,出現宦官可以決定皇帝生死任意立皇帝的事情出現,東漢後期十常侍亂朝綱,士族集團看不下去,袁紹派兵幹掉了十個宦官頭子,曹操的養父正是宦官,後來曹操幹掉了袁紹,真是報應不爽啊!


到了唐朝,出現了皇權和相權之爭,大臣們老是想限制皇權,說白了就是搶權力的問題,唐朝開國的幾個皇帝還好說,畢竟皇帝強勢了,壓制住宦官和文官集團,所以沒出什麼事。唐中後期就變了,皇帝壓制不住他們了,朝中出現黨爭的局面,各個派系鬥來鬥去,不幹正事,所以皇帝需要宦官來制衡黨派鬥爭。宦官權力越來越大,到了頂峰時期,許多的唐朝皇帝都是被太監給殺的,太監可以決定哪個人當皇帝,宦官牛到這個程度實在狂的沒邊,更有意思的是居然出現一個假太監混入皇宮不僅給皇帝戴了綠帽子,還東窗事發幹掉了皇帝,可見太監專權到了什麼地步了。


宋朝沒有出現宦官專權的事情,因為宋朝的政治制度就是“皇帝和士大夫共治天下”,沒有太監什麼事了,祖制確立了,太監就進不了核心圈,說白了就是宋朝的文官集團勢力太強了,皇帝都不敢用太監來制衡他們了。到了明清,君主專制達到巔峰,太監成了皇帝用來壓制文官集團的工具。明朝確實出現了像王振,劉瑾,魏忠賢等太監專權的事情。只不過這些太監權力之所以大,那是因為皇帝需要他們去制衡文官集團,說白了權力來自於皇帝,是皇帝的一個工具,當這個工具不需要了,威脅到皇權的時候,皇帝就隨便犧牲掉他們,只能專橫得一時。


清朝是滿族建立的,清朝實行而奴化制度,所有的人都是皇帝的奴才,什麼事都是皇帝說了算,也就不需要太監去制衡什麼人了,太監專權也就不出現了,當然大太監李蓮英是依靠慈禧的信任,是用來監視光緒皇帝的,憑藉慈禧是清朝實際統治者,李蓮英是很牛,可是李蓮英也僅僅是狐假虎威罷了,他沒有權力進入決策圈子,也不可能參與朝政,皇帝和大臣們都防著呢,就是慈禧的工具,乾點累活髒活,想專權那是不可能的!

宦官能走向權力的巔峰,它的生理缺陷還是優點呢,被閹割了沒有後代,不怕你篡位自己當皇帝,何況去了根的人失去了力氣也就容易幹掉,當然練了什麼葵花寶典的例外,總是服侍在皇帝身邊,皇帝有需要只能用太監們了,當然皇帝也危險,畢竟生理缺陷的太監有時很變態,隨時幹掉皇帝也是會出現的,因為權力鬥爭的需要,宦官才會走向前臺!


歷史神秘人


古代的宦官能夠擁有權力,主要原因是皇帝給予他們權利的,不可否認,古代無論是權臣,還是後宮或者宦官干政,其主要原因都出於兩個,一個是皇帝主動信任並給予權利,另一個是皇帝不堪重任,被奪了權或被幹擾決策。


宦官被皇帝信任

最早的閹人,來源於上古時期,部落之間開始爭奪食物與地盤,戰敗投降一方,不好直接殺了,於是想了個辦法,就是把他們閹割了,這樣的閹人沒了精氣神,力氣也小了,只能淪為奴隸,不敢再造次。

也因為這個原因,閹人一直都是當權者比較放心的一群人,尤其在父系氏族社會,閹人既沒有傳宗接代的能力,武力也低,自然對主人沒有任何威脅,於是後來統治者越來越多使用閹人作為伺候在身邊的人,閹人對主子的忠誠度也是一直被認可的,因為他們已經沒有自己的家,成了無根浮萍,只能依靠主人。


在五代十國時期,南漢有個皇帝叫劉鋹,他是個信任宦官的極端主義者。劉鋹在位時,大臣們幾乎都是宦官,當時甚至有“想當官就必須做閹人”的極端說法,劉鋹時期也被後人成為“太監王朝”。


宦官合法干政

宦官有時會被皇帝任用,有合法地處理國事的權利。一般有兩種情況,一種是皇帝感到外部壓力過大,就是權臣太膨脹,勢力已經達到讓皇帝有了壓迫感的地步,皇帝就會用宦官來分擔部分權利,進行平衡,宦官被皇帝視為自己的黨派,把權利給了他們,也就相當於自己收了回來;二是皇帝自己內部的問題,皇帝不勤於政,出現懶惰昏庸的情況時,也會藉著給宦官權利干政,來實現偷懶的目的。

我們來看一個典型的案例:明朝時期,內閣首輔和司禮監太監將丞相的權利一分為二(即丞相權利太大,皇帝用宦官分權);內閣有“擬票”權,就是提建議寫奏摺的權利,司禮監有“批紅”權,就是代替皇帝批奏摺的權利。最初的目的是皇帝監督和做最後決策,這樣內閣和司禮監形成了相互監督的模式,也就是丞相一職不但被分權了,還能變成相互監督的兩個部門,皇帝還能從中偷點懶,這招簡直就是妙啊!


宦官也有上進心

幾千年來,宦官都被人看不起,在家不是好男兒,在宮只是好奴才,在前朝受官員指責嘲笑,在後宮受妃嬪使喚不屑,如果有一天宦官有了大權,可以掌握他人生死,甚至影響國策,他能不好好把握嗎?

於是有一天,趙高發現,“秦二世好喜歡我呀!”,“秦二世太好忽悠了!”,“媽媽說不想成為權臣的宦官不是好太監!”於是,趙高開始弄權了,開始指鹿為馬了,開始壓榨百姓了。

於是有一天,魏忠賢發現,“明熹宗寧願玩木頭都不玩奏摺!”,“咱家這麼可愛果然受明熹宗信任!”,“他不行使皇權,那咱家就替他過過皇帝癮吧!”於是魏忠賢被稱為“九千九百歲”,不跟他站一隊的,他就越權殺殺殺。


宦官禍亂朝廷

我們看看,皇帝信任宦官是什麼原因?其一,因為他是宦官;其二,因為他把“朕”伺候得舒服,對了,他還認字,能幫“朕”批紅!

再看看皇帝信任的大臣:一,這人是“朕”的老丈人/舅舅/兄弟……;二,這人雖然迂腐/魯莽……但他忠心/賢德/聰明/有學識/愛民如子……

皇帝信任宦官基本上是不太需要硬性條件的,全靠主僕感情支撐!一旦宦官有了強烈的“上進心”,皇帝又恰好用昏聵無能和當下的制度給他鋪了路,那麼手握權利的宦官還會顧及多少主僕情誼呢?

自古權利蒙人眼,有這麼好的條件擺在眼前,宦官肯定要好好爭取一下。權利越大越好,最好能接近皇權,皇帝越昏庸越好,最好啥事不管,還對咱家信任有加,大臣越膽怯越好,最好龜縮起來,不敢反對咱家任何一句話一個決策!

結語

人類對於自由的嚮往是本能,對於權利的追逐是本性,宦官也是普通人;越壓制到谷底,反彈起來力量就越是驚人,在周圍都是體面人的環境下,宦官已經被所有人壓在身下,沒有比他們更低微的人了。所以古往今來,宦官要麼默默無聞做著安分守己的太監,要麼也要在權利場上瘋狂地力爭一番,心有多大,能力就有多大。


月上歷史


宦官權利的大小,同朝代的政治制度有很大的關係,一個不去限制大臣權利的朝代,往往會出現宦官權力過大,甚至左右皇位繼承的問題。我國古代宦官權利最大的兩個朝代分別是東漢和唐朝,特別是在唐朝時期,宦官幾乎能夠決定皇帝的生死,唐朝中後期的皇帝一旦得罪了宦官,下場一定十分的悽慘。

封建王朝第一位權臣宦官——趙高

宦官在商周時期就已經出現,早期的宦官不一定都是閹割後的男性,有一部分宦官仍然具有生育能力。商周時期等級制度森嚴,宦官在王朝中的地位相對較低。秦朝建立的時候,宦官趙高深受秦始皇的信任,秦始皇讓趙高做了秦二世的老師。

秦始皇去世後,趙高幫助秦二世取得皇位,一躍成為秦朝的權臣。趙高是我國曆史上第一位控制皇帝的宦官,不過趙高的下場也比較慘。由於秦二世威脅到了趙高的權利,趙高將秦二世殺害,扶持秦王子嬰繼位。秦王子嬰繼位後,設計殺死了趙高,誅滅了趙高的家族。

東漢宦官的興衰

西漢時期宦官的地位並不高,始終都沒能達到威脅皇權的地步。到了東漢王朝時期,東漢皇帝藉助宦官的勢力來對付外戚,宦官集團開始成為了東漢王朝的主要控制者之一。東漢末年宦官集團和外戚集團交替上臺執政,東漢的皇帝想要坐穩皇位,就必須要得到宦官集團或者外戚集團的支持。

外戚何進被十常侍殺害後,袁紹帶領大軍攻破了皇城,將宦官屠殺殆盡,東漢宦官以全軍覆沒的結局退出了歷史舞臺。雖然東漢的宦官集團退出了歷史舞臺,但是東漢末年的權臣曹操,就是東漢大宦官曹騰的後人。

唐朝宦官的興衰

唐朝前中期宦官的地位並不高,唐玄宗時期出了一個大宦官高力士,但是高力士只是地位比較高,並沒有達到威脅皇權的地步。唐肅宗繼位之後,宦官李輔國專權,李輔國屠殺王公貴族,在朝廷裡面培養自己的親信,開啟了唐朝宦官專權的先例。

李輔國倒臺之後,宦官開始掌握禁軍的控制權,他們屠殺大臣逼迫皇帝,幾乎成為了唐朝的實際統治者。唐敬宗得罪了宦官集團,竟然被宦官集團殺死。唐文宗去世的時候,想要讓太子繼承皇位,結果宦官集團直接將太子廢掉,立唐武宗做了傀儡皇帝。唐僖宗統治時期,宦官田令孜掌握朝政,就連唐僖宗都叫他“阿父”。

明清時期的宦官

雖然在一些影視劇中,明朝的宦官權利非常大,幾乎能夠控制皇帝。但是在真正的歷史上,明朝的宦官只是皇帝的工具,即使是劉瑾和魏忠賢這樣的大宦官,也只是皇帝的代言人,當皇帝不需要他們的時候,他們就會被皇帝殺死。

清朝時期宦官不允許隨便出宮,不允許參議政事,大宦官安德海出宮遊玩,直接被山東巡撫丁寶楨斬首。相比於東漢和唐朝的皇帝,明清時期的宦官已經完全淪為皇權的附屬品,根本不具備威脅皇權的實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