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五大失敗的貨幣是如何崩潰的

在2009年歐債危機爆發後,一些加入了歐元區的國家現在發現自己再也無法獨立控制國家的貨幣政策。那怎樣才能鞏固一國的金融穩定呢?也許歷史能給我們提供一些答案。

1.德國紙馬克

看五大失敗的貨幣是如何崩潰的

一戰結束後的魏瑪共和國是第一個發行了失敗的貨幣的例子。《凡爾賽條約》要求德國向戰勝國支付戰爭賠款。

然而德國沒有能力支付這些賠款,法國和比利時旋即佔領了德國工業區,德國政府為了挽救經濟,開始大量印刷紙幣來支付工人薪資和戰爭賠款,最終導致了極度通貨膨脹。最終在地產抵押馬克取代所有貨幣時,兌換率已經成為了誇張的1:1萬億。

2.阿根廷比索

看五大失敗的貨幣是如何崩潰的

在1970年代中期歐佩克石油被禁運之前,阿根廷的經濟一直處於良性發展中。人民和政治動盪持續,政府預算和財政赤字預示著一場嚴重的經濟衰退時期的到來。政府不是靠縮減開支或者臨時借貸來填補缺口,而是開始大量印刷貨幣。1976年的一場軍事政變加劇了經濟的衰退,貨幣供應量的增加同時加重了通貨膨脹。到1982年,國家GDP大幅下跌,同比跌幅達12%,這是自大蕭條時期以來最嚴重的經濟危機。隨著貨幣面值上不斷增加零,通貨膨脹也肆意惡化,直到新的比索出現並穩定了貨幣經濟。最終,一個新比索的定價等同於1000億舊比索(1983年以前)。

3.津巴布韋元

看五大失敗的貨幣是如何崩潰的

在1980年獨立後,津巴布韋元的面值高於美元約25%。然而,在之後的數年,津巴布韋國內的許多問題導致了經濟下滑。其中包括一次軍事政變,這直接導致了國內多種不穩定因素,同時也使國民對金融系統產生信任危機。而政府開支加劇,工薪和物價管控開始實施,這又導致了大量的財政赤字。貨幣印刷機開始滾動起來,通貨膨脹悄然上演。2004年通貨膨脹率達到624%,2006年達到1730%。一年後,通貨膨脹甚至放大到了11,000%,以億為單位的貨幣開始發行。很快面值5億、僅相當於2.5美元的貨幣出現。2008年,津巴布韋以1:1000的兌換率用新元取代舊幣。

500000000000%的數據是國際貨幣基金截止2017年9月底時給出的數據,而89700000000000000000000%的通脹率數據則是2017年11月14日所公佈的數據。

4.秘魯索爾

看五大失敗的貨幣是如何崩潰的

秘魯曾經對外資非常有吸引力。1980年代,秘魯增加了公共開支,卻並未有任何計劃償還隨之而來的債務。由於自由貿易政策減慢了經濟發展,通貨膨脹開始出現,投資資源也逐漸乾枯。1985年,秘魯政府選擇用印蒂來取代索爾,兌換率為1,000:1。新貨幣的最大面值為1,000印蒂。到1990年,9月的通貨膨脹率達到400%,1000萬面值的印蒂出現,以應對飛漲的商品和服務價格。印蒂出現6年後,被新版的索爾取代,兌換率是10億比1。

5.智利埃斯庫多

看五大失敗的貨幣是如何崩潰的

1970年薩爾瓦多·阿蘭德當選為智利總統。作為一名堅定的馬克思主義者和社會黨成員,他開始將工業部門國有化,並且提高社會開支以均衡分配社會財富。為此,他採用擴張的貨幣政策,這一開始能促進經濟的增長,但是也刺激了通貨膨脹。1972年底,智利通貨膨脹率達到600%。一年內這個數值翻倍至1,200%,政府對這些屬於其他國家和國際銀行的貸款違約。阿蘭德政府被推翻,他自己最終自殺。1985年,埃斯庫多被新比索取代,兌換率為1,000:1。

經驗教訓

在貨幣價值和穩定方面,並沒有任何的捷徑可走。一個國家的貨幣並不能遊離在市場供需法則之外,因此當貨幣印刷得越多,它的價值就越少。緊急時期可能需要擴大貨幣供應,但是一旦危機解除,要想扭轉貨幣政策就非常難了。就像歷史證明的那樣,在國家採取艱難政策穩定貨幣,並試圖恢復經濟之前,一場無法估量的危機和失去控制的通貨膨脹總是難以避免。

匯商傳媒(Forexpress)作為國內外匯行業領先的新媒體傳播平臺,始終致力於打造行業一流的專業品牌,為讀者提供及時、權威及精準的行業資訊評論與專業的研究報告,幫助從業者洞悉全球外匯行業發展趨勢。


分享到:


相關文章: